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湖帆是中國藏界的巨擘。他曾抨擊那種“玩鈔票”而不識古書畫真實價值的收藏界怪相。然而在藏界,他是領頭人卻不只是獨唱者。他和他的收藏朋友圈成就了一段段文人佳話。
若你關注書畫拍賣市場,這幾年一定屢屢被“吳湖帆”這個名字刷屏,中國嘉德、西泠拍賣、朵云軒等各大公司,吳湖帆的作品價格,都創千萬佳績。
嘉德秋拍吳湖帆《錦繡奇峰》4082.5萬元成交
西泠拍賣秋拍吳湖帆《摹韓滉五牛圖》2645萬成交
但吳湖帆不止是書畫大家,亦是書畫鑒定家,收藏宏富。除得其祖、外祖和岳父之蔭,積得古物收藏近半壁江山,也憑借自身不斷努力,通過各種方式,豐富、精粹化本身的藏品,這其中的故事經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他卻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在他身旁和背后,還有一批分擔著伴唱、和聲部角色的人物。
吳湖帆
1946年12月吳湖帆與友人攝于黃山藝苑(右起鄭午昌、張充仁、張大千、吳湖帆、許士騏、汪亞塵、顏文樑)
吳湖帆的梅景書屋,在上世紀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的約二十年時間里,是海上畫壇和書畫鑒藏界的一個“地標”。
翻閱吳湖帆的日記會發覺,圍繞著梅景書屋的書畫收藏交游,主要有三類人物,一是像龐元濟、周湘云、狄平子、譚敬、蔣榖孫、張蔥玉、孫伯淵、孫邦瑞等收藏界名人,他們不時出現在吳湖帆日常活動記載中的。二是在那些把酒迎送、品鑒交往、古董流通之余,一些像沈尹默、葉恭綽、張大千、馮超然、沈劍知等書畫界人士,間或也會發表一些對于收藏觀念、時尚風向的看法。再有就是像古玩商吳賓臣、汲古閣主人曹友卿、裝裱師劉定之、周桂生……這三類人大體上構成了梅景收藏圈子的核心與外圍主力——吳湖帆從他們當中獲取信息、探索行情、確定優劣、積聚實力、實現交易,不斷豐富和完備自己系統的中國藝術品收藏。
“財力、精力、功力”者,方可為收藏家之基礎。論財力,吳湖帆或許不能跟龐虛齋、周湘云、孫邦瑞等兼有地產、企業的人相比,他主要依靠祖傳以及自身的全力以赴,在收藏這條道上執著前行的他,也離不開像沈尹默、葉恭綽、張大千、馮超然這樣的書畫名家輔助左右,日夜切磋,來積蓄自己的私家收藏。
張大千
北宋郭熙《幽谷圖》局部
元代吳鎮《漁父圖》局部
舉例來說,身兼書畫、收藏大家的張大千見多識廣,北宋郭熙的《幽谷圖》軸、元代吳鎮《漁父圖》卷等一批傳世絕品就是通過他的搭橋牽線,成為梅景書屋珍藏的?!队墓葓D》以前的藏家是廬山蔡金臺,由大千攜帶到上海,向吳湖帆推薦。另外日記中還記述有,吳湖帆用舊藏金任君謨《古柏行》,王蒙、饒介之書畫合卷,“由大千經手易吳仲圭《漁父圖》卷,亦一快事!”1931年5月29 日,通過曹友卿經手,吳湖帆支付“數千金”得到傳為南宋鄭所南畫的《無根蘭》,吳湖帆贊曰“可與《梅花喜神譜》同寶”。不過三年,1934年1月27日,吳湖帆藏鄭氏《蘭花》經過徐竹蓀中介,以5700元售與龐元濟。不久,曹友卿又攜來張中(子政)《芙蓉雙鴛圖》,吳湖帆以800 元代價收為己有。
