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我們老中。
老中人散落在世界各地,各有各的苦B。
澳洲IP大都經歷過跟袋鼠1V1;
人在美區,出門見的不是槍擊就是屎尿屁;
本以為到了歐洲總能稍微松口氣,殊不知整個歐洲就是偷子們的應許之地。
你可以說自己在歐洲沒碰到過小偷,但你不能說歐洲沒有小偷。
互聯網上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句:
只偷不搶意大利,只搶不偷法蘭西,又偷又搶英吉利。
無處不在的偷子,可以說是歐洲一大景觀。
我們仍不知道歐洲是不是瞞著全世界開辦了小偷技校;
只知道他們的花語是“我在歐洲很想偷你”。
特別是到了全球公認的四大賊窩——巴塞羅那,巴黎,米蘭,羅馬。
狗從這兒路過都得給偷子拿兩萬塊錢。
去歐洲旅行最忌諱的就是高興得太早,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你會在哪個環節碰上你的報應。
有的人剛一落地就是天崩開局,人還沒出機場,連內褲帶護照被偷了個精光。
看個游戲復活廣告都得60秒,整個被盜的過程前后卻不到一分鐘。
所謂歐式浪漫的內核,大概就是手慢無。
有的人一趟旅程從頭到尾都高度戒備。
眼看著就能全身而退,臨了臨了,在登上回國的飛機前被偷子掏了腰包。
在網上搜索“歐洲 被偷”,你會看到無數字字泣血的歐洲生存日記。
我敢說,中國人在歐洲被偷的概率不亞于在埃及被騙。
有人因此做好了必被偷的心理建設才來的,甚至在發現遭竊的那一刻松了一口氣:
可算被偷了,要不老惦記著這事兒。
為啥歐洲的偷子防不勝防?
從網友們的遭遇來看,大概是因為他們都是團伙作案。
初來乍到的老中人,一個不注意就容易被偷子們做了局。
只不過他們的作戰方針很簡單。
要么超絕不經意潑你一身咖啡,一人說騷瑞一人把手伸進你兜里;
要么幾人圍住你還怪你擋了路,一邊故意擠你一邊掏你行李;
要么假裝好心人上來搭話,問你是不是丟了東西。你說沒丟沒丟,他說已偷已偷。
也有心狠到信奉“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
上來就把小嬰兒扔你懷里,趁你手忙腳亂之際,順走你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
人在歐洲身不由己,不學兩手防盜術都說不過去。
但網友們集思廣益,也沒研究出什么狠活來。
支的招兒不敢說有效,只能說圖個心安。
要點一,財不外露。
簡單來說就是身上一個LOGO都不要有,否則你在偷子眼里就是行走的散財童子。
別背什么Gucci、LV,最好還能穿出一種偷張力,比如起球的衛衣、開膠的板鞋、脫線的冷帽。
讓偷子以為你是同行,讓路人瞟你一眼就冒冷汗。
甚至可以把錢包換成口香糖塑料罐,給偷子制造一種你連坐地鐵都要逃票的假象。
有人說除了裝窮,還可以裝弱勢群體。
網上不乏裝孕婦、裝盲人、裝未成年的例子。
但在我看來這只能算是魔法對轟,因為歐洲偷子們作案的時候也喜歡裝以上這幾種人。
要點二,別對視,別交流,別心軟。
咱在前面也提到了,偷子們習慣趁著跟你搭話的機會下手。
他們總能一眼識別人群中的冤大頭,看上的就是你既窩囊又同情心泛濫。
要點三,不得不做的物理防盜。
一切行李任何時候都不離手,現金和證件能塞內褲塞內褲、能墊鞋底墊鞋底。
直接效仿二三十年前,你姥出門啥樣你就啥樣。
這做法雖然埋汰了點兒,但好使。
除此之外,有人倚仗神秘的東方力量,在行李上貼黃符,給毫無信仰的偷子帶去一點玄學震撼;
還有人隨身攜帶冥幣,既不至于讓偷子當場惱羞成怒,又能讓他們在分贓的時候體驗一把什么叫中式恐怖。
(來源小紅書@Elsayy)
看到這里可能有朋友要問了:
他們歐洲文旅局為啥不著急?
難道就沒個人管管嗎?
其實歐洲本地并不怎么產出偷子。
市面上的偷子大多都是吉普賽人,他們居無定所,也沒有收入來源。
心善的歐洲人覺得,這些人屬于底層弱勢,是不平等的社會發展導致他們無路可走。
偷東西只是他們謀生的方式而已,不必過分苛責。
這些偷子也盜亦有道,鮮少對本地人下手,光顧著偷我們這些臭外地的。
就算你非要較真兒,想把小偷繩之以法,這個定罪的流程最快也需要一年。
而大部分人累死累活辦下申根簽,允許停留的時間可能才不到二十天。
前段時間國內藝人孫堅在巴塞羅那三天被偷兩次,跑了三家警局才成功報上案。
警方說“巴塞羅那一天幾萬起偷盜案”,這話一點沒開玩笑。
據聯合國UNODC統計,歐洲每十萬人的偷盜犯罪數平均為1306.8,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到四倍之多。
再加上早年間很多中國游客都沒有雙幣或外幣信用卡,習慣攜帶大額現金出行;
無意間成為了歐洲偷子們的“白月光”。
盡管事實如此,但每次類似的帖子底下仍然有人陰陽怪氣:
“明知道那邊治安不好,為什么不自己看緊點?”
還整上了受害者有罪論,合理懷疑是被小偷偷走了大腦。
不過好在大部分同胞還是講究互幫互助的。
斗智的斗智。
有中國留子專門在中文互聯網上做了《歐洲偷子圖鑒》,給部分景區、地鐵站的偷子都編上號。
偷子們也是命好,拍到了人生照片。
被偷過的網友紛紛來帖子底下對賬,為素未謀面的老鄉們提供更多偷子的細節。
斗勇的斗勇。
這段時間既出現了山東鎖喉哥,在歐洲街頭打擊偷子;
又有中國夫婦在羅馬地鐵與吉普賽團伙怒戰半小時;
更有95后牛津博士在倫敦與小偷激烈纏斗。
不光中國網友看解氣了,外國網友也看熱血了。
但咱在這必須強調一句,安全第一,如無必要,避免發生肢體沖突。
其實國內也曾有過偷子橫行的時期,但現在年輕人不光敢用手機占座,機場、火車站也隨處可見落單的行李箱。
在安全系數過高的環境里呆久了的國人,常常在出國后陷入警惕性疲勞。
沒人會享受那種走在街上提心吊膽,遇上了事無處伸張的滋味。
當然了,我們沒有勸退大家出國游的意思,但提防著點總不是壞事。
提前預警,提前準備,提前兜底;
而不是走到哪里都只能自我安慰一句“破財消災”。
作者 / 左 拉
編輯 / 奇 妙
設計 / 一隻鹿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人生是曠野
祝你盡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