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4日訊(編輯 黃君芝)當地時間周二,特朗普總統在利雅得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會晤后,獲得了一份價值6000億美元的投資“大禮包”,涵蓋能源、國防等多個領域。這是“特朗普2.0”的首次國事訪問。
特朗普與沙特王儲會晤畫面
之后,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還在沙特的投資論壇上表示,沙特將努力推動在美國的投資額擴大到1萬億美元。
根據白宮的一份簡報,這筆投資將加強能源安全、國防、技術以及獲得全球基礎設施和關鍵礦產的途徑。這是兩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商業協議,“對兩國來說都具有歷史意義和變革意義,代表著美國和沙特阿拉伯伙伴關系的新黃金時代。”
“今天,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在沙特宣布,沙特阿拉伯承諾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建立將惠及未來的經濟聯系。根據聲明,首批協議將加強我們的能源安全、國防工業、技術領先地位以及獲取全球基礎設施和關鍵礦產的渠道。”白宮寫道。
白宮的聲明截圖
史上最大國防銷售協議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沙特簽署了歷史上最大的國防銷售協議,價值近1420億美元,并將向沙特提供數十家美國公司的最先進戰爭裝備。
根據白宮的簡報,美國計劃出售的產品涵蓋五大類,分別為:空軍發展和太空能力;防空和導彈防御;海上和沿海安全;邊境安全和陸軍現代化;信息和通信系統升級。此外,該計劃還包括廣泛的培訓和支持,以增強沙特武裝部隊的能力,包括加強沙特軍事學院和軍事醫療服務。
此外,沙美雙方簽署的新協議還包括:
沙特DataVolt繼續推進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能源基礎設施的計劃。
谷歌、DataVolt、甲骨文、Salesforce、AMD和優步(Uber)承諾向兩國尖端變革技術投資800億美元。
Hill International、Jacobs、Parsons Corporation和AECOM等標志性美國工程建筑公司正在建設薩勒曼國王國際機場、薩勒曼國王公園、The Vault(名為“穹頂”的折疊式垂直村莊)、奇迪亞城(Qiddiya City)等重要基礎設施項目,美國服務出口總額達20億美元。
其他主要出口產品包括GE Vernova的燃氣輪機和能源解決方案(總額達142億美元)以及飛機租賃公司AviLease的波音737-8客機租賃(總額達48億美元)。
在醫療保健領域,Shamekh IV Solutions LLC將投資58億美元,包括在密歇根州建設一座高容量靜脈輸液設施。
沙特與美國的投資伙伴關系覆蓋多個專注于特定行業的基金,例如50億美元的能源投資基金、50億美元的新時代航空航天和國防技術基金,以及40億美元的恩菲爾德體育全球體育基金,每只基金都為美國的相關產業注入大量資金,推動創新,并在美國各地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相關新聞
美國國務院已批準向沙特出售價值約35億美元的軍火,沙特想買F-35戰機
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先后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一次重要外訪。據報道,特朗普將于13日抵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與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舉行會談;特朗普預計14日將出席在利雅得舉行的海灣國家領導人峰會,并于當天前往卡塔爾,最后于15日抵達阿聯酋并結束訪問行程。在訪問卡塔爾和阿聯酋期間,特朗普將會晤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和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另據報道,特朗普還表示,他“考慮”于15日飛往土耳其參加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談判。
5月13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右一)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左一)簽署協議 新華社發(沙特通訊社供圖)
事實上,特朗普的中東之行是他再度入主白宮以來的首次“真正外訪”。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雖然在4月為出席教皇方濟各的葬禮前往羅馬,并在當地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會談,但當時停留時間僅14個小時。而此次中東之行從八年前特朗普第一任期首次出訪目的地沙特阿拉伯開始,凸顯了沙特和海灣地區對美國的戰略價值。美國中東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最近直白地表示,海灣地區對美國的重要性有可能“比歐洲大得多”。由此可見美國對海灣地區的高度重視。
