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時候,很多的動物都出來活動了,而且因為天氣熱的原因,很多野生動物也容易暴躁。
其中蛇就是夏季很常見的一種動物,這也是無數人最怕的動物了。那大家知道我國最毒的蛇是什么嗎?
其實在我國的南方很多地方,夏季最毒的蛇就是銀環蛇了,這也是出鏡率非常高的一種毒蛇了。
如果你夏季常去野外,尤其是晚上去到河邊、水庫附近,那就更要注意了。
一、銀環蛇的生物學特征
銀環蛇(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隸屬眼鏡蛇科環蛇屬,是典型的夜行性劇毒蛇類。
其身體修長,成體通常1米至1.8米,體表覆蓋光滑鱗片,具有獨特的黑白相間環狀紋,白色環紋較黑色環紋窄,黑白交替宛如精密的天然條形碼,這種花紋不僅是它的標志,也是有效的保護色。
在月光下,銀環蛇的黑白環紋與水邊、草叢的光影交錯融合,使其能悄然接近獵物或躲避天敵。
它們偏好棲息于水源豐富的環境,如稻田、溪流邊、池塘畔,只因銀環蛇主要是以魚類、蛙類、鼠類及其他小型爬行動物為食。而在水邊的環境,就十分方便它們捕食。
值得一提的是銀環蛇雖然有劇毒,但是它卻生性膽小,一般不主動攻擊人類,多在受到驚擾時才會反擊。
二、銀環蛇與金環蛇的差異識別
說到銀環蛇,就不得不提到金環蛇,這是兩種長得很像的蛇。其中金環蛇(學名:Bungarus fasciatus)同樣是環蛇屬成員,與銀環蛇外形相似,但仔細觀察,二者存在諸多差異。
在顏色上,銀環蛇以黑白為主,對比鮮明;金環蛇則是金色與黑色相間,金色環紋較寬,整體色調更為柔和。
體型方面,金環蛇通常比銀環蛇更粗壯,且長度稍短,多在1米左右。
性格差異也很明顯,銀環蛇雖劇毒卻膽小,而金環蛇相對溫順,攻擊性更弱。
通過這些特征,能在野外有效區分二者,降低誤判風險。
三、銀環蛇的毒性有多強?
銀環蛇的毒性堪稱“蛇類毒王”,這主要緣于其毒液為神經毒素,主要攻擊神經系統,阻斷神經肌肉接頭的信號傳遞,導致肌肉麻痹,患者會出現眼瞼下垂、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等癥狀,最終因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
銀環蛇的半數致死量(LD50)僅為0.08 - 0.108mg/kg,只需1毫克毒液就能致人死亡,其毒性是眼鏡王蛇的數倍。
在臨床案例中,曾有被銀環蛇咬傷的患者,初期癥狀輕微,甚至未引起重視,數小時后毒性發作,迅速陷入昏迷,呼吸停止。
即便及時送醫,若未在黃金時間內注射抗蛇毒血清,死亡率極高。這些慘痛案例都在提醒我們,對待銀環蛇咬傷,必須爭分奪秒。
還有一點,就是銀環蛇咬人以后,一般不是太痛,這樣導致部分人不容易察覺。而且它是一種神經毒素,毒牙又很小,甚至被咬以后都不會流血。
然而它的毒性很強,很快就會隨著血液循環傳遍全身,從而導致呼吸困難等,所以這才是它危險的地方。
而夏季又是銀環蛇活動的高峰期,它們喜歡在夜間出來覓食、活動。人們在水邊散步、釣魚或勞作時,稍不注意就可能遭遇。這樣如果晚上比較漆黑,或者是沒有注意看到,而踩到了它,就可能會被銀環蛇咬到。
因此建議大家,最好不要晚上去到河邊,水庫、水塘等附近,特別是一些喜歡釣魚的,更是要多花點心思了。
比如要去的話,一定要穿長褲,還要是高幫鞋子,而像銀環蛇咬人都是咬腳部。
還要在身上涂抹一些風油精,這樣也能驅蛇的。如果可以的話,提前用棍子敲打草叢,這也叫打草驚蛇。
若不幸被銀環蛇咬傷,務必保持冷靜,立即用布條在傷口近心端結扎,減緩毒液擴散,同時迅速撥打急救電話,盡快前往有抗蛇毒血清儲備的醫院救治。
了解銀環蛇的特性與危害,既是對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命的珍視。希望大家時刻牢記這份安全警示,遠離銀環蛇的致命威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