蔣谷孫
唐寅《騎驢歸興圖》局部
蔣谷孫(1902-1973)名祖詒,字谷孫,浙江湖州人。其父蔣汝藻,清光緒二十九年舉人,為浙江有影響的實業家,并為藏書世家,以密韻樓名世。20 世紀初,受盧芹齋之邀,主持北京來遠公司,經營、收購古玩字畫。谷孫本人居上海期間,以精鑒碑帖、拓本、書畫聞名,1940年代末攜家藏渡臺灣,曾任臺灣大學教授,著有《思適齋集外書跋輯存》等。
吳湖帆收藏的不少精品,都經過蔣谷孫的中介,比如他以1800 元獲得明吳偉《鐵笛圖》卷,即是如此。吳蔣兩人之間互易藏品更屬常事,像蔣谷孫看中了吳湖帆所藏的宋刻本《道德經》,便以自己收藏的唐寅《騎驢歸興圖》軸和毛抄《盤洲樂章集》一冊兩相交易。后來成為吳湖帆藏品的明陸師道《秋林觀瀑圖》軸和李流芳金箋《山水圖》軸,也是用吳家舊藏的元刻本《圖繪寶鑒》向蔣谷孫換來的。平時,吳蔣交游密切,或一同游逛畫店,賞析書畫,為藏品題跋,或同赴戲院聽馬連良唱全本《三娘教子》。一次,蔣谷孫還邀請法國駐華使館秘書、伯希和弟子杜博思拜訪梅景書屋,觀賞吳氏藏畫,老人驚訝于這位法國人喜愛王原祁畫的程度,感嘆“其根柢見解可想象矣”!
1929年末,蔣谷孫收得北宋《淳化閣帖》善本,大喜過望,新取齋號“官帖簃”,并囑托吳湖帆為之作《官帖簃圖》,吳畫完便在左上題跋道:“谷孫道兄收藏宋拓淳化祖本三卷,賈師憲悅生堂舊物,明季歸孫氏閑者軒者,凡六七八三卷,皆王右軍書,為海內閣帖之冠。己巳冬日屬圖冊端。吳湖帆并記于四歐堂?!贝颂S蔣氏遷居臺灣后流散海外,于2003年由上海博物館購藏。
元倪瓚 《江渚風林圖》
不過和常人一樣,吳蔣交往間,有時也鬧些不愉快。比如1938年6月26日,曹友卿攜帶來《漢侯獲碑》二軸,元拓《史晨前后碑》二本,明拓《景君》、《韓敕》、《鄭固》三碑等到吳家。以上五種漢碑皆為吳湖帆外祖沈公遺物,是去年吳湖帆為了托蔣谷孫經售梁楷的畫交給蔣的。結果梁畫未成交,吳湖帆欲索還,蔣卻不肯,索之再三,終不理會。于是吳湖帆在一次觀賞蔣氏藏倪瓚的《江渚風林圖》,便有意扣住此畫將近一個月,蔣才不得不將原物歸還。
吳湖帆/朱梅邨 《瑞蓮縹緲·松下問道》成扇
孫邦瑞(1903-1972),海上實業家、古書畫收藏名家孫煜峰的胞弟,酷愛收藏,與吳湖帆有通家之誼,其藏品多由吳氏鑒定、題跋。1939年4月,吳湖帆籌劃同仁藏古畫展覽,孫邦瑞送展的藏畫有:陳道復的《紅梨卷》、沈顥(石天)的《秋林道話圖》、王翚早年佳品《寒塘鸂鶒》和《仿大癡山水》、蕭云從的《書畫卷》、查士標的《南村草堂圖》、倪元璐的字軸、王原祁《仿松雪》、董邦達和錢維城的四尺對幅,在吳湖帆看來,這些藏品的名頭和品質,相對其他人(包括錢鏡塘的)“真而甚惡俗”者益顯上乘。孫邦瑞藏品中査士標的設色細筆《南村草堂圖》,原本紙經霉蛀,十分可惜,于是他托了吳湖帆為之修復補筆。
清 王翚《寒塘鸂鶒》
明 李流芳《山水冊》之一
