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中醫肝病醫院腫瘤科韓偉主任對肝癌、胃癌、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的診療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醫學學術會議,不斷學習新的診療技術,將其運用到臨床實踐當中。
在肺癌防治工作中,精準識別高危人群意義重大,這不僅有助于早期發現肺癌,提升治愈率,還能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增強預防效果。身為醫生,我將在此詳細闡述肺癌高危人群的判定標準,期望能幫大家提高對肺癌風險的認識。
一、吸煙相關人群
(一)長期大量吸煙者
吸煙堪稱肺癌的首要誘發因素,這點已被大量醫學研究證實。每天吸煙量≥20 支,且煙齡超 20 年的人群,患肺癌的風險會呈指數級增長。香煙燃燒時產生的煙霧里,含有焦油、苯并芘、尼古丁等多種強致癌物。焦油中的苯并芘會在肺部持續積累,不斷攻擊肺部細胞的 DNA,致使基因突變,進而引發細胞異常增殖,最終發展成癌細胞。長期大量吸煙,就如同在肺部埋下一顆顆 “定時炸彈”,隨著時間推移,爆炸的風險越來越高。
(二)被動吸煙者
即便自身不抽煙,可要是長期處于二手煙、三手煙環境中,比如家庭里有成員吸煙、辦公室通風差且有人吸煙,或是常去煙霧繚繞的公共場所,這類被動吸煙者同樣面臨著患肺癌的高風險。二手煙里的有害物質成分與主流煙霧相近,研究顯示,被動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率比無二手煙暴露者高出 20%-30%。三手煙則是香煙煙霧消散后,殘留在衣物、家具、墻壁等表面的有害物質,同樣會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危害健康。
二、職業暴露人群
(一)工業從業者
從事特定工業領域工作的人群,因長期接觸多種致癌化學物質,患肺癌風險顯著上升。例如,礦工在開采過程中,可能接觸到石棉、氡氣等;冶金工人在金屬冶煉時,會暴露于砷、鉻、鎳等重金屬環境;油漆工、化工從業者常與煤焦油、芥子氣等打交道。以石棉為例,其纖維細小且堅韌,一旦被吸入肺部,就會長期沉積,引發慢性炎癥,持續刺激肺部細胞,逐漸誘導細胞癌變。據統計,長期接觸石棉的人群,肺癌發病率可比普通人群高出數倍。
(二)特殊環境工作者
除了傳統工業領域,一些特殊環境工作者也需重點關注。廚師在廚房工作,長期置身于高溫油煙環境中,油煙里的多環芳烴等致癌物會不斷刺激呼吸道和肺部。建筑裝修人員在工作時,可能接觸到含氡氣的建筑材料、揮發的甲醛等污染物。氡氣是一種放射性氣體,會釋放出 α 粒子,直接損傷肺部細胞 DNA;甲醛則具有細胞毒性,長期吸入會干擾細胞正常代謝,增加癌變風險。
三、肺部疾病史人群
(一)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纖維化、肺結核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由于肺部組織結構和功能已受損,在疾病長期發展及修復過程中,肺部細胞容易出現異常增殖。以 COPD 患者為例,長期的炎癥刺激會破壞氣道和肺泡結構,使肺部細胞反復處于損傷 - 修復狀態,這種異常的細胞活動大大增加了癌變幾率,他們患肺癌的風險較常人高出 3-5 倍。肺結核患者在結核菌感染治愈后,肺部形成的瘢痕組織也可能成為癌細胞滋生的 “溫床”。
(二)既往肺癌患者
即便之前患過肺癌且經過規范治療,原發病灶周圍的肺組織以及對側肺葉仍存在二次癌變的可能性。一方面,首次患癌表明患者自身的基因或免疫系統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對癌細胞的防御能力較弱;另一方面,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手段雖能清除大部分癌細胞,但可能對肺部微環境造成破壞,留下隱患。所以,既往肺癌患者需終身密切隨訪,以便及時發現新的病變。
四、遺傳與家族史人群
(一)直系親屬患病者
如果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肺癌患者,那么自身攜帶遺傳易感基因(如 EGFR、KRAS 突變)的概率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較常人高出 2-3 倍。家族遺傳因素在肺癌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遺傳突變可能影響肺部細胞的正常生長調控機制,使其更容易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癌變。例如,某些家族中存在特定的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內的信號傳導通路異常,促使肺部細胞不斷增殖、惡變。
(二)遺傳性腫瘤綜合征患者
攜帶 BRCA1/2、TP53 等基因突變的人群,不僅乳腺癌、卵巢癌發病風險高,肺癌發病率也顯著上升。這些基因突變會破壞細胞內的 DNA 修復機制,使細胞在面對日常的 DNA 損傷時無法有效修復,錯誤不斷積累,最終引發細胞癌變。比如,攜帶 BRCA1 基因突變的人群,其肺癌發病風險可能比普通人群高出數倍。
五、其他高危因素人群
(一)高齡人群
肺癌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監測和清除能力也會下降。55 歲以上人群尤其需要重視肺癌篩查,65-79 歲更是肺癌發病的高峰年齡段。這是因為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肺部不斷接觸外界的各種有害物質,細胞發生突變的幾率逐漸增加,到了一定年齡,這些潛在的突變細胞就更容易發展成癌細胞。
(二)空氣污染暴露者
長期生活在工業污染嚴重地區,或者頻繁接觸霧霾、汽車尾氣的人群,肺部健康面臨極大威脅。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大氣中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會生成細顆粒物(PM2.5 等),這些微小顆粒能攜帶多種致癌物,如多環芳烴、重金屬等,深入肺部并沉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物質同樣會刺激呼吸道和肺部,長期暴露會導致肺部細胞受損,增加患癌風險。
六、新能源領域與肺癌風險的關聯
(一)新能源電池生產
在新能源電池(如鋰電池)生產過程中,部分環節存在潛在風險。電池材料的制備和加工,可能涉及鈷、鎳等重金屬的使用。鈷在開采和提煉過程中,工人可能吸入含鈷粉塵,長期暴露會對肺部造成損傷,增加肺癌發病風險。鎳化合物也具有一定致癌性,若在生產車間防護不當,工人長期接觸,會刺激肺部組織,引發炎癥反應,進而可能導致細胞癌變。
(二)太陽能光伏產業
太陽能光伏板的制造需要用到硅、鎘等物質。硅塵在生產過程中若被工人吸入,可能引發矽肺,而矽肺患者患肺癌的風險較高。鎘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在光伏產業中,若處理不當,鎘及其化合物的粉塵或蒸汽被人體吸入后,會在肺部蓄積,破壞肺部細胞結構和功能,誘導肺癌發生。
對于上述肺癌高危人群,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極為關鍵。低劑量螺旋 CT 能夠發現直徑<1cm 的微小病灶,相較于 X 光胸片,可提前 1-2 年發現肺癌,為早期治療爭取寶貴時間。同時,高危人群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如吸煙人群盡早戒煙,職業暴露人群強化工作防護,改善工作環境;肺部疾病患者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有遺傳家族史者定期體檢,密切關注肺部健康。若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氣短、胸痛等癥狀,務必立即就醫排查,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肺癌治愈率和生存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