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日報
截至四月三十日,河北省累計開展水權交易一千六百余單
讓一億多立方米水資源“流動”起來
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水權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截至4月30日,全省累計開展水權交易1618單,不僅讓1億多立方米水資源“流動”起來,還將1439.4萬元裝進了節水戶口袋。
石家莊市元氏縣東張鄉苗莊村村民劉樹芬是嘗到甜頭的用水戶之一。去年,劉樹芬一家通過節水灌溉、種植抗旱小麥等措施,節約了3992立方米的農業取水權并成功交易。“我家節省的灌溉用水賣了近400元,水權交易省水還賺錢,真不錯!”劉樹芬說。
與此同時,這些取水權的買家元氏縣源泉供水有限公司順利解決用水指標不足難題,避免超許可取水風險,便于擴大再生產。
能夠買賣取水權,在過去絕非易事。在我國,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但用水戶可以依法獲得水資源的使用權。水資源的使用權,即取水權。長期以來,這種制度在保障用水秩序的同時,也面臨著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問題。“就像家里有定額的糧票,雖然人人有,但有人吃不完,有人不夠吃。”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打了個比方。
破解“水瓶頸”,釋放“水動力”。深入推進用水權改革,積極探索水權交易制度成為破題密鑰。
自2020年起,河北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水權交易改革試點,逐步完善水權交易市場,讓節水戶能出售結余水量,缺水戶可購買用水指標,激活水資源市場新動能,讓每一滴水的含金量更足、水資源配置效率更高。
2023年12月28日,石津灌區主干渠道源源不斷的南水流向邢臺市寧晉縣各個用水戶。這是河北省首筆在河北省水權交易平臺成交的跨域南水北調水權交易帶來的效益。
“得益于河北省水權交易平臺,我們成功購買衡水市轉讓的取水權,及時為我們‘解渴’,用于解決當地城鄉生活、工業用水短缺問題。”寧晉縣水務局局長高曉光說。
合規的交易平臺是確保跨域水權交易規范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一環。河北省成立水權改革領導小組,積極跑辦對接中國水權交易所,開設河北省水權交易電子大廳,實現國家平臺省內本地化。
“平臺覆蓋區域水權、取水權、灌溉用水戶水權等交易類型,支持單向競價、限時競價等交易方式,全面貫穿前置審核、過程監控等交易監管流程,保障全省水權交易安全、高效開展。”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各級水利部門還深入調研,科學評估不同地區、行業以及部門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用水需求,確定水資源調出區和調入區,有效促成一筆筆跨域、跨行業、跨部門水權交易,確保用水效率和節水單位經濟效益“雙贏”。今年以來,已完成水權交易68單,交易水量約813.59萬立方米,交易金額1.5萬元。
聚焦企業需求,省水利廳主動靠前服務,鼓勵通過水權交易的形式進行水權的再分配,并對交易過程嚴格監管,規范交易水量、交易主體及交易價格,讓交易成果落到實處、企業得到實惠。目前,河北省通過水權交易改革,探索形成了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水權流轉機制。
下一步,河北省將利用水權交易打通水資源由農業向工業流轉的通道,實現水資源配置由低效轉向高效,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記者苑立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