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xù)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編輯|t
引言
1941年12月25日,香港。這座繁華的海島城市,迎來了歷史上最黑的一天。英軍掛起白旗,日軍舉著刺刀沖入港島,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屠殺開始了。
這不是簡單的“軍事占領(lǐng)”,而是徹底的人性崩壞。市民躲進屋里,婦女爬上房頂,連電筒掃過的光都能讓人發(fā)瘋。
那晚,梅綺穿著婚紗,被一群日軍當(dāng)場凌辱。新郎張瑛跪地哀求,全無用處。一個女人的噩夢,是一座城市的縮影,也是整個民族記憶中最尖銳的痛點。
搶地盤還搶人,日軍進城第一件事是強暴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轟炸機掠過啟德機場。飛機炸彈掀開了香港的平靜,也掀開了法西斯獸性的遮羞布。
12月18日午夜,日軍百艘汽艇橫渡維多利亞港,強行登陸北岸。英軍抵抗不到一周,25日掛出白旗投降。香港淪陷。
淪陷前后18天,日軍幾乎沒遭遇像樣抵抗。攻占之后更毫無顧忌。士兵喝醉了就提著刺刀撞門,手持電筒照人,不分貴賤老幼,只要是女性就要“檢查”。房頂成了唯一的避難所,女人們夜夜亂竄,寧愿摔傷也不肯留在屋里。
軍令如山,卻擋不住獸欲橫流。日軍在灣仔洛克道附近封街設(shè)“慰安所”,號稱設(shè)立五百家。三日內(nèi)清空全部住戶,強行遷出。
封鎖區(qū)域從軍器廠街到勛寧道,街頭插滿鐵絲網(wǎng),守衛(wèi)荷槍實彈。居民被趕到街頭風(fēng)餐露宿,只為給日軍修出一個“娛樂區(qū)”。
慰安所只是明面工程。更多的性暴力發(fā)生在夜晚。新兵在街頭抓人,老兵帶頭輪奸。中環(huán)、灣仔、九龍,無一幸免。有婦女被輪奸致死,有孕婦在躲避中早產(chǎn)夭折。尸體隨處可見,甚至被丟進水井或焚燒坑。整個城市開始學(xué)會沉默,學(xué)會怎樣不發(fā)出聲音。
日軍曾貼出安民告示:“香港戰(zhàn)爭是對白種人的戰(zhàn)爭,保護華人財產(chǎn)?!笨烧嫦嗍?,商鋪被搶、銀行被掠、糧倉空了、街上滿是餓殍。95萬擔(dān)存米,被搶走80萬擔(dān)當(dāng)軍糧,剩下只夠應(yīng)付“軍屬配給”。居民每人每日配米6兩4錢,連粥都煮不稠。
女人沒米吃,也沒尊嚴活。男人無法保護妻女,只能帶她們逃入廟宇、山中,或削發(fā)扮丑。但日軍從未滿足,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暴力才剛開始。
在這樣的背景下,梅綺的婚禮淪為修羅場。她穿著白紗站在舞臺上,等來的不是祝福,而是蹂躪。故事還沒開始,已經(jīng)塌陷。痛苦還沒說出口,已經(jīng)消音。
白紗血夜,新娘被圍攻,影星變“人質(zhì)”
1941年冬,香港尚有余溫,梅綺與張瑛在港島一家酒樓舉辦婚禮。他們年輕、光鮮,郎才女貌,賓客滿堂。
張瑛是當(dāng)紅小生,梅綺是炙手可熱的影星。她出道早,演技穩(wěn),14歲簽約,電影不斷,是家喻戶曉的“銀幕公主”。
那天夜里,婚禮正在高潮。門口傳來喧嘩,日軍來了。他們說要“湊熱鬧”,實則砸場子。帶著槍、帶著酒、帶著笑。張瑛上前阻止,被推倒在地,嘴角流血。日軍的目光,早就黏在新娘身上。
梅綺穿著潔白的婚紗,身形高挑,妝容精致。她站在舞臺中央,就像戰(zhàn)利品。士兵高呼“美人”,圍上去,拉她下臺。當(dāng)眾,撕裂婚紗,壓倒在宴桌之間。
張瑛跪地哭喊,親友倉皇逃散,整場婚禮成了哀嚎與骯臟交織的地獄。
這一夜,梅綺成了戰(zhàn)爭的犧牲者,也成了公眾的禁忌話題。她不再拍戲,情緒崩潰,患上抑郁癥,與張瑛感情破裂,數(shù)年后離婚。
她再婚,又離。再婚對象是富商,物質(zhì)不缺,心卻空。1957年得胃潰瘍,臥床不起。一度準(zhǔn)備了遺書,她說“生命無趣,神才有趣”。
朋友介紹她接觸宗教,本是精神寄托,后竟“走火入魔”。她成立宗教團體,宣稱自己是“天使代言人”,四處宣揚邪說。她活在幻覺中,活在那一夜的撕裂中。
1966年,梅綺病逝,年僅43歲。死前她還說:我是上帝派來的。
那場婚禮毀掉了一對新人的一生。毀掉的,還有整個香港女人的安全感。
一島兩萬苦力,日軍連勞工都用搶的
1942年2月,日軍在香港九龍設(shè)立“勞工事務(wù)所”,名義是招工,實為強征。事務(wù)所由日本窒素公司操作,背后是日本海軍特務(wù)部直接指揮。
目的明確:填補石碌鐵礦工程缺口。地點在海南島,熱帶氣候,疫病頻發(fā),勞工死亡率高。短短一年半內(nèi),“香港苦力”三批共計20502人被強行運往海南。
所謂“招募”,實為綁架。很多人從九龍街頭失蹤,出現(xiàn)在八所港的船上時,已骨瘦如柴。到了工地,被迫從事礦山、鐵路、港口、發(fā)電站建設(shè)。天氣酷熱,飲水污濁,工傷頻發(fā),霍亂流行。
1945年石碌項目停止時,超過1萬人被轉(zhuǎn)送至黃流、三亞等日軍機場基地建設(shè)。那時船已停運,沒人能回家。香港苦力在海南流離,死者無數(shù),幸存者無處申冤。
上海難民亦在此役中遭殃。1941年9月,3000名“難民勞工”被從上海運來,其中半數(shù)半年內(nèi)死亡,最終僅存300余人活著見到日本投降。
勞工制度連基本人權(quán)都不提供。無工資,無補給,無醫(yī)療。很多人實在熬不住,逃入山林。個別人幸運活下來,多數(shù)客死異鄉(xiāng),遺骨至今無處安放。
勞工中的黎族同胞,在山林里為日本人開路、搭橋、修倉。日本人稱他們“不用鞋、刀開道、人當(dāng)車”。為換取布料與米糧,日本以“交換”誘騙勞力。
這不是戰(zhàn)爭,這是系統(tǒng)奴役。香港淪陷不止一座城,而是一整批人命、一整代記憶。
參考資料:
女演員梅綺:曾遭日軍凌辱,一生經(jīng)歷兩段婚姻,晚年成立一邪教.歷史縱觀.2023-09-14.
二戰(zhàn)中,法西斯日本在香港的慘無人道的暴行.百科.2017-06-30.
石碌鐵礦勞工曾超4萬 日軍強征上海難民充數(shù).海南日報.2014-08-0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