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印巴停火只是暫時的,雙方對沖突勝負各執一詞,就連戰損都是報喜不報憂,但通過匯總各種報道,整體來看巴基斯坦在軍事力量處于劣勢的情況下讓印度吃盡了苦頭。
不過對于印度來說,承認失敗是不可能的,因此下到普通媒體,上到總理莫迪,對外釋放的信號都是印度在沖突中全面占優。
原本不少人都認為這不過是印度單方面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但直到印度曝光一組衛星圖片,才發現或許事實真和我們了解到的不太一樣......
和平前夜的驚雷
就在5月10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方高層拍板同意所有軍事行動暫停,并且計劃在不久之后坐下來好好談談,和平的橄欖枝似乎已經遞到了眼前,全世界竇唯這個結果感到欣慰,可誰能想到,就在停火鐘聲即將敲響前的幾個小時,一場血色游戲上演了終局。
當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幾枚印度導彈呼嘯著,撲向了巴基斯坦西北部白沙瓦附近的沙赫巴茲空軍基地,這記停火前的“回馬槍”,不僅給這場短暫的武裝沖突畫上了一個血腥的句號,更讓那本就脆弱不堪的和平前景,又添了一道深深的陰影。
其實,在這次“壓哨突襲”之前,巴基斯坦那邊宣布搞了個代號“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說把印度幾個重要目標給端了,巴方尤其高調宣傳自家“梟龍”Block3戰斗機的威猛,甚至宣稱干掉了印度寶貝疙瘩似的俄制S-400防空系統。
沖突一結束,巴基斯坦軍方立馬開了新聞發布會,亮出了一份“6比0”的輝煌戰績單:說打下來印度空軍3架“陣風”、1架蘇-30MKI、1架米格-29,還有1架以色列產的“蒼鷺”無人機,這個戰損比,著實讓印度顏面掃地。
印度方面的情況截然不同,印軍發布了衛星照片和無人機視頻,聲稱已經摧毀了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和軍事設施,媒體也報道稱,印度空軍使用了法國的SCALP-EG隱身巡航導彈和印俄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
而且根據印度展示的衛星圖像顯示,巴基斯坦確實有多個空軍基地遭到襲擊,其中博拉里空軍基地的一個機庫被摧毀,一架F-16戰斗機和五名人員喪生,一架C-130運輸機也著火,那么,印度就不怕因為這次突襲,導致巴基斯坦不同意停火嗎?
不只是空戰
原因并不復雜,停火協議生效前那最后幾個鐘頭,雙方的炮彈你來我往,巴基斯坦也沒閑著,重炮部隊對著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頓猛轟,印度軍隊自然也毫不客氣,對著巴方實控區就是一通火力覆蓋。
攻擊無人機、多管火箭炮、遠程大炮在邊界線上空嗖嗖亂飛,防空導彈則在夜空中織出一張張火網,雙方都指著對方鼻子罵,說是你先不守規矩破壞停火的,場面一度非常混亂,正是在這種亂糟糟的背景下,印度才發動了那次飽受爭議的“最后一刻”突襲。
一些敏銳的觀察家,包括《紐約時報》的報道,都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他們指出,印度的打擊目標可能沒那么簡單,除了常規的空軍基地,導彈還指向了伊斯蘭堡附近的努爾汗空軍基地,這地方據稱跟巴基斯坦的核指揮系統有點關系。
另外,薩戈達穆沙夫空軍基地附近的基拉納山地區也挨了炸,那里被認為是巴基斯坦一個重要的地下軍事倉庫,可能藏著核武器和常規武器,這種精準“點名”,讓不少分析人士覺得,印度這更像是在進行某種戰略“敲打”或者“遞話兒”。
印軍公布5月10日對巴基斯坦全境軍事設施
而且沙赫巴茲基地那次襲擊,帶走了五名巴方軍事人員的生命,其中一位空軍中隊長,他可是巴基斯坦空軍“梟龍”部隊的頂梁柱,執行過好幾次跨境任務,經驗豐富得很,他的犧牲,對巴基斯坦空軍來說,分量可能比損失一架戰斗機還要重。
要知道巴基斯坦空軍規模雖然不大,但一直以“小而精”聞名,飛行員每年的訓練時間高達240小時,比印度的150小時要多得多,培養一個有五年資歷的成熟飛行員,據說成本要3600萬美元,比一架“梟龍”戰機還貴。
巴基斯坦陣亡軍人
與此同時,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正燒得旺,前幾天的沖突里,有消息說印度空軍損失了好幾架先進戰機,包括寶貝“陣風”,法國媒體甚至都出來確認“陣風”戰斗機是頭一回在實戰中被揍下來。
這種情況下,莫迪政府恐怕急需一場“勝利”來給國內民眾打打氣,順便轉移一下矛盾。這場深夜突襲,雖然改變不了整個戰場的態勢,但在面子上,好歹是給印度掙回了點“戰果”。
“不講武德”的最后一擊
目前來看,沖突暫時告一段落,但雙方立馬從真槍實彈的戰場轉向了口水橫飛的輿論場,巴基斯坦高調曬戰績,印度則用衛星照片展示巴方的損失,拼命想證明自己沒吃虧,這可不是一邊倒的碾壓。
印度軍方還強調,現代戰爭就沒有絕對的銅墻鐵壁,“損失是戰斗的一部分”,國家的抗壓能力才是關鍵,有分析認為,印度主動提出停火,可能是想調整一下打法,甚至是在為下一輪行動憋大招。
不管印度心里的小九九是什么,在宣布停火之后、正式協議簽署之前搞這么一出突襲,還把人家一位資深飛行員給炸死了,這事兒在道義上確實站不住腳,不少評論都說這做法“不講武德”,太掉價。
這種在關鍵時刻玩“最后一公里”偷襲的把戲,也讓外界對印度的戰略信譽和行事風格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一個天天喊著要當“南亞老大”,甚至想在全球舞臺上露臉的國家,這格局,這手腕,似乎跟它追求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有點兒對不上號。
結語
沖突或許暫停了,但圍繞著戰果的真假、戰術的得失,尤其是那次停火前的致命突襲,相關的爭論和反思,恐怕才剛剛開始,這不僅僅是兩國軍事力量的硬碰硬,更是雙方軍事思想、國家戰略乃至地緣政治棋局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糾葛。
所以,你覺得南亞上空的陰霾,會因為一紙停火協議就輕易散去嗎?
信息來源:
東南早報2025-05-14《莫迪發表全國講話》
觀察者網2025-05-13《巴外長:印巴長期談判尚未完成,希望理智占上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