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微風輕拂流年,母愛如春日暖陽,溫柔而堅定地照亮生命的每一寸旅途。在母親節這個承載著感恩與深情的時刻,合肥一六八陶沖湖中學于5月13日晚在學校大禮堂隆重舉辦“以愛之名,共赴時光”主題晚會。
晚會在極具儀式感的師生朗誦中拉開帷幕。平日里執起粉筆育人的教師們,此刻與學生們以聲傳情,在抑揚頓挫的詩行中完成跨越代際的心靈對話。一字一句間,既有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許,亦有少年對母愛的青澀告白,讓在場觀眾深切感受到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共同構筑的情感紐帶。
舞蹈類節目以東方美學為基底,勾勒出母愛的不同維度:八(19)班的國風舞蹈串燒《洛春賦》,水袖翻卷間似春風化雨,紙傘旋轉讓人恍見古畫中春日遲遲的溫柔意象,恰如母親默默守護的綿長深情;八(17)班與(18)班的漢服舞蹈《同簪》,以“女兒初學梳頭”與“母親白發染霜”的對比場景,通過發簪這一傳統意象,巧妙詮釋血脈傳承的莊重與時光沉淀的親情厚度。舞至尾聲時,舞臺光影交疊,恍若看見青絲與白發在歲月中交織的溫暖畫面。
音樂類節目則以多元風格傳遞對母親的禮贊:八(20)、(21)(22)班的歌舞表演別出心裁地穿插《是媽媽是女兒》背景音樂,通過母女角色互換的演繹,讓“理解與包容”的主題直擊人心,不少家長濕潤了眼眶;八(4)班的木吉他樂隊以一曲《稻香》帶觀眾重回童年夏夜,輕快的旋律中仿佛流淌著母親講述的田園故事;而八(10)班的搖滾樂隊熱血演繹《Monsters》,當歌詞“You’re my superhero”響徹禮堂,少年們用躁動的鼓點與灼熱的聲線,向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們獻上最熾烈的青春致敬。
除了傳統藝術形式,晚會更以創新視角敘述母愛內涵。八(8)班的小品《媽媽,我餓了》以幽默詼諧的筆觸,帶觀眾“穿越”回母親的成長年代;學生會精心制作的采訪視頻《關于我的母親》,以學生視角捕捉媽媽們在生活褶皺里的溫柔與堅強——或是凌晨廚房的氤氳熱氣,或是深夜書桌旁的默默陪伴,每一幀畫面都凝結著平凡日常中的動人微光。
最令人動容的當屬八(7)班的母子同臺演唱。當媽媽們略顯緊張卻無比溫柔的歌聲,與孩子們清澈的嗓音交織在一起,舞臺上的燈光仿佛化作流淌的星河,將血脈相連的溫暖具象為可觸碰的聲波。而八(12)班以“中國母親花”萱草為靈感的合唱《萱草花》,則在傳統民樂的伴奏中,以“忘憂草”的意象寄托“報得三春暉”的赤子之心,悠揚旋律中,全場觀眾自發亮起手機燈光,如點點繁星匯聚成愛的銀河。
晚會在八(2)班的童聲領唱與手勢舞《聽我說謝謝你》中漸入尾聲。當大屏幕緩緩浮現“媽媽,我愛你”手寫祝福墻,全場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與歡呼聲——那些平日里羞于開口的深情,此刻都化作屏幕上跳動的字符,成為永不褪色的愛的證言。燈光漸暗時,禮堂中仍回蕩著此起彼伏的“媽媽,我愛你”,而母親們眼中閃爍的淚光,早已將這場晚會的溫度烙印進每個參與者的記憶深處。
這場持續近兩個小時的晚會,不僅是對母愛的集中禮贊,更是一次關于代際溝通的創新實踐。合肥一六八陶沖湖中學以藝術為媒,讓教育超越知識傳遞的維度,在情感共鳴中培育感恩之心。正如晚會總策劃老師所言:“舞臺的燈光會熄滅,但母愛如星辰永恒;今夜的擁抱會結束,但親情的紐帶將在歲月中代代延續。”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場盛會中讀懂母親的深情,讓“以愛之名”的感恩,不止于今夜的掌聲,更化為歲月長河中細水長流的陪伴與理解。(文:季婭楠/圖:吳佳欣、劉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