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道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5月12日刊登題為《印巴危機揭示地緣政治變化》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高級研究員坦維·馬丹。全文摘編如下:
上周,在印巴危機期間,美國副總統萬斯指出:“我們不會卷入一場與我們根本無關的戰爭。”然而,幾天后,隨著緊張局勢升級,美國的介入也增加了,這幫助促成了5月10日的停火。特朗普政府發現了其前任和其他國家早已明白的道理:他們可能不想卷入印巴危機,但此類危機不可避免地會牽涉到他們。
印巴之間的對抗從來都不只是雙邊問題。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一直密切關注著,并經常卷入它們的戰爭和較小規模的緊張局勢。
第三方國家扮演了多種角色,包括作為外交伙伴、軍事物資供應方和危機管理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角色的構成及其介入性質發生了變化。這大體上反映了地緣政治背景以及各國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系。
在這次危機中也是如此。美國對恐怖主義的了解以及將印度視為戰略和經濟伙伴的利益考量,促使它迅速譴責了4月22日針對印度人的恐怖襲擊。這次襲擊引發了本次危機。美國確實呼吁緩和局勢,但萬斯隨后表示,特朗普政府預計印度會有軍事回應,只是希望這種回應經過深思熟慮。5月7日印度首次進行越境打擊后,美國沒有提出批評。但與美國在2016年和2019年處理印巴危機的方式不同,特朗普采取出人意料的舉措——先發制人地宣布停火并提出進行調解,這讓印度措手不及。
中美競爭的影響不應被夸大——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做了自己的選擇,但中美競爭確實影響了中美對印巴危機的介入。在戰略層面上,美國對印度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這樣一種想法,即印度可以在地緣政治上充當制衡中國的力量,并在經濟上成為中國的替代者。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伙伴關系一直都同制衡印度有關,而隨著中國與美國和印度的競爭加劇以及美印之間的關系加深,這一目標變得更加重要。
其他國家也作為防務供應國參與其中。印度使用了幾種蘇聯/俄羅斯的武器平臺,盡管近年來俄羅斯在印度國防進口中所占的份額有所下降。法國、以色列和美國現在都向印度供應、轉讓防務技術或與印度合作生產。中國仍然是巴基斯坦最大的供應國,不過巴基斯坦空軍確實擁有一些美國的F-16戰斗機。這次危機還顯示,土耳其已成為巴基斯坦的重要合作伙伴,尤其是作為無人機供應國。
上周的沖突引發了另一種國際關注,因為它起到了試驗場的作用。中國與西方的武器裝備和系統被用來相互對抗。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官員無疑將仔細分析它們的表現并總結經驗教訓。
然而,盡管中美存在競爭,但緩和這場危機符合中美的利益。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印度實力的增強、與其他國家伙伴關系的發展以及對美國戰略價值的提升,美國向印度施壓的能力(例如通過制裁手段施壓)已經減弱。因此,美國轉而使用承諾,例如反恐合作方面的承諾。
顯然,美國與該領域的傳統角色英國以及新角色沙特阿拉伯協調了緩和局勢的努力。沙特和阿聯酋都參與了近期的印巴危機調解工作。這既是它們實力和雄心不斷增強的結果,也是因為它們現在既對巴基斯坦有影響力,又與印度加深了聯系。相比之下,俄羅斯的作用似乎在減弱。它對印度的支持明顯不如過去危機中那樣強烈。
有一點沒有改變,那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對這種努力的看法。印度不喜歡第三方干預(盡管它總是樂于看到美國向巴基斯坦施壓)。它對特朗普的干預也不會感到興奮。特朗普的調解提議、他對巴基斯坦核威脅的明顯軟弱態度,以及認為他同等對待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觀點在印度不會受歡迎,并且肯定會激起對美國持懷疑態度者的不滿。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一直尋求這種調解。但隨著特朗普的注意力轉向其他問題,以及印度對美國較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再次凸顯,巴基斯坦目前對特朗普提議的欣喜之情可能是短暫的。(編譯/朱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