此次特朗普中東之行與2017年明顯不同的是,他繞開了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聯系到美國幾天前在未通知以色列的情況下與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以及4月12日以來持續進行的美國與以色列宿敵伊朗的談判,加之媒體報道特朗普將在此次訪問中東的過程中承認巴勒斯坦國和“兩國方案”,美國與以色列關系的微妙變化更成為外界關注此次特朗普中東之行的焦點。
但是,無論是特朗普對沙特和海灣地區的高度重視,還是美國與以色列關系的微妙變化,都是特朗普中東外交日趨功利化的實用主義本質的反映。近期美國中東政策更加飄忽不定,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利字當頭、實用為上的露骨表現,盡管體現了特朗普的交易性、實用性等外交風格,但在本質上則是美國中東戰略收縮與中東霸權護持之間矛盾不斷加劇這一根本性困境的集中體現。
故技重施的斂財之行
特朗普兩次把沙特等海灣國家作為首訪的對象,不拘一格地打破歷史上美國總統以英國、加拿大為首訪國家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海灣阿拉伯國家資金實力雄厚、在安全上受控于美國的客觀條件與特朗普“美國優先”的逐利性外交相結合的產物。在全球經濟低迷、投資乏力的情況下,沙特等海灣國家的資金、市場對于特朗普有著特殊的誘惑力。
在特朗普2017年的中東之行中,美國便獲得沙特3000多億美元的軍購訂單。在他的第一任期內,海灣阿拉伯國家不斷成為美國攫取財富的“取款機”,伊朗甚至嘲諷海灣阿拉伯國家是美國長期擠取財富的“奶羊”。
此次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無疑是故技重施的斂財之行。在此次訪問前,沙特曾提議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特朗普隨后稱希望將投資承諾“湊整”到1萬億美元。阿聯酋近日也承諾,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向美國投資1.4萬億美元,投資領域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能源和制造業等。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從海灣國家,尤其是其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獲得新的對美投資,有助于特朗普向美國民眾展示其“美國優先”政策帶來的成果。因此,特朗普此行也吸引了不少企業高管前往沙特。人工智能是特朗普此行的另一個核心議題。總之,雙方將就如何吸引更多海灣資本投資美國科技公司,以及增加海灣國家對美國先進半導體的獲取展開討論。
軍售和航空領域的訂單仍將是特朗普吸金的重要方式。據報道,在5月初,美國國務院已批準向沙特出售價值約35億美元的軍火,包括1000枚AIM-120C-8型“先進中程空空導彈”、50個配套制導系統以及其他相關設備和保障服務。另據報道,特朗普計劃在訪問沙特期間,宣布一項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軍售方案。沙特一直希望采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機,此次是否會取得進展也廣受外界關注。美國航空領域也有望迎來大單。有報道稱,卡塔爾航空正在籌備一份約100架波音寬體客機的訂單,并將附帶同等數量的額外加購權利。阿聯酋航空也有意增購波音777X寬體客機,沙特利雅得航空則在考慮購買多達50架寬體客機。除整機以外,特朗普訪問中東期間的訂單可能還包括數百臺通用電氣公司的航空發動機。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將收到有史以來最貴重的外國禮物之一——卡塔爾王室贈送的一架波音747-8型客機,并將其改裝為多次被波音公司推遲交付的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紐約時報》報道稱,兩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表示,這架飛機將在特朗普離任后捐贈給他的總統圖書館,這樣的行為意味著特朗普即使在總統任期結束后仍可能繼續使用這架飛機,引發輿論質疑其存在利益沖突等道德問題以及違反法律。
總之,海灣國家的資金優勢、市場優勢及其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使美國在投資、軍售、先進科技等領域在海灣國家存在巨大的機遇,而特朗普極力利用美國的優勢在海灣國家汲取財富,甚至露骨地為個人和家族斂財,這是歷屆美國總統罕見的、露骨的貪婪之態。
特朗普中東之行在政治上恐難有作為
盡管特朗普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會獲得豐厚的短期收益,并極大滿足其基于“美國優先”的虛榮心,但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領域,特朗普將很難改變中東國家戰略自主增強、外交日趨多元平衡的趨勢,也很難解決當前美國在中東面臨的外交難題,更難以改變美國中東戰略收縮與中東霸權護持之間矛盾困境。
