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千里迢迢坐飛機來上海,只是為了淘一件“二手衣服”?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對于許多Vintage愛好者來說,淘“舊衣”,絕對會被列入“上海旅游攻略”。有時,逛Vintage店鋪淘貨,甚至成了他們來上海旅游的理由。
年輕人愛上追“復古”。從最近爆火的撕拉片,回溯到不久前的CCD、膠片相機,再到持續火爆的Vintage,不難發現,“懷舊”成為Z世代的“新潮流”。
在上海,這股風潮正以燎原之勢蔓延——從永康路的街頭小店到靈石路的服飾市場,Vintage店鋪不僅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據點,更擁有了“潮流文化地標”的流量密碼。
上海,Vintage愛好者的天堂
什么是Vintage?Vintage與普通的二手衣服有什么不同?00后Vintage愛好者伊恩告訴記者,Vintage是指至少在20年前生產的舊衣,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和收藏價值,并且大多是孤品。目前國內市場流通售賣的Vintage,生產年份多在1980年到2000年之間。
密集的Vintage店鋪使得永康路在小紅書上被稱為“上海Vintage一條街”,成為許多愛好者的“必逛清單”。
從陜西南路10號口步行450米,到達新樂路54號——一間頗有“上海腔調”的老洋房,門口放著兩個行李箱。
這里就是上海最火爆的Vintage店鋪——Max&Match。“王嘉爾、楊冪、易烊千璽,很多藝人都穿過我們家的衣服。”店鋪內顧客人來人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拎著行李箱特地來打卡的顧客很常見。”
Max&Match店內展示墻,許多明星來店鋪打卡。阮佳雯攝
Max&Match以美式復古風運動風為主,店鋪內有不少耐克、阿迪達斯、拉夫勞倫、卡哈特的舊衣。100多平方米隔成3間,滿滿當當掛著賽車服、球衣、衛衣、襯衫等。
Max&Match店內一角 阮佳雯攝
來自臺灣地區的陳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剛剛買下的一件賽車服,標價3499元,“我來上海旅游,刷到這家店在網絡上很火,遇到了喜歡的衣服就拿下。”
同樣為“心頭好”一擲千金的還有寧波的錢女士。作為NBA一支球隊的粉絲,她在Max&Match發現一件該球隊的復古球衣后毫不猶豫支付了2899元。“是孤品!”錢女士表示,“孤品、球衣,這兩個詞就足夠我買下它了!”
“老版球衣的刺繡工藝和做舊質感,是現在復刻款比不了的。”店員透露,這類帶有體育文化印記的單品尤其搶手。
從Max&Match步行1公里左右到達永康路,短短100米內就有4家店。做植物扎染的永康路111號、專注y2k彩色女裝的兩家SwIng Vintage以及暗黑先鋒女裝的Liquid Vintage。
Liquid門店內部,暗黑風格裝修。阮佳雯攝
“上海,真的是Vintage的天堂。”安徽小伙小周在淮海中路的一家Vintage門店前感慨。作為一名Vintage狂熱愛好者,他在來上海工作之前,基本只能通過線上渠道購買Vintage,“摸不到料子、看不到實物,買的時候總歸不太放心。”
來上海工作一個月左右,小周形容自己“以前逛不了線下的遺憾都被治愈了”,“永嘉路、永康路、淮海中路這一片特別好逛,走兩步就是一家店。如果想要平價的話還有靈石路市場,各種風格都有,‘淘’起來很爽。”
小紅書“上海Vintage攻略”。
這種密集的Vintage文化生態,吸引源源不斷的愛好者們來上海“淘貨”。地理上的集聚性不僅降低了消費者“掃街”的時間成本,更通過店鋪間的風格差異化形成互補效應——美式運動、千禧辣妹、暗黑先鋒、日式洛麗塔,幾乎應有盡有,讓各類風格的愛好者都能在上海淘到自己的“心選”Vintage。
選品打出差異化,精品與平價兼有
在Max&Match店內隨手翻出一件衣服,背后幾乎都有一段“故事”。比如邁克爾杰克遜同款米奇棒球服、含有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元素的夾克等。記者采訪到的多家Vintage同行均表示,Max&Match的老板“很會選品”。店員透露,店內服飾以1990-2000年代歐美單品為主,均由老板飛往海外“淘貨”。
帶有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元素的夾克。阮佳雯攝
選品的審美,是支撐Vintage店鋪的“骨骼”。
SwIng Vintage的主理人小魚表示,“選品理念,受近期時間段的流行文化和風格影響。譬如y2k興起,彩色辣妹風的衣服自然就會成為更好的進貨選擇。”
但小魚也坦言,Vintage店鋪要做的不只是緊隨潮流,更多的是要“引領時尚”。“像在上海店鋪這么密集的情況下,大家肯定是很卷的。不打出自己的特色,是很難活下去的。”
