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正職和副職都屬于單位的高層,他們同屬于單位的權力中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從分工來說,正職和副職有大不相同。
正常來說,正職的話語權更重,往往其決定性作用,副職則有輔助的成分。
正副職的關系非常微妙。
一、正職對副職既怕又期待
1. 怕副職“搶風頭”,盼副職“扛大旗”
某制造業高管曾分享過一個經典案例:
剛升總監時,他生怕副手能力太強威脅自己,事事親力親為。結果車間突發故障,他出差三天,生產線直接癱瘓——因為副職習慣了“等指令”,連重啟設備的權限都不敢要。
后來他悟了:真正聰明的正職,都懂得把副職培養成“備胎領導”。
- 放權公式:70%決策讓副職拍板,20%關鍵節點把關,10%突發危機兜底
- 分贓法則:功勞往團隊身上堆,黑鍋往自己肩上攬就像某互聯網大廠VP說的:“當領導最忌諱和下屬比專業,要比就比誰更會‘用人’。”
2. 怕班子“不同心”,盼團隊“共進退”
見過最慘的正職什么樣?
某國企處長開民主生活會,五個副職集體沉默。散會后卻在小群里吐槽:“他定的方案全是漏洞,但我們敢說嗎?上次提意見被穿小鞋三個月!”
高段位正職都深諳“民主集中制”的精髓:
- 會前:單獨找每個副職喝咖啡,摸清底線
- 會上:把反對意見包裝成“補充建議”
- 會后:誰提的尖銳問題,就讓誰牽頭解決這招某上市公司CEO用了十年,團隊離職率常年低于行業均值。
1. 青銅級副職:領導說啥我干啥
典型癥狀:
- 匯報材料永遠“請領導審定”
- 遇到矛盾就“等領導指示”
- 部門聚餐都要請示“坐主位還是陪席”這種副職最容易被AI取代——畢竟ChatGPT還會主動生成三個方案呢。
2. 黃金級副職:領導沒說我先干
某外企總監的升職秘籍很有意思:
每次開完戰略會,他都會做兩份方案——一份完全按正職思路,另一份加入自己的“私貨”。三年后CEO才發現,公司70%的創新項目,竟都源自那些“私貨”。
這類副職的生存法則就八個字:做事沖前線,邀功躲后面。
3. 王者級副職:領導不敢想的我來想
見過最狠的副職操作:
某連鎖酒店副總發現CEO想裁員又怕背罵名,主動提出“全員輪崗制”——讓前臺學財務,讓保潔考管家證。結果人沒少,效率翻倍,還上了熱搜。
真正的副職天花板,永遠是“用正職的資源,辦自己的大事”。
三、正副職相處的注意事項
要學特斯拉的“人機協作”
- 正職當“自動駕駛系統”,把握戰略方向
- 副職當“人工干預模塊”,處理突發狀況某新能源車企的黃金搭檔就是這么玩的:CTO專注技術路線,COO帶著AI系統搞定執行,兩人五年沒紅過臉。
不要做“連體嬰”
某互聯網公司的反面教材:
CEO和COO辦公室只隔五米,結果COO逐漸變成“高級秘書”。去年CEO被董事會罷免,COO連候選名單都沒進——因為“沒人見過他單獨決策”。
要建立“安全緩沖區”
某上市公司獨創的“紅黃牌”機制:
- 正職踩線,副職舉黃牌:“這個決策可能違反新規”
- 副職越界,正職亮紅牌:“請重新評估風險”三年下來,公司合規投訴下降60%。
不是天生合拍,而是把權力游戲玩成了利益共同體;
不是永遠正確,而是懂得在妥協中尋找最優解。
當正職的,別把副職當對手——他可能是你未來的救命稻草;
當副職的,別把正職當老板——你才是他升遷路上的關鍵票倉。
職場這場大戲里,
從來沒有永恒的主角,
只有會搭臺子的聰明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