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那是個萬邦來朝、詩酒風流的時代。長安城的朱雀大街車水馬龍,胡姬酒肆里琵琶聲婉轉,文人墨客們以詩會友,吟詩作賦。就在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期,誕生了一位中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明星——李白。他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被后世譽為“詩仙”,其詩作至今仍在華夏大地廣為傳頌。
李白的身世頗為傳奇,他的先祖在隋末戰亂時,一路逃到碎葉(今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就出生在這片異域土地上。幼年時期,李白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學習天賦,他的學習范圍極廣,儒家經典、文史名著早已爛熟于心,諸子百家的學說也有所涉獵。不僅如此,他還癡迷劍術,腰間常佩一把長劍,夢想著能像俠客一樣仗劍天涯。那時的他,既向往道教超脫塵世的逍遙,又懷揣著在朝堂上建功立業、輔佐明君的政治抱負,兩種看似矛盾的理想,在他身上奇妙地融合。
青少年時期的李白在蜀地度過,雖然留存下來的詩歌不多,但寥寥幾篇,便已顯露出他過人的才華。二十五六歲時,李白懷揣著滿腔抱負,告別蜀地,踏上了東游之路。此后十年間,他的足跡遍布長江、黃河中下游。他見過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感受過洞庭湖“氣蒸云夢澤”的壯闊,在名山大川間揮灑豪情,也在市井酒肆中結交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左右,李白第一次來到長安,試圖在這里謀得政治出路,然而現實卻潑了他一盆冷水,失意的他只能黯然離開。
不過,真正的天才永遠不會被埋沒。經道士吳筠與玉真公主的推薦,唐玄宗聽聞了李白的才華,下詔召他入京。初入長安的李白,就像一顆突然升起的璀璨星辰,瞬間照亮了整個京城。他與賀知章相遇,兩人一見如故。賀知章讀了李白的詩,驚為天人,直呼他是“天上謫仙人”。這份清雅脫俗的氣質,很快就讓李白名滿京城。
唐玄宗對李白十分賞識,甚至親自在金殿迎接,還讓李白坐在七寶床上,親手為他調羹??衫畎讚蔚暮擦謱W士一職,實則只是個御用文人,日常工作不過是陪帝王嬪妃宴飲,撰寫一些歌功頌德的文章。這對于渴望在政治上大展拳腳、像大鵬一樣展翅高飛的李白來說,就如同被關進鳥籠,渾身不自在。但他還是耐著性子留了下來,只不過內心的壓抑與不滿,只能借酒宣泄。他整日流連酒肆,高歌“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把對自由和理想的渴望,都融入到了酒中與詩里。
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注定了他無法在朝堂的規矩中長久待下去。他才華橫溢,引得眾人敬佩,卻也遭人妒忌。他不懂韜光養晦,反而越發狂放。有一次,唐玄宗急召李白撰寫詔令,醉醺醺的李白竟讓高力士為自己脫靴,讓楊貴妃調羹、楊國忠磨墨。這一番舉動,徹底得罪了朝中權貴。權臣們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面前不斷進讒言,漸漸地,唐玄宗也開始疏遠他。政治上的失意,讓李白更加狂放,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毅然離開了長安。這一去,他帶走了“酒仙”“謫仙人”的雅號,也帶走了更加狂放不羈的靈魂。
天寶三年(744),李白在洛陽遇到了杜甫。一個是豪放飄逸的“詩仙”,一個是沉郁頓挫的“詩圣”,兩人一見如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一同游歷,飲酒賦詩,可惜次年便分別,此后再未相見。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打破了盛唐的繁華。當時隱居在宣城、廬山一帶的李白,聽聞戰亂,心中的報國熱情再次被點燃。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壯志,應邀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然而,命運弄人,永王觸怒肅宗被殺,李白也因此獲罪入獄,隨后被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幸運的李白遇到大赦,得以歸家,此時的他已經59歲。即便到了晚年,李白的報國之心依舊未改。61歲時,他聽聞太尉李光弼率軍討伐安史叛軍,不顧年老體衰,毅然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可惜半路因病折返。次年,李白在從叔當涂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李白一生留下了900多首詩篇,這些詩作就像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展現了他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也是盛唐社會的生動寫照。他將內心的痛苦、憤懣,對理想的追求,都化作了筆下的文字。他的詩極具藝術魅力,杜甫曾贊其“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作為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李白大膽運用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創造出神奇瑰麗的意境。他的詩情感濃烈,讀起來如江河奔涌,一瀉千里,讓人感受到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獨特韻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