孫邦瑞也是吳湖帆《丑簃日記》中提到的常客。他常陪吳湖帆逛街,曾贈送吳糯米荔枝,他們合作購買“四王”山水、一同試乘雙層客車。1963年吳湖帆七十壽辰時,孫邦瑞送400支藍牡丹牌香煙作賀禮。他曾持所借楊凝式《韭花帖》卷,約沈尹默赴吳湖帆家同觀。帶著文嘉《曲水園》卷,陳道復《紅梨》卷、陳繼儒書冊,董其昌《曉山圖》卷和莫是《龍書卷》向吳湖帆推薦。吳湖帆遺失了二十多年的珍藏《愙齋公手書金石書畫草目卅六葉》,于1940年以自畫冊二幀易得復歸,從中和會而成之人,正是孫邦瑞。而吳湖帆收下孫邦瑞饋贈的王武《花卉冊》之后,便將自己家中曾經清王士禎收藏過的李流芳八開《山水冊》(今上博藏)作為回報嘉惠。另有一件惲壽平的《攜尊踏雪圖》卷,用沒骨法,青綠、朱粉相映,可謂惲畫中絕無僅見之品,因關系到孫邦瑞家鄉江陰的文獻,吳湖帆也將之轉贈孫邦瑞了。
據記一日午后,孫邦瑞訪梅景書屋,攜帶著文徵明小幅真跡,還有八大山人、王原祁、張元舉畫扇,俱佳。尤其是后者,作者張元舉是陳道復的外孫,畫不多見。吳湖帆便托孫邦瑞代為論價,以備配入他專門編輯的《吳中明賢扇冊》當中。1938年3月12日,孫邦瑞又與吳湖帆談到,昨日在榮寶齋見《公孫僑碑》一冊,因為聽說吳湖帆曾經為此還過價,便問起此碑。吳氏告知自己并未還價,那東西卻甚好。孫邦瑞聞之,立刻去電話問:還在否?結果卻已賣掉了,為之懊喪不已。吳湖帆說起這件碑帖曾有人持來向他索要1000元,而榮寶齋僅索孫邦瑞150元,今又以180元出售,故孫邦瑞特別后悔。
書畫收藏上的得失悲喜固然有趣,人生道路上的相輔相侍更值得記敘。在妻潘靜淑去世那段日子里,是孫邦瑞等友人悉心陪伴,殯禮送葬,為吳湖帆分憂。
吳湖帆與妻潘靜淑
馮超然
馮超然(1882-1954),擅長丹青,早年精于仕女,后專攻山水,亦精書法篆刻,與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共有海上畫壇“三吳一馮”贊譽。
據鄭逸梅回憶,1919年37歲的馮超然定居上海嵩山路時,吳湖帆一家尚住蘇州,后欲遷居滬上,結果找到的地方“與嵩山草堂望衡對宇,便是超然為湖帆代賃的”。兩家在同一條嵩山路上,吳家88號,馮超然家90號,相鄰沒有幾分鐘的路?!昂业那伴T,斜對超然家的后門,同一里弄。”兩人同為滬上畫壇“三吳一馮”中名人,同樣喜好收藏,往往晝夜接納賓朋,往來十分頻繁。在吳湖帆的日記里,不時可以讀到“晨訪”或者“夜訪”馮府的記載。
1932年初,馮超然在梅景書屋觀賞吳湖帆新入藏的陸治《元夜燕集圖》卷,觀后感興不已,題跋道:“此圖為包山子真跡,舊藏寒碧山莊,今為丑簃所獲。值此擾攘之秋,吾儕猶能日夕談藝,以古物自娛,至足樂也。滌舸附識。”也許是太激動了,在鈐朱文“嵩山居士”方印時,還不慎將印章拿倒了,如今在原作拖尾留下了這一真實的歷史印記。
而當馮超然看到吳湖帆外科醫生般地對所藏古書畫動起手術,裁切重裝補全,他還禁不住感嘆:“我是下不了這種辣手的。”
在馮超然記憶里,能與吳湖帆等知音同賞古書名畫甚感幸福。潘靜淑故世后,吳湖帆以亡妻名句“綠遍池塘草”征求友人作詩畫紀念,結果“畫中第一交卷者為馮超然先生”,“是亦余生平交誼所感也。”
黃公望《九峰雪霽圖》局部
黃仲明(1893-1958),1949年出售家藏古畫文物,創辦大眾美術出版社,后組合進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副社長,與吳湖帆交往甚密,今存“朵云軒”店招,即其設計而成。
