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18)
自稱是黃埔一期的倒霉鬼, 國軍少將——李昭良
李昭良(1899-1966),別號卻非(還有文獻記載號覺非,若非),湖南醴陵人。縣立高等小學堂及初級師范學校畢業。后曾任小學校長。
1923年冬到廣州,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1924年秋該校并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第六隊學習(同學錄中無照片)。
畢業后,分發軍校教導第一團見習,后任排長、連附,參加了兩次東征。后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第一團(團長張治中,后蕭有松)第一營(營長孫寶瑜)第三連連長 。
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連長,隨軍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8年,調任憲兵第二團(團長伍誠仁,黃埔一期)第三營中校營長。1929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對日妥協,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山東撤軍協定》,以承認日本在青島、山東的特殊權益為條件,換取了日本撤軍和同意國民政府接收青島行政權的承諾。同年4月,李昭良隨憲兵第二團由青島憲兵司令吳思豫率領抵達青島。同年11月,憲兵第二團調上海,后駐防江蘇溧陽。
1930年7月,調任第十師(師長楊勝治)第二十八旅(旅長陳明仁,黃埔一期)第五十五團團長,參加中原大戰。
1931年1月,第二十八旅改為第三師獨立旅(旅長陳明仁),同年3月,第三師獨立旅由潼關移駐陜西華陰,再次改番號為第三獨立旅(旅長陳明仁),第五十五團改稱第一團,李昭良仍任上校團長。7月,任第三獨立旅特別黨部籌備委員。此時,后來成為軍統大佬,在1949年的長沙起義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張毅夫(又名張嚴佛,與陳明仁、李昭良是湖南醴陵同鄉,據說和陳明仁少年時代就是同學)也在第三獨立旅,任政訓處長兼特別黨部籌備委員。
1932年6月,任第三師(師長李玉堂,黃埔一期)第八旅(旅長許永相,黃埔一期)上校副旅長,后兼任第三師特別黨部候補執行委員,監察委員。
1934年6月,奉命赴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恰恰就在李昭良離開部隊后,第三師第八旅在福建進攻中央蘇區時,遭紅軍殲滅,旅長許永相被蔣介石下令槍斃,師長李玉堂被降級,由中將降為上校。
1936年春,軍政部成立兵役訓練班,受訓一個月后,李昭良派任安徽蕪湖師管區(司令劉秉粹)上校參謀主任。
1937年春,新成立金陵師管區,李昭良隨司令劉秉粹調金陵師管區,仍擔任上校參謀主任。
1938年3月,陜西關中師管區正式成立,由籌備處處長張鼎銘(黃埔一期)任師管區司令,下轄四個團管區,李昭良任渭南團管區上校司令。
1940年冬,調任河南淮項師管區(司令徐冰)上校副司令,因司令徐冰暫未到任,李昭良曾代理司令。從1936年到1945年期間,李昭良一直從事兵役工作,升職較其他黃埔同學慢,在其后來寫的回憶文章《弊竇叢生的國民黨兵役》中,戲稱自己是黃埔一期的倒霉鬼。
抗日戰爭勝利后,河南淮項師管區被撤銷,李昭良調任河南軍管區少將附員。后返鄉定居,1949年參加了程潛、陳明仁領導的湖南和平起義。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湖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1966年病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