自美國從中東進行戰略收縮并將戰略重心轉向大國戰略競爭以來,美國不斷向包括海灣國家在內的中東國家尤其是盟友國家施加壓力,或要求中東國家配合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或為中東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制造障礙。近年來,特朗普、拜登政府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向中東國家施加壓力,要求其配合美國的全球戰略和地區政策,但均收效甚微。
事實表明,美國已無法改變中東國家戰略自主不斷增強,外交日趨多元平衡的發展趨勢。中東國家不僅與美國、歐洲、日本等西方國家進行合作,也與中國、俄羅斯、印度以及眾多全球南方國家進行廣泛合作。這也恰如有關評論所言:“在美國領導的入侵伊拉克的戰爭和建立地區秩序失敗之后,該地區發生了一系列地區國家在地區層面投射力量、圍繞自身利益重塑地區體系的嘗試。”“阿拉伯精英認為,與本區域外參與者的關系多樣化是制定更為平衡的外交政策的難得機會”因此,“阿拉伯國家采取了更加多樣化的做法,并在安全領域與其他域外參與者合作。”
針對特朗普訪問的重點沙特阿拉伯,有阿拉伯媒體分析指出,特朗普將面對的是比八年前更加自信、自主的沙特。沙特盡管重視與美國的戰略關系,但并不會改變其多元化的伙伴外交。黎巴嫩前駐聯合國大使阿馬爾·馬杜拉利(Amal Mudallali)在阿拉伯新聞網撰文指出:“2025年的沙特阿拉伯不再是特朗普八年前遇到的王國。在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領導下,它變得更加自信和有能力,并重新調整了外交政策,巧妙地平衡了其國家利益與盟友和全球伙伴的利益。”“沙特阿拉伯不僅實現了經濟多元化,還實現了外交關系的多元化。在保持與美國的傳統安全和防務伙伴關系的同時,它擴大了與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大國的關系。”“海灣國家已成為地區秩序的共同建筑師。他們正在進行對沖,并平衡與華盛頓、莫斯科和北京的關系……在這個時代,沙特阿拉伯及其鄰國不再是初級伙伴,而是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多極化地區中自信的行動者。”
除阿拉伯國家外,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的戰略自主也在不斷增強。總之,中東國家 “在外交和安全領域積極推行獨立自主的多元平衡外交路線,敢于在涉及自身重大利益的全球和地區事務的態度取向上與美國相悖。”中東國家的戰略自主和多元外交趨勢,是美國無法改變的大勢,更是特朗普投機性、交易性、實用性外交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
在地區熱點問題上,沙特等美國盟友國家與美國的分歧也日趨凸顯,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同樣無法改變中東國家在巴勒斯坦等地區熱點問題上的政策立場。
以巴勒斯坦問題為例,面對特朗普提出清空加沙、美國開發加沙等不負責任的政策主張,阿拉伯國家3月在開羅召開了峰會,通過了埃及提出的加沙重建方案,堅決拒絕特朗普的無理主張。在特朗普熱衷推動的亞伯拉罕協議問題上,沙特堅持把公正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作為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的前提。特朗普此行中東無疑將繼續推動亞伯拉罕協議,但也很難改變沙特的政策立場。這也恰如海灣研究中心(Gulf Research Center)學者阿卜杜勒阿齊茲·薩格爾(Abdulaziz Sager)博士的評論所言:“雖然沙特王國重視與所有伙伴的關系,但它已經明確表示,如果不在建立巴勒斯坦國方面取得有意義的進展,并保證其人民的主權、尊嚴和安全,與以色列關系的正常化就不會發生。”
此外,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在許多問題上冷淡以色列甚至怠慢內塔尼亞胡的做法,也將使美國和傳統盟友以色列的關系面臨挑戰。美國與伊朗的核談判、撇開以色列與胡塞武裝實現停火,以及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繞開以色列,都是美國與以色列關系不睦的體現。如何在維持美以盟友關系的同時,平衡以色列對美國中東政策的拖累,是特朗普面臨的又一棘手問題。
總之,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在形式上是轟轟烈烈的豪華之旅,甚至將在經濟和貿易上收獲諸多滿足其虛榮心的成績單,但在本質上并無法改變美國中東霸權衰落和中東國家戰略自主增強的長期走勢。
“中東睿評”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劉中民教授的專欄,堅持現實性、理論性、基礎性相結合,以歷史和理論的縱深回應現實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