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3日),"信仰之歌"音樂思政示范課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辦,南京市中小學音樂教師代表及雨花英烈事跡宣講團講師代表參加本次示范課。
南京市音樂家協會原副主席、雨花臺"信仰之歌"音樂思政課首席教師章世和作"唱響信仰之歌 鑄造民族之魂"音樂思政教學講座,他結合丁香、趙良璋、李耘生等雨花英烈的故事,深入淺出地闡述如何通過音樂傳遞信仰力量,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和領悟《丁香花開了》《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爸爸》等一首首紅色歌曲。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我用歌曲這種形式來表達,他欣賞了藝術美,又受到了思想的熏陶,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南京市音樂家協會原副主席章世和告訴記者。
蘇少版中學生音樂課本(七年級下冊)設有"雨花清明"專題章節,收錄了關于雨花臺的兩首歌曲,一首是《雨花石》,一首是《獻給無名烈士的歌》。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宣講員通過《永是勇士》沉浸式課堂宣講,展示了音樂思政課的魅力。
“不僅是對于我們老師們的心靈洗禮,我們要把這些優秀的作品,融入到我們的音樂課堂里面,最重要的是引發共情,要用浸潤的手段直達心靈。”南京市教學研究室音樂教研員葉軍說。
在分享環節,來自南京市各中學的音樂教師代表圍繞“如何將雨花英烈故事和精神融入音樂課堂”分享心聲。“今天的實踐課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思政教育與音樂形式的融合,是教育實踐的有益探索。這種創新的教學形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還顯著增強了育人效果,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富有創意的教育路徑。”教師代表說。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副局長葛俊杰表示,“此次示范課是“雨花思政”品牌建設的重要實踐,實現共建共享、思政引領、共育英才,推動紅色文化與藝術教育有機融合。
近年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不斷探索思政教育創新形式,此次音樂思政示范課正是將藝術表達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的生動實踐。
“我們以雨花臺主題歌曲走進教材為契機,不斷挖掘館藏紅色資源,開發更多優質的音樂思政課程,不斷深化'雨花思政'教育品牌建設。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中小學生教育科科長周菲菲告訴記者。
融媒體新聞中心 記者 沈一秀 仇煜 彭迪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