這兩年有個詞兒挺火,叫預言家式焦慮,不管是菜市場大媽還是寫字樓白領,聊起未來都愛搬出李嘉誠的話來佐證。
這位老爺子確實神,八年前說別炒房,現(xiàn)在回頭看,當年高位接盤的多少人腸子都悔青了。最近他又撂下話:未來三年,多數(shù)中國家庭要面臨五個難題。
一、房子越來越像燙手山芋
前陣子老同學聚會,在北京混了十年的老張說,當年咬牙買的通州房,現(xiàn)在掛出去半年,看房的人寥寥無幾。
這場景不新鮮,去年全國新房成交量直接跌了14%,二手房更是堆成山。
李嘉誠八年前就說過,房子遲早要回歸“住”的本質,現(xiàn)在一線城市核心區(qū)還能勉強保值,但三四線那些新城早成了鋼筋水泥。
更扎心的是房產稅這把刀一直懸著,上海的朋友算過賬,家里兩套房,每年光持有成本就得多掏兩萬塊,房子這玩意兒,正從資產變成負債。
二、教育成本
現(xiàn)在教育有多卷,閨女小升初,光報輔導班就花了六萬,這還沒算學區(qū)房差價。如今的教育早不是拼孩子,是拼爹媽的錢包厚度。
問題在于,錢砸下去未必聽個響,重點校掐尖招生,普通家庭孩子連入場券都摸不著。
數(shù)據顯示,現(xiàn)在清華北大農村生源占比不到15%,寒門難出貴子的老話,在補習班和學區(qū)房的加持下成了現(xiàn)代寓言。
三、養(yǎng)老這事,存錢不如存健康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既是有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健康。先不說養(yǎng)老金差距有多大,就按每個人每個月三千計算,在城市生活也是有壓力的,而且人老了之后,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錢,而是身體狀況。
像獨生子女一樣,90后小兩口要養(yǎng)四個老人,沒時間沒精力,還得防著自己35歲被裁員。
老人身體健康還好,能照顧自己,萬一生個病什么的,就得分出一個人來照顧。
四、職場壓力
很多公司最近搞結構性優(yōu)化,35歲以上的中層集體領了N+1。這年頭別說鐵飯碗,連不銹鋼碗都難找。
互聯(lián)網大廠應屆生起薪依舊誘人,但35歲危機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
就業(yè)市場的兩極分化,外賣騎手擴招到700萬人,可芯片工程師卻缺口30萬。普通家長還在逼孩子考公務員,杭州的直播基地里,00后小姑娘靠帶貨月入十萬。
這世道,穩(wěn)定的定義正在被改寫。
五、生不起病,結不起婚
社區(qū)醫(yī)院驗個血都要小三百,慢性病更成了碎鈔機。同時老李糖尿病十年,算過一筆賬:每年光胰島素和檢查費就夠買輛五菱宏光MINI。
年輕人也好不到哪去,熬夜加班攢的錢,去趟醫(yī)院就得清零。
婚戀市場更是冷清,上海相親角的大媽們已經把條件降到“活的、男的”,蘇州的婚慶公司今年倒閉了三分之一。
不是年輕人不想結婚,是算完房貸、育兒成本后,發(fā)現(xiàn)單身才是最劃算的理財產品。
說點實在的
李嘉誠這老頭雞賊得很,每次預言都留了活口,危機里藏著轉機。就像他當年拋售內地房產時說的:別賺最后一個銅板。
普通人學不來他的財技,但有三件事能照做:
房子別貪多,留套自住的,其他的該割肉就割肉。
教育要止損,與其砸錢補課,不如培養(yǎng)孩子捱得過寒冬的心態(tài)。
健康別透支,體檢報告比年終獎重要,健身房的錢比藥費劃算。
說到底,未來三年的日子不會太輕松,但咱最擅長的就是在夾縫里種出花來。李嘉誠看的是趨勢,咱過的是日子,趨勢再兇,日子總得過,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