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E戰斗機用霹靂-15導彈在160公里外擊落印度“陣風”戰機的消息,不僅讓南亞局勢震動,更在萬里之外的韓國掀起了一場“認知地震”。
相比于自己家的KF-16戰機,在訓練中誤投8枚MK-82炸彈,炸毀民宅并致15人受傷,殲-10CE戰斗機直接撕開了韓國軍力的華麗外衣。
而事件發生剛滿一周,韓國專業防務媒體《防務時報》主編安承范便公開發表尖銳評論,將矛頭直指更深層的矛盾。
而美國武器的技術神話,正在將韓國拖入戰略陷阱。
要說這“陣風”戰斗機,可是印度當年可是真金白銀砸進去的,指望著它能在南亞撐起一片天,江湖人稱“南亞天空小霸王”,可這次倒好,遇上巴鐵兄弟手里的殲-10,據說連像樣的反抗都沒組織起來,就被揍了個七零八落。
這臉打得,啪啪響!印度那邊自然是臉上無光,可旁邊一直拿美式裝備當標桿的韓國,心里頭也跟著七上八下,不是滋味。
韓國《防務時報》主編安承范在《超音速TV》5月13日的評論中直言:“美國武器騙了我們!”這場由殲-10C擊落印度陣風的戰役,不僅顛覆了南亞空戰格局,更讓韓國空軍對自身裝備體系的質疑浮出水面。
要知道韓國空軍曾以“攻勢空軍”自居,依賴F-15K、F-35A等美制戰機的“對地攻擊能力”,但其實它們忽視了遠程空戰的核心需求,安承范指出,美軍最新AIM-174導彈才剛列裝,而中國PL-15E早已實戰驗證射程達200公里。
甚至韓國K-2主戰坦克對外是號稱國產,但其實它的火炮來自德國、火控系統源于法國、主動防護技術依賴俄羅斯合作。
而這種“萬國牌”組裝模式,也讓韓國的明星武器K-9自行榴彈炮在海外頻發炸膛事故,T-50教練機更是因70%零部件與F-16通用,被戲稱為“貼牌戰機”。
而這次在印巴沖突中,我國造的殲-10可是閃耀其中,性能讓人眼前一亮,關鍵是,這次沖突的場面,跟很多人腦子里想的空戰完全是兩碼事。
不是電影里那種你追我趕、互相瞄準的近距離“狗斗”,而是雙方飛機可能都還沒照面,導彈就先“問候”上了,這種打法,一下子把某些人的固有觀念給掀翻了,也難怪韓國人會如此震動。
這不,韓國國防圈里有位叫安承范的專家,還是家軍事媒體的主編,這事兒出來后,他翻來覆去琢磨了好幾天,最后憋出一句石破天驚的話:“敢情是被美國人的高級貨給忽悠了!”