《丑簃日記》記錄了諸多與黃仲明的往來交集,比如1937年3月7日記:“仲明攜宋畫小幅,款一‘逵’字,不知是否馬逵,確非添款,畫不佳,甚舊耳,蓋舊假馬逵也。”1939年2月26日記:“黃仲明來。出示元張孔孫畫,俗筆而已,不足賞玩,勸仲明去之?!蓖沼钟洠骸爸倜鹘枞コ饘嵏浮栋酌栌^音》、劉彥沖《送子觀音》兩圖,商務書館要照相付印《觀音像冊》?!?/p>
像黃氏這樣既有興趣于古畫收藏,又不恥下問的勤奮求學者,在與鑒藏大師的請益過程中,增長了學識,擴大了收藏,終于成為一個頗有收獲的實踐者。跟吳黃相關的,恐怕無過于鑒藏元代黃公望晚年之作《九峰雪霽圖》軸的經歷更為有趣了。
今藏故宮博物院的絹本《九峰雪霽圖》軸系81歲的黃公望贈友人班惟志的精心之作。圖下方鈐有“黃樓”、“黃仲明氏”二印,曾于1938年間為黃氏所藏。吳湖帆1938年6月26日日記曰:“邦達帶大癡《九峰雪霽圖》照片來,以為真跡,非常醉心。然此畫余雖未見,覺浮滑不沉著,筆致復纖弱無力,款字亦不佳,絕不真,雖有棠邨印無用也。”可見初見此圖時,吳湖帆的一種看法。時隔不到一年,又從日記讀到:“黃大癡畫真跡,余歷年所見,皆不可靠者居多,惟前年龐萊翁所收之《富春大嶺圖》與余去年所得之《富春山居》焚余殘卷兩件,皆著名劇跡。余為黃仲明去年所得之絹本《九峰雪霽圖》,乃梁蕉林舊物,雖不及兩《富春》,亦尚佳?!庇纱丝梢钥闯鰠鞘蠈Υ思女嬚J識的一個轉化過程。
后來據了解,黃仲明為了發展他的印刷出版事業,采購機械而出讓自己的收藏。其中最著名的黃公望《九峰雪霽圖》今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維琨,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研究員)
吳湖帆畫論
南田翁生當清鼎革之交,幼年曾入佛門為沙彌,生性清曠,故書畫落款無塵埃氣。此《古木寒煙圖》用筆側軟若游絲,勁如屈鐵,外柔內剛,是所謂綿里藏針,用墨則披沙煉金,點劃精華,況天賦絕人,是非石谷能及。康熙壬子時年四十歲,詩畫載甌香館集中。丁亥冬日吳湖帆識于梅景書屋(題惲壽平《古木寒煙圖軸》)。
程松圓書畫得董思翁熏陶,故用筆用墨俱凝煉暢發,雙方兼施,與王煙客同軌異趣。煙客是綿里針,外柔內剛;松圓是百煉鋼,外剛內柔(易外生內熟),往往布局寥落而氣魄雄偉。元明以降倪高士可以語此,雖思翁亦或卻步(題程嘉燧《山水軸》)。
子政工花鳥,與王若水齊名,為元代兩大巨擘。據畫史稱其山水宗黃子久,亦能墨戲。其所山水真跡余固未之見也。其寫生花鳥惟清宮舊藏之《桃花春鳥》、《枯荷鶻鸰》二圖及此真跡,只三品而已。余所觀者多不可信。此幀有“御覽之寶”,知亦《石渠寶笈》中物。茲就真跡三品以研索子政書法,則簡古淵穆是其本色。至《桃花春鳥》因題者眾多而名亦最重,然摹本亦甚伙。余所寓凡五本竟無一真跡。此幀筆法章《枯荷鶻鸰》絕相似,可定為一時之作(題張中《荷花鴛鴦圖》)。
六如居士宗法李唐而參以南宗,一開南北兩派合法先聲(題《密林陡壑》)。
云海浩蕩高房山法也,董文敏最推崇之(題《翠峰蘭若》)。
倪高士畫多以平林遠岫出之,而幽淵寒松與虞山林壑二圖最沉厚,無多讓子久、仲圭也(題《溪山深秀》)。
