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三十八軍“萬歲軍”的軍歌中,有“三下江南、四戰四平”等歌詞,都是描寫三十八軍一路走來的赫赫戰功;那么,“江南”指的是哪里呢?不是吃喝玩樂的乾隆皇帝下的那個江南,而是松花江南。
在1947年那個寒冷的冬天,英雄的一縱一師(原三十八軍一一二師前身部隊)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曾在這里把國軍自豪的新一軍和被吹上天的孫立人將軍等“精銳”打到不知所措。
在這期間,我們介紹過的很多了不起的英雄們,比如全面功臣等同志們,正在戰斗當中成長起來。
例如大家可以看到在軍博展覽的日軍九二式重機槍(我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繳獲的),僅空槍就重27.6kg,槍架重27.7kg,行軍的時候,大家可能輪著背,有馬的話就用馬馱,如果作戰的時候就需要抬著安放到要求地點,并需要個高腿長的戰士來操作(因為在普遍腿短的日本軍隊當中,這是可以組成一個機槍分隊的),雖然這東西有很多缺點也比較笨重,但是作為當時的我軍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敵軍有美國的軍事援助,而我軍當時好一點的裝備也是繳獲日本軍留下來的,所以大家就明白了,敵我裝備上差距是非常大的。
當時的一縱一師通過精準的戰術執行和關鍵的“打援行動”,為戰役勝利作出了決定性貢獻。
東北地區的地名都是非常接地氣的,比如某村、某莊、某溝、某屯、某窩棚……
這次,我軍在一個叫做張麻子溝的地方和敵人展開了戰斗。
一縱一師的核心任務是阻擊九臺方向增援其塔木(意思為滿語“吉祥的神木”)的國民黨新一軍38師113團。師長梁興初率部在張麻子溝預設伏擊圈,利用地形優勢隱蔽待敵。通過截獲敵軍電話情報,精準判斷援敵動向。
1月7日,敵113團團長王東籬率兩個營及裝甲車、迫擊炮連等約1100人進入伏擊區,一師以突襲戰術分割包圍,僅三小時全殲援敵,擊斃王東籬,并繳獲大量美械裝備。此戰徹底切斷了其塔木守敵的外援,為三師攻克據點掃清障礙。
在張麻子溝伏擊戰,我一縱一師全殲敵軍調動的王牌軍增援部隊,可以說為整個戰局立下了汗馬功勞。
近年來東北的哈爾濱等等一些景區受到了大家的青睞,很多南方朋友也都知道了這里的雪景是怎樣的浪漫(酷寒)。旅游的時候,穿得厚厚的很可愛,在這玩兒沒關系,可是打仗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另外,在歷史上的1947年1月,東北發生了很厲害的寒潮,也就是說這一年格外冷。
敵軍有美國支援的睡袋等等防寒裝備,我們雖然不像后來幾年入朝作戰時的缺少給養的特殊情況,大家的條件也確實是極端艱苦的,不像網上說的那樣理想。我們說過,行軍時有的英雄同志在河面結冰剛剛融化的時候要光著腿淌水過河,差點被冰塊撞倒沖走,只能拉著馬尾巴勉強到對岸……還有的同志們在作戰的時候看到老百姓缺吃少穿,把衣服貢獻出來送給他們,然后說我們年輕不怕冷,就扛著槍穿著單襯衫跟隊伍繼續行軍……
在我軍要渡過松花江的時候,敵軍 杜聿明下令打開上游的小豐滿水庫的閘門,所以水面上漲,又夾雜著冰塊,這樣的混合液體又接著凍成了新的冰水混合物,之后變成了一種很可怕的洪水,有的戰士們被這樣的冰水沖走犧牲了,因為我軍的土制棉衣吸了水就很重……
在其塔木作戰時,一縱一師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行軍百里,在雪地潛伏了23個小時,當時的粗布棉衣根本就不夠用,完全就像鐵板又冷又硬,大家都是年輕小伙子,但是臉上結的冰霜看起來就像圣誕老人那樣“須發皆白”……
軍鞋的話就不用說了,那時候沒有統一的兵工廠,也沒有大規模的橡膠工業,我們的軍鞋基本是老百姓幫著做的,和日本兵或者比起國民黨部隊都沒法比,不論是戰術防護還是防寒防水性能都比較差,但是我們的同志們就是穿著這樣的裝備走到天涯海角,最終讓萬山紅遍……
(根據奧地利醫師羅生特的話:“我軍在嚴寒的東北行軍,穿的是從華中帶來的布鞋,類似歐洲的家用拖鞋,沒有大衣,僅僅因為凍傷,我們就不得不為好幾百人截肢,即使對一名硬心腸的外科醫生來說,這也是一項可怕的工作。”)
那一天,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不能生火煮飯,同志們把凍硬的炒玉米粒直接吃了充饑,不管能不能咬得動……大家嚴守隱蔽紀律,沒有暴露目標。伏擊一段時間后,發現敵軍,部隊從雪地中突然躍起,以沖鋒號為令發起攻擊,完全打亂了敵軍的陣腳……我軍這種頑強的戰斗意志和紀律性成為勝利的關鍵。
另外,為了和戰術配合,情報偵察工作是極其重要的。
我軍偵察兵通過竊聽敵軍電話,提前獲知援敵出發時間和兵力部署,為伏擊提供精準情報。
梁興初同志親率各團指揮員勘察地形,選定張麻子溝這里(地勢比較低的小盆地)作為伏擊點,并制定“口袋陣”戰術:正面阻擊、兩翼包抄、后方截斷退路,確保全殲敵軍。戰斗中,一師與三師形成圍點打援的緊密配合,成功實現“引蛇出洞”的戰略意圖。
當時我軍有類似這樣的歌謠:“國民黨兵力少,南北滿來回跑,北滿打了他的頭,南滿砸了他的腰,東西南北跑一趟,一筐豆子篩完了、沒兵了!……”
一縱一師在其塔木的優秀表現,起到了對“三下江南”戰役的支撐作用。
其塔木戰斗是東北戰場“三下江南”戰役的首戰,為了配合南滿的“四保臨江”作戰,可以說開篇就是神來之筆!
一縱一師殲滅援敵主力,不僅直接削弱了國民黨新一軍的戰斗力,更打亂了敵軍“南攻北守”的戰略部署,迫使北滿之敵無法南下增援,為后續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戰斗勝利后,我軍繳獲各種炮28門,輕重機槍60挺,長短槍522支,炮彈628發,子彈138912發,無線電臺1部,電話機21部,擊毀裝甲車5輛、汽車15輛等物資,張麻子溝伏擊戰取得了重大勝利,我們這支從紅軍時期一路走來的部隊也有很大犧牲和損傷,但是大家依然振作精神,準備新的戰斗……
張麻子溝伏擊戰成為解放軍伏擊戰的經典案例,展現了運動戰中情報、地形、時機把握的高度協同。
毛澤東同志對此評價“圍城打援,經驗可行”,特別肯定了戰術的成功!
我軍指戰員們通過此戰積累了嚴寒條件下大規模伏擊的經驗,為后續東北戰場的大兵團作戰奠定了基礎。
一縱一師通過殲滅援敵、切斷外援、配合主攻部隊,成為其塔木戰役勝利的關鍵因素。
有的詩人曾經問,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其實,冬天就屬于春天的一部分。
我軍有那么多的英雄兒女前赴后繼,就是為了書寫民族的春天,雖然烈士們停留在那個寒冬里,但人民會永遠銘記。
我軍這次作戰的戰術創新與戰斗精神,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請永遠記住前輩留下足跡的其塔木和張麻子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