這話可真夠勁爆。要知道,韓國空軍從上到下,簡直就是美式裝備的“活廣告”,他們一直覺得,有美國老大哥罩著,武器裝備絕對是世界一流,尤其是在半島北邊那位鄰居面前,那優越感都快溢出屏幕了。
以前他們嘴邊常掛著什么“攻勢空軍”、“F-35天下無敵”之類的豪言壯語,總想著萬一有事,靠著F-35的隱身性能,摸到對手眼皮子底下,來一場漂亮的近身解決戰斗。
結果印巴這一仗,像一盆冰水從頭澆下來——人家根本不給你靠近的機會!這讓那些抱著“近戰無敵”想法的韓國軍方人士,后背直冒冷汗。
這次殲-10能旗開得勝,除了飛機本身性能優越,立下汗馬功勞的還有那款“霹靂-15E”遠程空對空導彈,這寶貝疙瘩,據說實戰射程輕輕松松超過一百五十公里,極限狀態下甚至可能摸到兩百公里邊兒。
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的對手還在幾百里外喝茶呢,這邊導彈已經鎖定你了,而反觀韓國空軍,手里拽著的美制AIM-120導彈,在“霹靂-15E”面前,那“胳膊”可就顯得短了一大截。
美國人倒也不是沒有類似的遠程家伙,比如AIM-260,可那玩意兒還新鮮熱乎著,自己都還沒捂熱,哪能那么快就普及到盟友手里?這就很尷尬了。
在過去韓國空軍一門心思研究怎么用飛機去炸地面目標,對于這種超視距空戰,特別是遠程導彈的運用,明顯是課沒補夠。
他們總覺得,朝鮮空軍那些米格-29老伙計,近身纏斗肯定不是F-16、F-35的對手,現在才明白,人家可能壓根兒就不跟你玩貼身肉搏。
更讓韓國專家們心驚肉跳的是,現代空戰早就不再是王牌飛行員單挑的浪漫劇了,巴基斯坦空軍這次能打得如此干脆利落,背后是一整套由預警機、數據鏈、電子戰系統編織起來的作戰網絡在發力,戰斗機,不過是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火力輸出點罷了。
印度那邊呢,“陣風”飛機本身是不錯,但在體系對抗上,明顯吃了大虧,據說電子系統被壓制得死死的,雷達都快成睜眼瞎了,這還怎么打?
韓國專家們心里不由得打了個突:我們這套美式體系,在這種高強度的電子對抗環境下,真的能扛得住嗎?尤其是電子戰這個東西,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真到了戰場上,那可是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
萬一到時候自家雷達屏幕上一片雪花,通訊系統里全是噪音,那再先進的飛機也只能是待宰的羔羊。這種看不見的較量,才是未來空戰的核心。
這盆冷水澆下來,韓國人對自己正在下大力氣研發的KF-21戰斗機,恐怕心態也復雜了,本來是指望著用這款“國產驕傲”來撐起自家天空。
可核心技術,比如先進的雷達、航電系統,很大程度上還得看美國人的臉色行事,萬一美國人給的又是閹割版的“猴版”貨,或者技術上已經稍遜一籌了呢?那不就等于花了大把銀子,最后買了個寂寞?
所以安承范專家才會感慨,以前總覺得買美國裝備,既討好了大哥,又增強了自己,是個皆大歡喜的買賣,現在看來,這筆“感情投資”怕是要打水漂了。
說到底,迷信某個國家或者某一種武器的“絕對領先”,本身就是個大大的誤區,美國人把武器吹得天花亂墜,盟友們也信以為真,以為只要抱緊大腿就能高枕無憂,結果呢?可能美國人自己對未來空戰怎么打,都還沒完全琢磨透呢。
他們賣給盟友的,很可能只是基于過往經驗,甚至是自己倉庫里準備清倉的舊理念,真正頂尖的好東西,要么藏著掖著不給你,要么就是開出天價,還得搭上一堆讓你難受的附加條件。
這感覺,就像是去高檔餐廳赴宴,主人家端上來的菜,盤子比臉盆還大,裝飾得金碧輝煌,結果一筷子下去,味道可能還不如自家樓下小炒來得實在有料,面子是足了,里子呢?
韓國也好,包括對岸的臺灣地區某些人也罷,以前總覺得花大錢請回來的“洋菩薩”就是萬能的“護身符”,現在這“護身符”還能不能顯靈,恐怕得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了。
尤其當他們看到中國大陸在雷達技術,比如氮化鎵材料的應用上突飛猛進,導彈技術日新月異,甚至在一些關鍵原材料,比如鎵、稀土的供應上還有“卡脖子”的能耐時,這種沖擊感就更加強烈了。
南亞上空飄來的硝煙味兒,對韓國來說,不啻為一劑猛藥,雖然苦口,卻足以讓他們從迷夢中驚醒,老黃歷是真不管用了,未來天空的規則正在被重新書寫,而這場大考,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