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小公園的運動空間內盡享歡樂
初夏的晨光透過新綠的柳條,在青磚步道上灑下斑駁光影。像往常一樣的周末上午九點,家住離石區城北街道王府名苑小區的市民高美琴牽著孩子的手拐過街角,穿過馬路,清脆的笑聲便從前方涌來——在李家溝社區小公園里,幾個孩子已經早早地聚在一起游玩,還有的正在彩虹滑梯上穿梭,像一串躍動的音符。
“媽媽快看!這個滑梯上面有蝴蝶!”高美琴五歲的小孩兒興奮地掙開媽媽的手,小鹿般奔向游樂區。滑梯旁,幾位家長自發組成“安全員”,提醒奔跑的孩子們注意腳下安全。“現在的小游園真方便,以前帶娃只能去兩公里外,現在家門口就有這么塊寶地。”正在帶孩子的張阿姨說道。
隔壁的一位女士給自己正滑滑梯的孩子遞去濕巾:“這滑梯坡度設計得巧,我家孩兒昨天玩了二十趟都不肯停。”小家伙聞言突然抱住滑梯立柱,仰起沾著汗珠的圓臉蛋宣布:“今天我要玩一百趟!”逗得周圍家長笑作一團。她邊給孩子擦手邊感慨:“以前帶娃得開車去商場的游樂場,現在這種適幼化設施就建在樓下,防護邊角都包著軟膠,我們家長安心多了。”整個小公園被綠樹和花草環繞,清新的空氣與和煦的陽光交織,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戶外游樂場所。
近年來,這樣的空間越來越多。我市不斷優化城市綠色空間布局,通過“見縫插綠”的辦法,在人口較密集區域通過拆墻透綠、閑地綠化等,先后在主城區建成36座小公園,人們親切地稱它們為“口袋公園”,或者“小游園”。這種“見縫插針式”的小空間,不僅讓市民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擁有了更多綠意和寧靜,還提升了城市的宜居品質,正成為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沿北川河一路往南走,文昌路社區對面的小公園則是另一番景象:一個木制攀爬架尤為引人注目,堅固的繩索、木板和色彩斑斕的輪胎形成了一個既安全又富有挑戰性的攀爬空間。孩子們興奮地穿梭其間,有的小心翼翼地攀爬至頂端,有的則坐在輪胎上歡笑,享受著克服重力帶來的成就感。不遠處,一個沙池內鋪滿了細膩的沙子,孩子們或蹲或跪,用小鏟子、小桶等工具建造著自己的沙堡,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激發了無限的創造力。
“以前總覺得幸福在遠方,現在發現它藏在每個轉角。”市民們都這樣紛紛感嘆。小游園建設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如今一個個街頭小游園的建成,讓轉角遇見美,已不再停留于夢想,而是將民生愿景變成了幸福實景。這些散落在城市褶皺里的小游園,正用它們溫柔的臂彎,托起千家萬戶“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小確幸。記者 高茜
來源:呂梁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