記者觀察到,目前,上海知名的幾家Vintage的店鋪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以Max&Match與進賢路的天真無邪Vintage為例,兩家店鋪都主打美式運動風,拉夫勞倫、卡哈特之類的“牌子貨”是必備的火爆單品。“相似度”不可避免的情況下,Max&Match通過增加衣服“敘事性”的選品策略,巧用明星效應,成為高價商品的附加值支撐。
記者了解到,Max&Match最受歡迎的價格成交區間在2000元到3000元之間。天真無邪則主打平價,“年輕人自我表達”的T恤文化衫,是這家店面的招牌賣點,價格基本都在千元以下。
如果想淘更加平價的Vintage,靈石路服飾市場也是一個好去處。小紅書上不乏“靈石路砍價竅門”、“720元狂掃16件”之類攻略。記者實地探訪靈石路市場,相對來說,這里店面更小、店鋪擁擠,幾百元帶走3件西裝的牌子十分醒目。
靈石路服飾市場,100元3件衣服。阮佳雯攝
作為靈石路市場的老客戶,伊恩告訴記者,“在這兒買衣服要會淘、會砍,對于有時間但是預算不高的學生黨來說,是一個淘Vintage的好地方。”
這種分層定價模式,恰恰折射出上海Vintage市場的成熟度——既有中千至上萬元的收藏級單品,也有百元入門款,滿足從Vintage“老饕”到小白同好的全維度需求。
假貨猖獗、衛生問題,熱潮下的隱憂
盡管市場一片火熱,背后的爭議始終未曾停歇。“Vintage避雷”的帖子層出不窮,不少消費者控訴買到假貨、隱瞞瑕疵或價格虛高。“有些店把普通舊衣做舊處理,就當Vintage賣”、“標價3000元的‘孤品’,轉頭網上識圖發現只賣299”……
入Vintage的坑,要有一雙毒辣的眼睛。記者采訪的多位愛好者均表示,這個圈子的假貨實在是太多了。“靈石路假的比真的多。”伊恩直言。
如何分辨假貨?伊恩提供了幾個小妙招:首先要看水洗標,基本上真的都是羊毛或全棉材質。也可以看衣服的縫線,正品內襯基本都有手工縫線,80年代前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單針車線。拉鏈也是分辨年代的好辦法,如果拉鏈上刻有YKK,多半是90年代后的產物。
“新手一定多看少買,少交學費。”伊恩提醒。
作為店家,小魚也表示,“買之前可以在閑魚、淘寶這些平臺識圖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貓膩。”遇到禁止拍攝識圖的店鋪,需要留個心眼。
另一個爭議焦點在于衛生安全。盡管多數店鋪宣稱“嚴格消毒”,仍有消費者對貼身衣物的清潔度存疑。永康路111號Vintage店鋪的主理人淑婷告訴記者,她曾經在靈石路市場試穿衣服后,回家長了許多紅疹子。“很多店鋪的貨源不知道哪里淘來的,所謂的消毒也就是拿來噴噴酒精,很不規范。”
淑婷提醒,“買回來如果要穿的話,盡量多洗幾遍。”
故事和情懷是最好的溢價手段之一,小魚坦言,一方面有些單品被過度炒作,價格虛高;另一方面優質的單品被國內很多新品牌打版模仿并以低價出售,導致剛接觸Vintage文化的客群流失,轉而去關注國內打版Vintage的品牌。這就形成了上游炒出天價、下游假貨泛濫的市場亂象,導致真正的愛好者淘不到貨、用心做Vintage的商家開不了單。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小魚表示,“我覺得要普及消費者對Vintage的認知,讓大家能夠去區分‘真古著’和‘洋垃圾’的核心區別。首先消費者要知道他買到了假貨,然后才能去維權。這樣良幣淘汰劣幣,市場才會越來越好。”
靈石路市場2樓,手藝人王阿姨在這里改了20多年的衣服。近年“Vintage”興起,她也接到了不少年輕人的單子。“很多小年輕在隔壁買了衣服,尺碼不合適的,拿到我這里來改。”
王阿姨和這些年輕人聊天,想知道為什么突然之間小年輕都來買舊衣服了。
“環保是一方面,舊衣服再利用嘛。”王阿姨一邊在縫紉機上改著褲腿,一邊對記者說,“這種舊貨,也是一種文化。有很多小年輕現在都很念舊的,他們說,爸爸媽媽那個年代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也很漂亮,從一件衣服,看到那個年代。像演穿越劇一樣的。”
對于生長在快節奏時代的95后、00后,買Vintage就像收集時光碎片,每一道磨損痕跡都像穿越而來的一個故事。比如伊恩,一個喜歡披頭士樂隊的00后,“我買了很多印有喬治·哈里森(樂隊成員)元素的T恤。”
喬治·哈里森離世時,伊恩還未出生。對伊恩而言,一件褪色的樂隊T恤、一張老唱片,就像跨越時空的“接頭暗號”。
之于上海,Vintage店鋪的爆發不僅是商業現象,更是城市氣質的延伸。引領時尚風潮的上海,始終在懷舊與先鋒之間尋找平衡點。年輕人涌入“梧桐區”的復古小店,用復古相機拍攝復古相片,他們消費的或許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種“戀舊”與“回首”的生活美學。
原標題:《外地年輕人紛紛來上海淘“二手貨”,Vintage店鋪為何成為火爆打卡點?》
欄目主編:施晨露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阮佳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