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當旅游企業還在糾結如何“叫好又叫座”“旺丁又旺財”的時候,有一家企業用一組數據重新定義了行業天花板——宋城演藝(300144.SZ)以10.49億元歸母凈利潤的絕對優勢,占22家上市公司利潤總和的63.6%,利潤規模是其余21家公司總和的1.75倍,創下行業新紀錄。2024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17.33億元,是世界上利潤最高的旅游演藝集團。
增長也體現在今年的“五一”市場。宋城演藝全國12大千古情景區游客人數和營收創新高,12大《千古情》共演出379場、同比增長24%,接待游客210萬人次、同比增長26%,高峰時單日演出105場、接待游客60萬人次。
投資人士認為,“宋城”與“千古情”品牌早已成為閃耀世界的中國文化IP,《千古情》年均演出場次逾11000場、年接待觀眾超4000萬人次,構建了包含74座劇院和17.5萬個座位的全球最大演藝矩陣(規模超越百老匯與倫敦西區總和),創下全球旅游演藝市場劇院數、座位數、年演出場次、年觀眾人次、年演出利潤五項第一,充分印證了“以演藝重構文旅生態”戰略的前瞻性與開創性,以及推動行業升級、創造持續商業價值的能力。
宋城演藝“殺瘋了”,背后的殺手锏又是什么?
戰略重構激發的新興需求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收入796.29億元,同比增長7.61%。其中,全國小劇場、演藝新空間演出場次首次突破20萬場,較2023年增長13.21%。隨著“為一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消費熱潮興起,宋城演藝獨創的“主題公園+文化演藝”模式正發揮出顯著優勢。5月2日,杭州標志性演出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單日連演22場,一舉刷新由自己創造的全球大型旅游演出單日演出場次、接待觀眾人數紀錄,自1997年首演至今,《宋城千古情》已演出38000多場、接待全球游客超過1.08億,單日最高演出達22場,是世界上演出場次最多、接待游客最多、單日演出場次最多的駐場演出,每年拉動所在地杭州城市消費上百億元人民幣,延長游客逗留時間0.35天。
1996年,黃巧靈在杭州建立了首個宋城景區,總策劃、總導演了原創文化表演《宋城千古情》,開創了“主題公園+旅游演藝”的經營模式,宋城演藝上市后實現在全國一線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復制。2016年,宋城演藝開始開拓輕資產模式,在全國輕重結合,進行演藝公園的升級,完全打破公園、演出的界限,創新文化旅游的固有形態,實現從“一臺劇目、一個公園、一張門票”,到“一個集群、一個產業、一個平臺”的蛻變。這一轉變被業界稱為,“在品質、接受度、成本控制、可復制性之間達到了平衡”。
有分析認為,宋城演藝以創意為起點、以演藝為核心、以主題公園為載體,在經營模式上明顯區別于傳統的演藝企業和旅游企業。“主題公園+文化演藝”的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般演藝企業沒有自有載體、演出成本高、引流成本高、觀眾更換頻率低的難題,克服了傳統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明顯、可復制性差、過度依賴大型游樂設備、邊際效應低下、服務差異化不突出、盈利能力較弱的缺點。
公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一臺劇目、一個公園”的千古情模式向“多劇院、多劇目、多活動、多票型”的演藝公園模式轉型升級,持續豐富演藝經營內容,拓寬了護城河。特別是先發進入了全國一線旅游休閑目的地和重點商業城市,優先占據了區域內客流量制高點,區域優勢和區位優勢顯著。
5月8日,宋城演藝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2025年上海項目將深入挖掘上海本土文化,加強內容創新,打造精品演藝和活動,在市場推廣和活動方面進行更多新的嘗試,推動夜游常態化。廣東千古情景區將持續提升景區的品質,豐富活動內容,同時進一步深挖市場,串聯周邊景點構建“一程多站”多日游,通過資源整合形成復合型消費場景,力爭實現更好的經營表現。
其2025年新規劃的目標,劍指文旅消費的“馬太效應”——當頭部企業形成文化IP、管理體系和資本實力的三重壁壘,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已成定局。
而反映在宋城演藝這里,不是簡單的業績增長,其以13個落地項目、《千古情》年均演出11000多場、年均超過4000萬級游客觸達量的規模效應,更揭示了一條文旅產業的終極生存法則——唯有從“產品競爭”躍遷至“生態競爭”,才能穿越行業周期。正因如此卓越貢獻,宋城演藝的創始人黃巧靈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首屆中國旅游產業杰出貢獻獎”等最高榮譽,彰顯了他在中國文旅產業發展中的里程碑式地位。
是什么形成了消費革命?
