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開播第二天,微博上一直刷到宋祖兒的盛世美顏。
無論是正著拍,側著拍,哪怕從下往上拍甚至是躺著拍都是美的。
更難得是作為童星出身,祖兒完全沒有長變形,完全是小時候哪吒的等比放大版,簡直是無視人體的發育定理,上天注定讓她吃上演藝這碗飯。
從宋祖兒的演技中,大家也發現了科班出身的重要性。
宋祖兒是正兒八經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當年還是全國第三考進去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中戲臉北電臉”的說法?她的臉就是標準的北電臉,不僅小頭小臉,五官也是公認的精致靈動,頜面更是無死角的優秀。
前段時間中戲與北電2025年表演專業前四名公布,從這備受矚目的前四名的照片來看,網友的點評是:沒有網紅臉,長相各有特色。
中戲第一的劉若谷,就是《無憂渡》里的絕世好兔遲雪,三年前他剛中考完就進組參加《無憂渡》拍攝,現在藝考考完又趕上播出,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除了劉若谷可能少部分閨蜜認識外,大家最為眼熟的肯定是黃楊鈿甜,畢竟童星出道就是有群眾基礎。
妹妹正是嫩得出水的年紀,古裝現代裝都相宜,很有辨識度。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發現這兩個學校選人的取向好像真的不太一樣哎!
比如北電前四名照片一出來,網友就說可以打包去刑偵劇了,播出的平臺肯定是愛奇藝迷霧劇場,是不是很有那個味道?
這個女生真的好像刑偵劇里的很颯的小警花
而 中戲前四名從長相上來說則更正一點,更加偏向于傳統審美。
當然只看前四名其實很有局限性,因為這只能代表入學考試的時候他們發揮的很出色,并不能代表后幾年的成就。
那么中戲、北電和上戲,三家藝術院校對于學生的顏值,到底有什么潛在的講究?
中戲臉:傳統審美的天花板
我們先來說說中戲,中戲的全稱是 中央戲劇學院,它是 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也是 中國戲劇影視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具有無可比擬的正統性。
中戲的表演體系,從1976年就已經成型,那就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非常注重體驗沉浸與共鳴,強調現實主義,以舞臺藝術為核心,重視演員的工匠精神。
中戲既有戲劇殿堂的正統性,又有這么濃厚的歷史基因,因此它選人培養人上的邏輯就能理解了。
中戲是這三所院校中最重視話劇的,大一就開始瘋狂排劇,因此中戲的學生很多都骨相厚重、五官立體,這樣后排的觀眾也能清晰看到演員的長相,還需要有很強的聲音穿透力,比如從話劇開始演繹生涯的陳寶國就是這樣。
在外貌的大方向來說,大氣端莊絕對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中戲的學生一演戲,往往都是這部戲里的主角或者是掌權者。
這種氣質上的周正和穩重,讓很多中戲學生在影視劇中的角色一般都是偏正面,比如在電影中一出來就知道是好人的張涵予。
而地域上和歷史上帶來的的權威感可不是每個院校都有的,北京給中戲帶來的是廟堂之氣,比如荷爾蒙爆棚的胡軍。
中戲基于這樣的地位,在很多正劇演出中經常處于壟斷和主導地位,自然中戲精英就會很符合主流的審美。
前面我們也說了中戲非常重視話劇,而正是因為如此,肢體表現力好的,眼睛有戲也是中戲出身演員的特點之一。
比如有戲曲和舞蹈底子的袁泉,行走坐臥肢體舒展都很有氣質。
而眼神中滿滿都是戲的,不得不提中戲的劉燁,簡直是為戲劇和電影而生的眼睛。
總結下來,中戲臉就是大氣正統的臉,輪廓偏大,重視骨相美,面部棱角明顯,肢體爆發力好,代表人物就是章子怡,完美符合所有要素。
北電臉:精致明媚,富有靈動感
說到北電,北電的全稱是 北京電影學院, 簡稱北電或者北影,相比中戲,北電的重心明顯不在戲劇上,而是電影上。
這個重心不僅僅是體現在名字上,而是從北電萌芽時期就開始的,當時延安電影團團長袁牧之奉黨中央的指派赴蘇聯莫斯科,考察了莫斯科全蘇國立電影學院后,產生了中國要發展人民電影事業,需要辦一個“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強烈初衷,這才有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的誕生。
既然初衷是為了電影,那么北電臉其實可以約等同于電影臉,畢竟它是中國第一所電影學院,還肩負著培養電影人才的任務。
而且北電能直接對接電影制片廠,不斷輸送優秀人才,既然是為了電影服務,在選人和培養人才的邏輯上和其他學院稍有差異。
