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當全球還在為印巴4天激烈沖突后的停火協議松一口氣時,印度總理莫迪突然宣布啟動為期10天的“全國勝利慶祝”。
一邊是邊境士兵清點陣亡名單,一邊是城市街頭萬人揮舞國旗高唱愛國歌曲——這場被外媒稱作“魔幻現實主義”的狂歡,究竟藏著什么政治密碼?
沖突復盤:從導彈互射到“勝利敘事”
5月7日,印控克什米爾游客遇襲事件點燃導火索。印度隨即以“反恐”為由空襲巴基斯坦,巴方則用中國制造的SH-15卡車炮摧毀印度S-400防空系統,并擊落6架印度戰機,包括單價2.5億美元的“陣風”戰機。
這場持續96小時的沖突造成雙方至少67人死亡,印度70%電網癱瘓導致1.5萬億盧比經濟損失,邊境農民因水源切斷面臨絕收。
然而5月10日停火協議墨跡未干,印度政府就啟動了一場更宏大的“戰役”——莫迪身著白衣在亞當布爾空軍基地振臂高呼:“我們的武器震驚了世界!”身后隱約可見的S-400殘骸,被巧妙剪輯成“勝利圖騰”在國有電視臺循環播放。
慶典背后的三重算計
這場耗資500億盧比的狂歡,遠不止“致敬軍人”那么簡單。
第一,經濟困局的遮羞布。印度當前經濟增速跌至4.5%,盧比匯率創歷史新低,失業率突破12%,農民抗議已蔓延至23個邦。
莫迪將本可用于電網修復的2000億盧比,轉而訂購韓國K-9自行榴彈炮,并在慶祝首日向邊境部隊空運3萬面國旗——用《華爾街日報》的話說:“當數據無法支撐執政合法性時,民族主義是最廉價的強心針。”
第二,選舉機器的燃料。2025年恰逢印度大選年,莫迪所在的印人黨在西孟加拉邦選舉中,曾靠炒作宗教議題逆襲斬獲35席。
此次“十日巡游”正是該策略的升級版:摩托車隊載著巨型國旗穿越72個關鍵選區,勞軍演出覆蓋90%農村地區,社交媒體上“不愛國就刪帖”的標簽讓反對聲音瞬間蒸發。
第三,國際舞臺的煙霧彈。就在慶祝啟動當天,印度國防部被曝緊急追加訂購法國“陣風”戰機,試圖彌補空戰損失。
而新德里電視臺拍攝的“勝利影像”中,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卻在邊境實時監控印軍動向。這種“戰場失利、輿論取勝”的操作,被《金融時報》稱為“莫迪式勝利學”。
危險的游戲:狂歡下的暗流
看似狂熱的民意背后,裂痕正在顯現。
在印控克什米爾,撤離的民眾看著巡游車隊駛過彈坑未平的公路,匿名向BBC透露:“我們清楚前線的慘烈,但誰敢質疑‘勝利’?”
德里大學學者拉杰什·庫馬爾指出:“當邊境士兵撫恤金還沒發放,城市中產卻為國旗自拍歡呼時,這場狂歡正在透支國家信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國際反噬。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在推特嘲諷:“用閱兵治愈戰敗創傷,印度創造了新療法。”
美國務院雖表面稱贊“和平勝利”,卻暗中將印巴沖突風險等級上調至橙色。而中國外交部5月14日的聲明意味深長:“希望有關方勿將國內矛盾轉化為地區危機。”
為什么世界目瞪口呆?
從特朗普的“贏學”到莫迪的“十日狂歡”,這場21世紀的政治奇觀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當真相成為可塑材料,炮彈與禮花竟能同時升空。
但正如《經濟學人》的警示:“用國旗包裹的傷口終會潰爛——印度GDP每跌1%,就需要更大規模的慶典來掩蓋。”
此刻,孟買的金融精英們正計算著巡游帶來的股市漲幅,而北方邦的農民蹲在龜裂的稻田邊,看著手機里莫迪與戰機的合成照片。
兩個平行世界的印度,都在等待這場盛大表演的終場哨聲,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