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共產黨人廖容標和姚仲明等堅決貫徹山東省委的決定,組織了一批決心抗日的英雄奔上黑鐵山,宣布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的成立。
這支新建立的部隊,在打擊敵人中日益成長著。敵人自然企圖及時撲滅它,曾多次采取突然襲擊的伎倆。
在斗爭的實踐中,我軍體驗到這個地區靠近濟南和膠濟鐵路、張博鐵路,襲擾和出擊敵人,有其極為便利的一面,這是主要的。
但為保持進退自如,避實就虛的回旋余地,沒有一定的縱深地區,也確有其困難的一面。
黨小組為了擴大抗日游擊戰,為了有利于長遠的抗戰活動,曾考慮到這支隊伍的游擊活動,如僅限制于長山、鄒平、桓臺兒個縣的地區,
這對隊伍的發展,對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對廣泛開展游擊戰的要求,都有局限性,實有擴大活動范圍的必要。黨小組經反復研究,對這個問題,前前后后曾有過種種構想。
首先是有個總的想法,即先求在部隊的誕生地區站穩腳,并照顧新部隊的家鄉觀念強,就地生根,就地壯大,同時及時地、逐步地向周圍擴展。
至于東西南北先向哪個方向擴展,后向哪個方向擴展,由于當時的實際情況和變化,在想法和行動上,也是有所變遷的。
第一次夜襲長山縣城之后,因考慮到李人鳳同志所屬部隊在臨淄一帶,馬保三、韓明柱、張文通等同志指揮的八支隊在壽光、廣饒一帶,
而東邊的形勢不需要派部隊去活動,便決定由廖容標和姚仲明率主力部隊先過鐵路南下,去協助淄川縣委發展部隊,打開淄博的抗戰局面。
隨后又接到了鄒、長搭界地區來的報告,說敵人在小清河來回巡邏,橫行霸道,長山六區群眾忍無可忍,要求速派部隊去打擊,并可相機推動韓子恒拉起武裝。
因而就考慮西上較為迫切,較有利于打擊敵人。從六區可轉到八區發動群眾,推動馬漢三等人拉部隊,并可向鄒平縣、章邱縣、歷城縣開展游擊活動。
于是又決定廖和姚速率部隊西上,先到陶塘口一帶尋機痛擊巡邏于小清河的日寇,如情況無大變化,再按計劃行事。西上行動是順利的。在長山六區、八區都按計劃完成了任務。
游擊活動深入到鄒平、且與章邱李曼村同志接上了頭,遂將部隊開到章邱縣,協助李曼村、宋樂善兩同志拉起了部隊。
本擬從章邱過膠濟路轉去淄川縣,協助涵、博的黨開展游擊戰。后經調查,在章邱過膠濟路有困難,遂折回長、桓地區。
為了通過游擊活動擴大政治影響,有意識地將走向往北移動,曾將部隊拉至柜臺北部的魚龍灘,想與高苑的孫風坦同志取上聯系(曾商約武裝起義后建立聯系),創造向魯北發展的有利條件。
由于受到敵情的臨時干擾,此事未能如愿。遂暫時擱置了北上的意圖,仍決定從張店以東過膠濟路,先南下淄河流域。
隨著在實踐中體驗的增多,黨小組的構想漸漸明確-﹣這支部隊應圍繞膠濟路西段,威逼濟南,對周村、張店、辛店、金陵鎮等日寇據點,形成夾擊之勢。
在膠濟路西段南北保持廣大的游擊區,東與八支隊相銜接,北與冀魯邊地區肖華同志率領的部隊相呼應,南與省委直接領導下在泰萊地區的部隊并肩作戰。
一九三八年春,支隊在淄博馬棚一帶找到了省委,后來又與在冀魯邊的肖華同志取上了聯系。這對黑鐵山起義的這支隊伍是一個莫大的鼓舞。
來自省委和肖華同志的勉勵和希望,成為對指戰員們的鞭策和號令,廣大指戰員感到眼界和胸懷開闊了,部隊的氣勢更壯了,大大增加了勝利前進的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