(朱澤民)法出于郭熙。元人中如曹貞素、盛子昭、李子篔、馬文璧一派皆如此也(題《古木寒泉》)。
西廬老人筆墨豐腴而能不甜俗,鏤金錯采,落落大方,承明啟清之關鍵也。
癡翁淺絳法為千古畫壇絕調,后惟婁東太常、司農祖孫得其三昧,非余子所能見。
學古人畫至不易,如倪云林筆法最簡,寥寥數百筆可成一幀;但摹臨者雖一二千筆仍覺有未到處。黃鶴山樵筆法繁復,一畫之成,假定有萬筆,學之者不到四千筆,已覺其多。
宋釋巨然《海野圖》開卷作云岡之景,大氣磅礴,足奪董源,啟米、高南宗法派。
董文敏云:“元季大家皆宗北苑,趙松雪得其髓,黃子久得其骨。髓者凝于內,骨者堅其外,故松雪蘊藉風華,子久精英發露,但稱畫苑神圣。明清諸家,咸向執鞭。”
宋元以來論青綠法莫不稱三趙:大年華貴,千里工麗,松雪儒雅,各具絕韻。明之文、沈,猶存仿佛。清初惟廉州有特詣,石谷蚤歲亦曾涉獵,而今消沉矣。
文氏青綠法千里,唐氏青綠法松雪,后惟圓照集大成。
董文敏摹楊升真本全用沒骨。婁東、虞山諸家俱未有摹寫者。余夢寐憶之略參錢舜舉石法,不知與楊氏真面相去何如。
實父工三趙青綠法,都界畫樓臺之作,偶寫元人,則在六如、衡山之間。
古人作畫尚筆尚墨得論甚廣,余偏以尚色圖之。
元人畫皆從董巨出。松雪、房山各出一脈,若子久、仲圭、云林、郭畀、方壺則與房山為一家;子華、叔明、朱澤民、李紫篔、張師夔等皆出趙氏一脈也。房山尚墨而松雪尚筆,雖皆南宗微有異致。蓋高、黃專董、巨,而松雪于董、巨中參李(成)、郭(熙)耳。
叔明取法范寬、巨然而融以趙氏家法,自成一幟,乃是倪、黃畏友。
松雪筆法全師郭熙,而氣韻淡迤處實自李成來也。
歷代畫苑中稱寫生名手者,后蜀黃筌、北宋崔白為宗匠;及宣和畫院因徽宗工此,競相精進,一時人才疊出;南宋漸微;至末造而錢舜舉、趙松雪重整其道,而轉筆兼能之事遂有張守中、王若水之水墨花鳥矣;明代則邊(景昭)、沈(周)、林(良)、呂(紀)各具特致,及仇十洲神乎技矣;后惟陳老蓮、華秋岳雖以生動見長,只當仇氏偏師而已;惲南田花卉超極詣而禽羽非其長也;近代以來,山陰任氏(伯年)略拾鱗爪,古法蕩然矣。
(癸未)是歲,余先得仲圭《漁父圖卷》真跡,后游故都獲見仲圭真跡數本,乃悟玄照,石谷之得力處。
年來所見宋元真跡如李成、關仝、范寬、郭熙、江參、朱銳、李唐、趙伯駒、及元之趙孟頫、朱德潤、唐棣、盛懋、徐賁等皆一鼻孔出氣(題《仿宋人小卷》)。
“萬壑響松風,百灘度流水”,自北宋巨然以來,趙鷗波輩競寫此詩意,斗奇爭麗,各具勝景。余偶效率,不知有多少分新意否?漁山每作此景題曰池塘春曉,亦脫胎于大年。大年從惠崇所傳。惠崇真跡今不復存,但見東坡詩記之甚詳(題《湖天春曉》)。
石田翁遠宗董源,近師吳鎮,故雄渾俊發,為有明冠冕(題《仿沈石田春嶺橫云》)。
余生平所見石谷畫卷凡十余本,均不若此卷神妙秋毫也。此卷作時石谷年七十一,脫盡少年疥癩,未入晚年枯澀,方神境化境合到時也(題王翚《江山臥游圖卷》)。
天下第一惲南田畫(題惲壽平《茂林石壁圖軸》)。
趙歐波為周公謹作《鵲華秋色圖》,以飛白法作樹石,以張僧繇沒骨法作鵲華二山,意境深遠,不愧有元一代冠冕(題《松江平遠圖》)。
近從友人處假得趙夫人畫蝴蝶花軸,沒骨法徐熙。古雅恬澹,令人愛玩,洵不愧大家手筆也。靜淑戲摹,大略尚具梗概,余為補寫默石(題潘靜淑《紫蝴蝶花圖》)。
