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畢業的烏南幼兒園畢業生想想哥哥,心系幼兒園的弟弟妹妹,他通過媽媽詢問我,弟弟妹妹們“對培育蝴蝶是否感興趣”,我給予了肯定的答復。我也很好奇,想想所說的“蝴蝶盲盒”會培育出怎樣的蝴蝶呢?
過了幾天,想想在媽媽的幫助下寄來了“蝴蝶盲盒”。
正值春天,萬物復蘇,草地上也時不時飛來幾只蝴蝶,孩子們對“蝴蝶盲盒”滿是期待和興奮。在春光的沐浴中,他們結伴來到園長室,各班挑選了幾個帶回教室。
“園長媽媽,蝴蝶真的會從這里面飛出來嗎?”“它要多久才能長大呀?”孩子們的眼睛亮亮的。
可是一周過去了,孩子們卻發現這個裝著蝴蝶蛹的透明盒子里沒有任何動靜。大家就去收集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與AI對話,還通過老師、父母請來了生物學專家進行輔導,了解蝴蝶的蝶變誕生。
當他們得知蝴蝶孵化需要15℃—25℃的溫度,紛紛建議“我們是不是要給它一個更適合的家”。有的說要用積木、紗幔給蝴蝶造個房子,有的要把家中的保溫箱帶來。各班用自己的資源、材料建造著各種各樣的蝴蝶住房。其中一個班級把蝴蝶蛹放在保溫箱里,并鋪上一些棉花等材料。看著他們認真忙碌的模樣,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小小的盲盒,已然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探索的種子。
每天清晨,孩子們來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圍在蝴蝶住處前觀察。他們自發用圖畫和文字記錄著變化,一本本關于蝴蝶的記錄本很快寫滿。他們還成立了“蝴蝶守護小組”,輪流給箱內噴水保濕。4月的一天,孩子們驚喜地發現,一只蝴蝶掙破了蟲蛹,化羽成蝶,看著這神奇的一幕,孩子們歡呼雀躍,并把這一喜訊傳遍了整個幼兒園。整個園所如同過節一樣快樂,大家都去這個班級參觀、欣賞,吸取經驗。隨后,第二只、第三只……各班越來越多的蝴蝶破蛹而出,教室一角成了蝴蝶的樂園。
可是,孩子們又產生了困惑,蝴蝶喜歡住在我們搭建的房間里嗎?究竟要不要放飛?奕澤說,“就讓它住在保溫箱里吧,我怕它出去會被小貓吃掉”;暄妍說,“我太喜歡它了,不舍得放走它,而且在保溫箱里我們還可以喂它吃東西,出去它會餓死的”;柚子則認為,“要放走它,保溫箱里的世界太小,外面的世界很大”;鴻寶也贊同,“我們已經看過了它很漂亮的翅膀,我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它的美麗,欣賞到它的美”;友友認為,“人類的聲音會影響它們的成長”……經過討論,最終孩子們決定放飛蝴蝶,讓蝴蝶回歸大自然的家。
連續幾日,各班都在園所的陽臺、花園里,非常有儀式感地讓30只蝴蝶飛向烏南花園等更廣闊的樹林,我非常感動,這個關于蝴蝶破繭成長的故事,在孩子們幼小心靈中埋下了對自然、生命敬畏的種子。在孩子們親自動手布置蛹屋、持續觀察中,見證了蝴蝶從蛹到展翅的生命奇跡,更在放飛與守護的抉擇中,完成了一堂關于生命與責任的自然教育。
“園長媽媽,蝴蝶會記得我們嗎?”孩子們仰著小臉問我。我蹲下身子,指著遠處翩躚的蝶影說:“會的,我們都會記得這個充滿奇跡的春天。”
原標題:《龔敏:藏在“蝴蝶盲盒”里的春天》
欄目編輯:史佳林 文字編輯:錢衛
來源:作者:龔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