首先就是要適配大熒幕,偏愛小頭小臉,比如同是畢業于北電的周冬雨和周也,臉都是巨小無比。
如果在小頭小臉的基礎上五官能更加緊湊就更好了,這樣在大銀幕上比例才會剛剛好。
曉彤撐傘
所以北電出身的很多美女演員經常在各種花旦名單上榜上有名,比如劉亦菲,早期電影里的劉亦菲簡直清純得要命。
北電作為商業化程度最高的院校,雖然是主攻電影,影視劇也絕對不會放下,如今的85花90花95花扛把子,多數出身北電,在都市劇偶像劇中獨霸天下。
楊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過幾部仙俠和古裝劇,牢牢地把握住了流量花這把交椅。
和中戲一樣,北京作為商業中心,自然也賦予了北電很多,如果說中戲是厚重周正,北電就是靚麗+流量。
北電的流量密碼主要體現在和影視公司與商業市場的緊密結合,學生入學之后就能接觸到大型影視公司的項目,從而直接進入商業市場。
比如13年考上北電的孟子義,第二年就參演了《武神趙子龍》。
又比如頂著最美藝考生入學北電的古力娜扎,剛入學一個月就能有和劉詩詩胡歌一起出演古裝劇《軒轅劍之天之痕》的機會。
這么多年雖然娜扎的演技備受爭議卻資源不斷,就是因為她強烈的混血感五官——高立體度的輪廓、深邃的眼部特征與明艷的骨相結構,恰好契合影視工業對商業化審美的核心訴求。
這種高度符合資本偏好的外形條件,成為她持續獲得優質資源的原因。
這種流量密碼不僅僅是輸出高顏值的美女演員,更是輸出了很多資本市場需要的各種類型的演員,比如黃渤張頌文張子楓姚晨,富有都市感和親和力,很適合一些現實題材的影視劇。
北電在教學上很注重鏡頭語言,上課訓練的時候經常模仿知名影視片段以及各種即興小品,偏向現實的生活化訓練,更加注重作品中的松弛感。
比如黃磊和海清的《小別離》就是典型案例,兩個人太松弛了,和生活中見到的中年夫妻一模一樣。
總結一下,北電臉就是精致明媚的臉,輪廓偏小,重視動態的靈動感,代表人物就是楊冪。
上戲臉:氣質疏離,天選古裝人!
上海戲劇學院簡稱 上戲,是這三大學院中很有特點的一個學院,畢竟在上海,更加受到 海派文化的熏陶。
這種海派文化的融合性是融合了西方的時髦與東方的傳統,畢竟上海是接軌國際的大都市,作為國際化產物的窗口,表演方法受到了歐美體系的影響,有國際化的視野,也兼容戲曲的傳統,上戲的“四個中心”之一就是戲曲中心。
所以說上戲在選人培養人上的邏輯上很特別,更加喜歡古典的溫婉的,比如小李琳,眉目含情眼波流轉,天選古裝人。
上戲對于身姿輕盈如柳,美若畫中仙南方的女子那是相當的偏愛,比如四肢纖細修長,五官柔美的王楚然。
上戲出來的明星,很多身上都有一種古典美,比如李冰冰的丹鳳眼、瓜子臉就很符合傳統仕女圖審美。
白皙清冷的江疏影也是上戲的知名畢業生,她這樣的形象出演《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的校花阮莞就很有說服力。
上戲在審美上是精致的多元的,比如陳紅在五官是秀美柔和的,但是輪廓讓她看起來又有北方的堅韌執著。
學校很注重學習的多樣性,讓學生學習配音聲樂戲曲現代舞等跨學科的內容,塑造演員的復合性。
比如郝蕾少女時期在影視劇大放光彩,成熟之后文藝片拿獎無數,發胖了之后形象上很接地氣,又在現實主義題材中游刃有余,更別說話劇上的造詣, 近幾年演技培訓班辦的風風火火,還在綜藝上當起了老師。
地域對上戲也有很大影響的,不僅僅是海派基因在,還依托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及話劇藝術中心,輸出了一大批文藝片演員,比如宋佳。
總結下來上戲臉就是,文藝感十足的婉約風格,氣質疏離,尤其重視身形上的韻味,李沁無論是氣質和身段上戲的代表人物。
E姐結語:
如今影視行業各模塊界限逐漸模糊——電影演員跨界電視劇,電視劇演員登上話劇舞臺,話劇演員轉戰銀幕——各院校的表演風格雖相互滲透,但根植于傳統的審美基因仍自成體系。
這種差異本質上是藝術載體與地域文化雙重作用的結果。三大院校學生的外貌特征,恰是表演媒介差異的折射:
中戲臉是舞臺的雕塑感,骨相大于皮相,與精致度相比更追求磅礴氣場;北電臉是銀幕的呼吸感,動態大于靜態,與藝術性相比更注重觀眾緣與流量;上戲臉是文化的雜糅性,中西結合的古典與現代碰撞。
這種差異不僅是主觀審美選擇,更是中國表演教育體系在歷史、地域與產業博弈下的縮影。在娛樂工業的洪流中,三者的分野或許會繼續模糊,但那些刻在骨血里的審美基因,仍會在每一代演員的身上,無聲地訴說它們的來處與歸途。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心中,三大院校的顏值天花板是?
來評論區說說吧~
-今天頭條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專注顏值研究的馨馨老師
值日生:菜籽 美工:樹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