宋城演藝的突圍,印證了文旅產業從“資源依賴”向“內容創造”的轉型趨勢,疊加“體驗催生內容、內容拉動流量、流量反哺體驗”的增強閉環,公司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質變。
要分析“消費革命”背后的力量,首先不得不說的是“情緒價值”。
著力打造具有宋城IP屬性的“網紅”矩陣,持續輸出有顏有才有趣內容,放大社交傳播,增添消費新動力。在西安千古情景區的雙劇院內,每天19場千古情演出構成的盛況,揭示著文旅消費的質變。當“00后”客群占比翻倍時,宋城演藝早已不是單純的演出公司,而是進化成情緒價值的運營商。
據介紹,通過“狂歡中國年”等四大現象級節慶IP,宋城演藝構建起“體驗催生內容、內容裂變流量、流量反哺消費”的商業閉環。旗下部分景區游客平均停留時長最長可達7個小時的同時,社交媒體破百億次的話題傳播中,90%以上來自用戶自發創作。這種將游客轉化為內容生產者的設計,讓每個觀眾都成為品牌傳播的神經元。
更深層的變革發生在消費洞察層面。大數據系統對異地游客行為的精準捕捉,使得五湖四海的游客不遠千里奔赴宋城。其創造了世界上特有的“大演藝、大劇院”疊加“大景區、大平臺”商業模式,每個劇院都達到3000—10000座,既突破了百老匯與倫敦西區的傳統范式,又超越了中國文旅行業的固有路徑,實現了規模化覆蓋能力?、?流量轉化效能、沉浸式文化體驗?等核心價值的多維突破,開創了全球演藝產業的新紀元。
同時,《千古情》演出一個小時較為符合當下人們的“快消費”需求,“千古情”系列的本質,是用現代技術激活歷史記憶。若你追求極致的視聽沖擊,或想快速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無疑是值得體驗的“文化快閃”。
其次,是從管理端要來的變革。
支撐全國13大千古情景區日均超30場演出的,是一套可復制的“管理操作系統”。動態人力配置模型通過“一專多能”的集約化運營,在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不斷降本增效。2024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5.49%,管理費用僅增長17.79%,管理費用率7.14%,較2023年下降0.47個百分點,體現出強大的成本費用控制能力。
公司通過不斷深化垂直管理,形成文旅行業罕見的“標準化輸出能力”。這種能力的價值,在三峽千古情項目得到驗證——開業百日收入破億,拉動區域旅游總收入激增40%。
當傳統景區還在依賴自然稟賦時,宋城已用模塊化的場景設計、文化IP植入和運營體系輸出,將文旅產品的生產轉化為可復制的工業流程。
不過,宋城演藝當前發展也是機會和挑戰并存,如存量項目可挖掘空間仍然很大,且對業績影響較大,可能的應對是:對成熟項目,持續拓展業務邊界,擴大客群覆蓋,深挖市場空間;對新項目,擴大品牌營銷,搶占市場份額,激活增長潛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下文旅產業正經歷“從觀光到體驗”的戰略轉型,演藝加旅游的復蘇趨勢較為清晰,是當前為數不多的前景可預期的行業。對于投資者而言,這場變革蘊含著雙重機遇:一方面是沉浸式體驗項目對傳統景區的替代紅利,另一方面是文旅消費從千億級向萬億級躍遷的結構性機會。這場由內容創新驅動的業績狂飆,或將成為中國文旅上市公司轉型的經典范本。(品橙旅游Lis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