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隆
12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宣布釋放一名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的被扣押人員。以色列方面當天也宣布,以方代表團將前往卡塔爾與哈馬斯就加沙停火協議進行間接談判。這一進展固然令人振奮,但此前巴以雙方在停火協議談判期間的軍事行動及其所帶來的平民傷亡,以及此前在停火問題上的一些消極表態,都給僵持不下的加沙停戰過程蒙上更多陰影。盡管目前中東局勢的整體緩和為加沙停火增添了積極因素,但由于沖突主要當事方并未釋放出足夠的停火意愿,加沙實現真正停火可能仍需時日。
近期加沙局勢呈現出一種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并未停止,其與哈馬斯的沖突也一直持續;另一方面,雙方圍繞停火協議的溝通并未停止,同時中東整體的安全局勢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這種變化可能與美國在中東政策上的具體調整有關。
首先,美國與伊朗關系出現緩和跡象。在阿曼的斡旋下,美伊已就伊核問題舉行四輪談判。雖然美伊最終能否達成協議尚未可知,但雙方均釋放較強的和解意愿,對峙顯著降級,這為中東局勢緩和、加沙停火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同時也意味著以色列拉美國下場、聯手對伊朗開戰的可能性在短期內被排除,中東整體局勢出現動蕩的風險顯著降低。
其次,美國與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在過去兩個月中,美國對胡塞武裝發動密集軍事打擊,但收效甚微,遂轉而尋求與胡塞武裝和解。美國拋開以色列與胡塞武裝和解,使以色列陷入單獨面對胡塞武裝挑戰的局面,美以在中東具體政策上的分歧進一步擴大。
再次,美國在加沙問題上態度松動,并與哈馬斯進行單獨接觸,為達成停火協議鋪路。哈馬斯12日在聲明中說,釋放被扣押人員亞歷山大是在哈馬斯與美國政府接觸之后進行的。同時,在遭到阿拉伯國家的一致反對后,美方也不再熱衷于宣傳白宮提出的“接管加沙”方案。美方斡旋加沙停火的一系列行動對以色列造成壓力,客觀上推動了停火談判的進程。
最后,從特朗普對中東三國的最新訪問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是吸引三個國家對美投資,并向其兜售美國的軍事裝備和科技產品。這或許可以體現,新一屆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是將中東視為“提款機”,而非“主戰場”,美國此后可能將延續在中東進行“戰略收縮”的策略,不會在此投入過多的力量,乃至“大打出手”。
美國中東政策的調整意味著,其正在謀求逐步從中東抽身,不愿像從前一樣與以色列深度捆綁。這對以色列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在內外環境變化之下,以色列已來到戰略十字路口,需要權衡利弊,在主動適應國際和地區新動向與拖延戰事之間做出抉擇。以方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加沙“是戰是和”。
從外部看,美國新政府上臺后以色列獲得的政策紅利已結束。以方陷入空前孤立,延續加沙戰事將付出巨大外交代價。以方可能將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向美國的新政策靠攏,推動實現加沙停火;二是采取更加激進的行動,升級戰事,謀求控制甚至重新占領加沙。雖然以方已同意繼續進行停火談判,但尚難判斷這是權宜之計還是戰略抉擇。從國內看,以方拖延加沙戰事的底層邏輯被認為是“以戰養政”,即利用加沙軍事行動維持現政府存續,而不至于因主戰的極右翼政治勢力退出導致政府垮臺。這使得內塔尼亞胡政府目前難以放棄戰爭選項。
長期而言,加沙戰事的邊際效應不斷降低,可能讓以方面臨艱難選擇。一方面,在無法實現人質回歸和徹底消滅哈馬斯目標的情況下,以方需要回答“加沙的軍事行動到哪才算完成”的終極拷問。以方趨向重新控制和占領加沙,但其承受由此帶來的財力、軍力和道義等方面高昂成本的能力猶未可知。另一方面,若國內安全形勢難以改善,以色列民意的天平可能將越來越向和平傾斜。
盡管加沙停火前景依然迷霧重重,難言樂觀,但國際斡旋方仍在持續努力:阿拉伯世界在加沙重建和前途問題上,取得空前一致;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也開始轉變態度,加入促和力量。中東不靖,世界難安,而巴勒斯坦問題始終是中東問題的核心。任何強制改變加沙地位的行為都不會帶來和平,只會引發新的動蕩。繼續推動加沙全面持久停火,早日實現“兩國方案”,應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