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國民演員出現在上海戲劇學院博士復試名單里,這份看似尋常的招生公告突然在熱搜榜上炸開了花。45歲的黃曉明和38歲的金世佳,兩位在觀眾印象里早已功成名就的演員,此刻正在經歷著比影視劇更真實的考場人生——他們報考的分別是藝術管理專業和表導演創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業務課一分別拿下89分和94.34分的亮眼成績。
五月的上海戲劇學院招生辦公室電話幾乎被打爆,當記者反復確認考生身份時,工作人員那句"都是普通考生"的回應藏著意味深長的行業密碼。在表演系教室外的走廊里,曾經培養出胡歌、徐崢等實力派演員的木質地板,此刻正見證著另一種形式的傳承——當演員開始鉆研戲劇策劃與導演理論,這或許預示著整個影視行業正在經歷深層蛻變。
黃曉明的報名材料里藏著耐人尋味的反差:從《大漢天子》里鋒芒畢露的漢武帝,到《中國合伙人》里戴著眼鏡的創業者,再到如今坐在考場里的考生,這位手握百花獎、金雞獎的影帝,在事業巔峰期選擇重返校園。他的業務課試卷上或許正書寫著對行業的新思考——在短視頻沖擊傳統影視的今天,藝術管理專業要解決的正是內容生產與市場需求的平衡難題。
而金世佳的報考選擇更像是對表演藝術的二次叩問。從《愛情公寓》里青澀的陸展博,到《獵罪圖鑒》里沉穩的刑警隊長,這位上戲畢業十二年的演員,選擇回到母校攻讀表導演創作博士學位。94.34分的業務課成績單背后,可能正醞釀著從演員到創作者的身份轉變,就像他當年毅然赴日深造時說的那句:"演員要永遠保持對舞臺的饑餓感。"
在招生公告的附件里,有個細節被眼尖的網友用紅色標記圈出:兩位演員都需要參加同等學力加試。這意味著他們要額外攻克政治理論筆試和專業科目考核,對于早已習慣劇組生活的藝人來說,這種挑戰不亞于塑造一個全新角色。就像某位藝考培訓師在微博分析的:"影視圈正在形成'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良性循環,這對整個行業的知識結構升級至關重要。"
復試流程表上的時間節點暗藏玄機:6月上中旬的面試環節,考官們將要面對的可能不僅是兩位明星考生,更是中國影視教育轉型的鮮活樣本。當黃曉明需要闡述藝術管理的前沿理論,當金世佳要解析表導演創作的學術體系,考場里的攝像機雖然不會開機,但這場考試本身已然成為值得觀察的社會鏡像。
在網友翻出黃曉明北京電影學院畢業證和金世佳日本留學經歷的同時,教育學者們更關注的是另一個現象:近三年藝術類博士報考人數激增47%,其中表演相關專業增長率達62%。這種"逆生長"的求學潮,與影視行業面臨的創作瓶頸形成微妙呼應——當市場呼喚高質量內容,從業者開始主動填補理論短板。
復試名單公示期結束后,兩位演員的社交賬號評論區涌入了各種聲音。有粉絲貼出黃曉明在《瑯琊榜之風起長林》里的劇照配文"蕭平章要當博士了",也有觀眾回憶起金世佳在《戲劇新生活》里為話劇較真的模樣。而在某個表演系教師的朋友圈里,悄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考場里的明星考生,或許正在改寫影視行業的游戲規則。"
當夕陽掠過上海戲劇學院的紅磚教學樓,排練廳里傳來年輕學子們的臺詞聲。此刻在某個安靜的備考室里,兩位特殊的考生可能正在修改研究計劃書,他們的鋼筆尖在紙張上劃出的沙沙聲,與窗外的蟬鳴交織成獨特的初夏交響曲。這場關于藝術與學術的雙向奔赴,正在為浮躁的娛樂圈注入難得的沉靜力量。
在博士復試的考場上,沒有聚光燈也沒有粉絲尖叫,有的只是寫滿筆記的參考書和反復修改的學術論文。當黃曉明放下影帝的光環坐在筆試考場,當金世佳以學者身份重新審視表演體系,他們正在演繹的,或許是中國影視人突破舒適區的最美鏡頭。這場考試的結果早已不再重要,那份敢于歸零重來的勇氣,才是給所有追夢人的最好示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