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印巴大戰”暫時已經告一段落,兩軍目前都在宣稱自己是勝利方。
不過綜合來看,印度以遠大于巴基斯坦的體量優勢(雙方GDP差距超過10倍、軍費差距超過7倍),把仗打成目前這個樣子,尤其是空戰大輸特輸,還主動要求停火,總的來說確實是輸家。
不過戰爭是相互的,很少會出現贏家“全贏”,而輸家“全輸”的情況。
印度雖然在本輪戰事中總體是“輸家”,但也不像最近輿論中所描繪的“一邊倒”,其體量優勢仍然存在,并且在作戰中也是取得些戰果的。
以我們的觀察,印軍在本輪作戰中表現最強勢的是其遠程空中打擊能力。
相較于2019年印巴沖突時,印軍機隊投擲彈藥只炸了一堆樹的“尷尬戰果”;本次印軍集成了無人機+的攻擊模式。
在第一輪只針對巴境內武裝分子據點的打擊中,印軍在前沿地區使用小型無人機/巡飛彈作戰;使用巡航導彈打擊遠程目標,實際上是達成了其預想目的的。
由此可見,印軍目前的情報以及打擊能力確實比數年前提升不少。
如果不是空軍的超視距作戰能力已今非昔比的話,印度空軍機隊在遠離接觸線發射彈藥,然后直接宣布行動勝利,那么它還就真完成了其設想中的“外科手術式”打擊。
而5月7日的空戰,可以說令印度空軍大為震驚,尤其是陣風戰機的損失,實際上動搖的是整個印度空軍的作戰根本和信心。
畢竟在印度人的幻想中,陣風是匹敵隱身戰機般的存在;盡管咱們都覺得它是盲目自信,可它確實就這么認為的。
所以當這款已經上升到“神器”地位的武器被凌空打爆,對印軍的震動極大。
但印度的體量優勢確實是客觀存在,而且“場子”總是要找回來些的;不然光說炸了幾個武裝分子營地,怎么抵消空戰大輸的不利結果呢?
因此印軍便在5月8日-9日,向巴基斯坦發射了大量哈洛普無人機,以試探和削弱巴軍的防空系統。
巴基斯坦雖然有紅旗9/16等導彈組成的防空體系,但受限于國力,所采購的數量并不多,難以覆蓋到整個國土。
印軍在無人機試探以及來自其他途徑的偵察中,認為巴軍為防止印軍報復性打殲10CE戰機的基地,所以主要的防空力量集中在這個方向。
而且本著對等升級的原則,巴軍將戰事一直限制在克什米爾地區和北部邊境,并沒有擴展到全境對抗。
所以印軍在5月10日的報復性突襲中,便將打擊目標覆蓋到了巴基斯坦從首都區到南部的主要空軍基地。
我們之前一直強調體量優勢不可忽視,這就是印軍在發揮自己的體量優勢了。
因為巴軍受限于軍費,不可能將防空系統全面鋪開,而在彈藥的數量對比上,也難比印軍。
這就使得印軍的巡航導彈擊中了多個巴軍基地以及雷達陣地。
但印軍這邊也沒有飽和式打擊的“資本”,所以通常每個基地都是被命中一兩發彈藥,距離印軍所宣稱的“摧毀”當然是相去甚遠。
再聯系俄烏、巴以的戰事,我們大致可以認定兩點:
第一:在現代的防空作戰中,想要達成百分百的防御效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雙方投擲彈藥與防空彈藥差別大的話,“漏網之魚”會更多;
第二:想要徹底癱瘓一個空軍基地,需要大量彈藥的持續摧毀和壓制,目前世界上擁有這個能力的國家為數極少。
就印巴的體量差別而言,大家不要覺得巴軍的基地吃了導彈就認為如何如何;也不要覺得被命中了一兩發,整個基地就癱瘓了。
實際上這次被打的大部分基地,都談不上很大的損失,戰場搶修后不影響戰備,主要的損失是出現在了博拉里(Bholari)空軍基地。
博拉里(Bholari)空軍基地,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距離印巴邊境最近約127公里,距離印度洋約110公里。
該基地于2015年12月開建,兩年后建成,曾是2020年中巴空軍雄鷹聯合訓練的主場地。
巴軍常駐于此的單位為第41戰術聯隊,不過下轄的第18“神射手”中隊(裝備梟龍)、第19“雄獅”中隊(裝備F16)均為訓練中隊,但2021年組建的第53預警機中隊(裝備薩博2000預警機)也在這里。
博拉里空軍基地距離克什米爾超過1000公里,其實不在印巴沖突的“默契”區內,而且當時印度已經向巴基斯坦傳出了停火需求,但卻突然使用巡航導彈突襲此處。
5月10日當天,能夠從機場外看到導彈命中基地的濃煙;不久后便傳出了巴軍中隊長(Squadron Leader)烏斯曼·優素福以及另外4名空軍人員的死亡。
這就是巴軍隨后在停火后繼續與印軍作戰的原因所在,但同時也是本輪印巴沖突中印軍取得的最大戰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巴基斯坦為英式空軍,“Squadron Leader”,似乎不應該從字面意思上翻譯為“中隊長”,實際是空軍中少校的意思;巴空軍中的中隊長,一般使用“squadron commander”。
所以嚴格來說死于印軍導彈襲擊的是空軍少校烏斯曼·優素福,至于他是不是飛行員以及其他4人是不是飛行員,目前并沒有定論,因為空軍基地里其實也沒幾個飛行員。
而后續公布的衛星圖像顯示,印軍導彈擊中的是基地南側的一處大型獨立機庫;該機庫長約70米,寬約54米,巴軍陣亡人員顯然是死于印軍導彈對此機庫的打擊。
機庫內大概率是有飛機的,因此看到衛星圖后一般認為巴軍可能有薩博2000預警機受損。
相較于印軍對損失語焉不詳的態度,巴軍倒是承認確實有一架飛機受到印度導彈襲擊后輕微損壞,并將在被修復后恢復運行,這里所指的基本就是機庫內的飛機了。
值得一提的是,印軍在5月10日的遠程打擊中,依舊使用空軍載機發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以及斯卡普-EG巡航導彈(即風暴陰影巡航導彈),但因為巴軍戰機的存在,所以這些印軍戰機基本都是在150公里外發射彈藥。
所以本輪沖突之后,兩軍對于如何超視距空戰以及如何更好防護基地,都有得忙了。而本輪沖突中雙方使用的武器型號眾多,對于其實戰表現也有諸多需要總結評估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