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青政知新媒體報道,最近,印度武裝部隊發起代號為“朱砂”的行動,對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分子基礎設施展開打擊,這一行動造成了巴方33人死亡、62人受傷,成為了兩國沖突升級的重要轉折點。
印巴沖突(資料圖)
5月10日凌晨,局勢進一步惡化。印度率先發難,對巴基斯坦三個空軍基地發動導彈襲擊,試圖通過先發制人的手段,削弱巴基斯坦的防御能力。據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局長喬杜里證實,印度發射導彈襲擊了位于巴首都伊斯蘭堡附近城市拉瓦爾品第的努爾·汗空軍基地,努爾汗機場周邊地區全面斷電,空氣中彌漫著燃燒物的氣味,居民紛紛走出房屋,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ISPR)通報顯示,印度空軍從阿丹普爾基地發射了6枚彈道導彈,盡管巴基斯坦宣稱成功攔截了大部分來襲導彈,并表示空軍資產未受損失,但努爾·汗空軍基地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和現場畫面,依然昭示著沖突的嚴重性已遠超以往。
面對印度的挑釁,巴基斯坦不再選擇隱忍,迅速吹響了全面反擊的號角,啟動代號為“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此次反擊行動規模空前,巴基斯坦軍方將打擊范圍覆蓋印度全境,重點對查謨 - 克什米爾、旁遮普邦、古吉拉特邦等地的26個軍事目標發起攻擊,這些目標包括空軍基地、導彈儲存庫、武器庫等關鍵設施。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艾哈邁德·謝里夫·喬杜里中將表示,首輪行動已經打擊了印度旁遮普邦的一處布拉莫斯導彈儲存設施,巴方已做好迎接任何挑戰的準備。
巴基斯坦武器(資料圖)
在這場軍事對抗中,雙方的武器裝備和技術成為決定戰局走向的關鍵因素。巴基斯坦此次反擊行動中,首次公開使用的國產“法塔赫 - 1”近程彈道導彈系統成為焦點。該導彈系統技術核心源自中國“衛士 - 2”遠程火箭炮,通過深度改進,引入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慣性制導技術,不僅保留了大口徑火箭彈設計,還大幅提升了打擊精度。“法塔赫 - 1”射程約120公里,采用固體燃料推進劑,可攜帶高爆彈頭或子母彈,具備在復雜地形中實施飽和打擊的能力。在實戰中,“法塔赫 - 1”對印度旁遮普邦比亞斯地區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儲存庫以及烏德漢普爾的S - 400防空導彈系統陣地實施了精準打擊,現場視頻顯示相關基地濃煙滾滾,多輛發射車和雷達設備被炸毀,盡管印度尚未正式回應,但巴基斯坦此次打擊行動的成效已十分顯著。
巴基斯坦在防空和空中作戰方面,同樣依托中國技術構建起強大的作戰體系。中國提供的紅旗 - 16FE中程防空導彈和紅旗 - 9B遠程防空系統,幫助巴基斯坦構建了覆蓋高、中、低空的立體防御網絡。5月9日,紅旗 - 16FE成功攔截了印度發射的“大地”戰術彈道導彈,而紅旗 - 9B更是疑似在高空攔截了印度S - 400系統發射的40N6E遠程防空導彈,創造了全球首次“地空導彈攔截地空導彈”的實戰紀錄。此外,巴基斯坦空軍的JF - 17“梟龍”戰斗機配備了中國研發的AM - 400AKG超音速導彈和MAR - 1反輻射導彈,在行動中,“梟龍”戰機通過發射反輻射導彈摧毀了印度S - 400的雷達系統,為后續導彈打擊掃清了障礙。
印巴沖突(資料圖)
此次沖突的升級,不僅對印巴兩國產生直接影響,更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中引發強烈震動。印度引以為傲的S - 400防空系統和“陣風”戰斗機在實戰中的不佳表現,暴露出其武器裝備體系在兼容性和實戰效能方面存在的問題。而巴基斯坦通過深度整合中國技術,構建起從遠程打擊到防空反導的完整作戰鏈條,其戰術靈活性和體系作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也再次凸顯了中國軍事技術輸出對地區安全格局的塑造作用。從“法塔赫”導彈到紅旗系列防空系統,中國的“核心科技”不僅增強了巴基斯坦的國防能力,還通過實戰檢驗為全球軍貿市場提供了新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