丙子秋七月,獲見錢進士瓜茄卷子,工秀絕倫,愛不忍釋,乃留置案頭旬日。靜淑先摹紫茄,余復臨秋瓜,足成完卷,留存笈中(題潘靜淑《紫茄圖》)。
董思翁晚歲嘗言:得意時作畫用高麗鏡面箋,以楷書題字而存者每不鈐印章,然對外作鈐董氏玄宰、宗伯學士二玉印,此圖是也。已脫盡倪黃面目,自有獨特之致。丙子之冬吳湖帆識。余生平愛董書畫,所收畫幾十數事,此亦晚年經意作(題董其昌《剪江草堂圖軸》)。
癡翁正脈。張句曲題黃癡畫曰山川渾厚,草木華滋。婁東二王半生研討,傳其正脈。石谷子早歲師事二王形神兼具。此圖為石谷子二十九歲臨湘碧仿癡翁本,不獨筆墨精到,若雜之湘碧中年畫中,覺無異致也。戊寅冬日邦瑞孫兄新獲見示,快此畫之所歸矣,因識其端(題王翚《山水》)。
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畫苑墨皇。大癡第一神品富春山圖。己卯元日書句曲題辭于上。吳湖帆秘藏(題黃公望《富春山殘卷》)。
三春景色收入畫圖盛于惠崇、大年及松雪、衡山而盡其能事,廉州冶宋元明諸家法于一爐,故濃華富麗,獨超從美(題《春云煙柳圖》)。
南田翁山水迥出天機,是在石谷子之上,壬子癸丑間與石谷相參畫禪,互為探討,特自謙功力不及石谷而漸致力于花卉。甲寅乙卯間得見大癡秋山富春諸圖,山水已進乎極詣矣。此幀擬松雪漁隱,脫盡疥癩,自出機杼,堪稱神化,非石谷所能夢見。用筆尖峭處兼具唐子畏韻,非等閑之作可知(題惲壽平《雪松漁隱》)。
唐子畏用李希古之筆參王叔明之韻,合南北二派于一爐,非他人能到(《云海浩蕩出奇峰》)。
方壺用筆多涉狂放,雖名重如神岳瓊林,亦未能免此。是卷筆致渾厚,頗得松雪翁神似,外表與叔明仿佛,然足勝趙元單矣。戊子冬季遷大弟自平攜歸,堪慶所歸。已丑春三月吳湖帆假觀旬日記(題方從義《云山圖卷》)。
宋人雙鉤綠竹都施于花鳥補圖,無專作也。迄明初王子約、金本清乃成絕學,特標異幟。自后惟羅花僧偶為之,亦鮮專學者。
羊毫盛行而書學亡,畫則隨之,生宣紙盛行而畫學亡,書亦隨之。試觀清乾隆以前書家如蘇、黃、米、蔡,元之趙、鮮,明之祝、王,皆用極硬筆。畫則唐宋尚絹,元之六大家(高、趙、黃、吳、倪、王),明四家(沈、唐、文、仇)、董、二王(煙客、湘碧),皆用光熟紙,絕無一用羊毫生宣者。筆用羊毫,倡于梁山舟,畫用生宣,盛于石濤、八大。自后學者風靡從之,墮入惡道,不可問矣!然石濤、八大,有時亦用極佳側理,非盡取生澀紙也。
董香光每喜學張僧繇楊昇沒骨青綠山,大約僧繇楊昇,必有真跡流傳。董氏目見者王元照偶亦用之,疑從玄宰轉學而來。元照服膺董氏最深,晚年題畫,往往以玄宰與宋元并稱,他人所未有也,余曾數見之。
南田早歲(四十五以前)多畫山水,偶作花卉十不得一,晚歲多寫花卉,山水亦十不得一。早年題字學鐘太傅,方闊別沉著,晚歲參學河南、“蘭亭”,飛舞流利,人人認為惲書佳處在此,余以為反不若早歲為妙也。其門人范某(失名)專學惲氏晚年一種書,甚肖,不可不細觀。惲氏四十歲以前,山水似學石谷,其時與王氏往還最密,而心服王氏亦最至,往往二人合作,筆墨融洽,至不能分辨也。
石濤畫人物最佳,遠勝山水;山水則愈細愈妙。后之學者,從橫暴處求石師,遠矣!
