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水仙與肉桂,大家都說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沒有從茶種這個方向思考,張繼華老師講茶經,討論中談到了。
一、茶種
水仙茶種源頭水仙原產于福建建陽水吉鄉大湖村祝仙洞,光緒年間(19世紀末)傳入武夷山 。其得名有兩種說法:一是因茶湯帶有天然水仙花香(《閩產錄異 》記載);二是方言中“祝仙”諧音演變而來 。水仙屬小喬木型大葉種,樹高可達3米以上,葉片肥厚呈橢圓形,葉脈粗壯 。
肉桂茶種源頭肉桂為武夷山本地品種,最早發現于馬枕峰,是武夷菜茶(奇種)的自然變異品種,清代已有文獻記載 。其大規模推廣始于20世紀80年代,現已成為武夷巖茶當家品種 。肉桂屬灌木型中葉種,植株較矮小(約80厘米),葉片狹長呈“瓦片狀”,鋸齒較淺 。
二、采制
水仙的采摘以中大開面為主,葉張肥厚,茶梗粗壯,采摘期多在谷雨后至4月下旬 。
肉桂的采摘以中小開面為主,葉片更細長,采摘期稍晚(5月初),需待葉片成熟以積累更多芳香物質 。
制作上肉桂需“勤搖青、重發酵”,激發辛銳桂皮香與果香,發酵程度略高于水仙 ;水仙則注重“保水”,輕搖青、輕發酵,保留蘭花香與醇厚湯感 。
焙火時,肉桂中火以上焙制更顯桂皮香與果香(如蜜桃香),足火茶湯色橙紅明亮 ;水仙輕火突出蘭花香,中火以上增強木質叢韻,湯色以橙黃為主 。
三、色香味韻
水仙的干茶條索粗壯呈“青蛙腿”狀,葉底肥大、葉齒鈍;湯色橙黃清透,老叢水仙帶米湯感 。肉桂的干茶緊結細長,葉底鋸齒尖銳;湯色隨火功由橙黃漸變為橙紅,收斂性強 。
水仙的香氣以清幽蘭花香為主基調,老叢水仙兼具木質香、粽葉香、青苔味 ;肉桂以辛銳桂皮香為核心,高火功下可呈現蜜桃、奶油、焦糖等復合香型 。
水仙口感綿柔醇厚,入口順滑如絲綢,老叢水仙的“叢韻”(木質味與苔蘚感)顯著 ;肉桂的茶湯刺激性強,舌尖有針刺般的收斂感,回甘迅速且辛辣感持久,巖韻表現為“剛烈霸道” 。
四、核心產區
水仙以慧苑坑、吳三地老叢(樹齡60年以上)為代表,陰濕環境孕育醇厚湯感與叢韻 。肉桂以正巖山場(如牛欄坑)的“坑澗肉桂”辛辣內斂,崗上肉桂(馬頭巖)香氣高揚霸氣 。
水仙與肉桂的差異本質上是小喬木與灌木的基因分野:水仙以醇厚叢韻演繹“柔中帶骨”,肉桂以辛銳香氣詮釋“剛中藏柔”。二者在武夷巖茶中互補共生,共同構建了“巖骨花香”的獨特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