羅兩峰全學石濤新羅二家,而法度縝密過之。
金冬心親筆畫至拙雅,用筆純以隸法出之,其工能者全出兩峰代筆也。
汪巢林畫梅,全從王元章得來,但以時尚之敵,都涉浮躁,便下一等矣。
宋高宗書學二王、初唐人,方整圓勁,今見千字冊子,忽似“懷仁圣教序”,流麗便娟,神乎其技,可為歷代帝王冠冕,即積學書家亦罕其匹。
叔明畫以《青卞隱居》、《葛稚川移居圖》二幅為平生杰作,所見王氏真跡,皆不能出此上。它如龐氏《夏日山居》、《丹山瀛海》,故宮《谷口春耕》、《雅宜山齋》,順德鄧氏《風雨樓煮茶圖》,鹽官徐氏心遠堂《冬青茅屋圖》,四明周氏寶米齋《春山讀書圖》,同鄉徐氏《西郊草堂圖》,吾家《松窗讀易圖》,亦皆妙品也。若《林泉清集圖》,雖聲明煊赫,然同樣具有三本,茲可議耳。吾家松窗卷有小印曰“天升”,殆叔名初號,未經前人道及,可補王氏小傳之闕。
陳小蝶云,《黃庭經》只是一首七言古詩,乃中唐體格,不但無兩晉氣,并六朝亦不及,何以決其為逸少書,定因山陰道士一事,遂相附會耳。
惲南田別號甚多,一曰巢楓客,見早年山水小冊;一曰雪谷草衣,見故宮《九峰圖》;又寓杭時曰西溪過客,見龐氏藏仿古絹本大冊。
黃子久《砂跡圖》,項氏天籟閣舊藏,后歸王煙客,諸家推崇特甚,應是子久極品,余未見真跡,僅就故宮影本觀之,殊薄弱無神,豈非項、王遞藏之本耶?董文敏《畫禪室隨筆》云,《砂跡圖》無神氣??芍弦嗖灰詾槿?,殆非真跡也。
趙松雪畫馬,全學李伯時,清內府舊藏李伯時《五馬圖》,有黃魯直跋語者,今去東瀛,與趙氏筆法幾出一手。
王煙客每年端陽作墨花節景,頗有石田筆法,然不及石田古勁,每覺羞澀不舒,但甚書卷氣耳。煙客花卉,除此外無它見也。
煙客七十九歲冬后,因患風疾,其畫往往由麓臺、石谷等代作,僅吳興龐氏藏冊頁二開,一仿倪云林,一仿米家山,裝成小卷,后有南田題字者,為煙客八十四歲真跡,用筆較未病前尤蒼古可味,手略震顏,神韻兩字,真達最高峰,無人可擬及也。其他仿大癡淺絳略施淡青綠者,多麓臺作(麓臺時在三十歲左右),偶爾自為淵飾而已。其另一種筆法流動而極精能者,是石谷代作也(石谷時在四十歲左右)。此二種畫流傳甚多,不能以偽本論,蓋款印俱真耳。就余所見石谷代者四五本,麓臺代者有十六七本之多云。
煙客晚年,多書漢隸,八十以后者,又往往出異公代筆。異公偶亦代畫,然遠不及石谷、麓臺。惟異公代作之畫,兼代書款。曾見浭陽端匋齊尚書舊藏一冊,后歸裴伯謙者,有梁蕉林、龔芝麓、程周量諸公對題,即異公代乃翁之作也,舉此為證。
董文敏筆甚健,書畫皆勤敏但不喜長卷大軸,往往零星小冊,四頁六頁者最多,若巨制,率為捉刀。曾見楊氏藏仿巨然高頭大卷,長幾二丈有奇,乃王玄照代作也??钜嘈账鶗ㄓ嗨娦沾嫻踩V苏呱貂r也。玄照有時亦為煙客代作。
王玄照晚作,代筆及偽本甚多,有薛辰令宣,朱令和融。王耕煙高澹游諸子,王高都代作。薛朱多偽本,薛畫獷而無韻,朱畫弱而無氣,高畫圓潤,又失之淡薄,惟耕煙最為蒼秀,然少磅礴之氣。此玄照之所以不可及耳。
陳眉公好作偽,往往請趙文度、沈子居畫,不著款子,乃持乞香光題署,故流傳董畫,甚多沈趙偽作而署款書的真者,皆眉公狡獪也。
張爾唯畫不甚佳,但尚雅馴耳,被梅邨九友歌一譽,遂廁香光二王(煙客、玄照)之列,號大家數甚徼幸也,惟流傳絕少,故近世愈覺矜貴矣。
清雍正后畫人之多才藝者,莫過于方環山士庶,筆致雅秀,工力精深,處處能入古,筆筆能出新,惜中道而歿,未克大成。次之則華新羅,天資尤勝,而趙境稍左,未能若方氏之中和正大,然年享耄耋,遂臻極詣,故聲譽乃出環山上也。
環山之畫,能兼南北二宗,有董、巨,有倪、黃,有馬、夏,有文、沈,又不為法縛,自運天倪,甚至人物花卉,亦無不上追松雪、衡山,精妙莫比。以視其師黃尊古,同門張篁村輩,不可道理計矣。
董邦達誥父子、錢維城、鄒一桂、黃鉞、皇六子等進呈之作,都出俗匠代作,與平日自畫,截然不同。東山有極佳品,在篁村、蓬心諸人之上。錢鄒亦各有所長,非盡惡筆也。
六如居士賦性放逸,所作書畫都揮灑立就,與文衡山處處經營不同,且其生性喜畫絹素,故紙本者十不得一,而紙本畫亦往往荒率隨筆,刻意者又絕不見也,余所見《春山伴侶圖》外,此其佳存矣(題唐寅《雪山會琴》)。
墨井道人早歲專師玄照,晚年才由子久、叔明直入董、巨,自成化境。道人五十歲學道澳門,六十五歲乃返嘉定、上海間,不復他出,其畫益奇逸(題吳歷《山村深隱》)。
石田翁早年學云林畫,其師趙同魯謂筆太繁,晚歲參透癡翁便不覺其繁矣(題沈周《策丈行吟》)。
清代無一人能畫北宗,惟王石谷、方環山略有數筆。
耕煙早年學大癡極佳,晚年仿大癡最無味,不知何故。又耕煙學北宗,雖日趙千里、劉松年,實則氣味僅止于唐子畏而已,蓋其早歲得力途徑,終不可脫也。
石谷畫自三十至四十,頗見風韻,與南田絕相似;四十以后至六十,為中年最精能之時;六十以后,漸趨松懈;至七十左右,為最退化時期,僅存糟粕,凡長卷大軸,往往由門弟子代作,稍自潤色,整齊停勻,便乏遠韻,人詆石谷,大半為此;八十以后,則老筆紛披,復入佳境,愈簡愈辣。此種工力,非他人能到矣。
法黃石畫,頗乏結構,亦不講求筆法,用墨尤有傖父氣,不知何故有人譽為上乘。偶畫松石小品,尚可玩味,大幅山水,則愈繁愈劣,愈密愈俗,可知能繁密亦非易事。
張玉川嘗為錢維誠代筆,余見過一二軸。
董邦達真跡,學西廬、染香、石師,筆法圓厚蒼辣,與細密一種,大相徑庭。又有一種干老者,大似蓬心,不知蓬心曾為董氏代表筆否。
元人書法,可謂全學松雪,即鮮于太常,亦為松雪所熏染,余無論矣。
徐天池書法極妙,用筆用墨俱精到,雖狂放外發,而蘊藉有度,非漫然也。獨其畫則未見佳本,豈百無一真耶?惟故宮有《雪蕉》、《石榴》二軸,劉海粟家山水一軸尚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