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槍林彈雨走出來的將軍們,在特殊環境下,形成了直率的性格。面對部下犯錯,通常會嚴肅處理。因此,不少工作人員聽聞哪個首長“不好相處”時,便在心里祈禱不要被分配過去。
向守志調任南京軍區工作后,先后有三位秘書為他服務,分別是:羊維忠、劉萬勤、趙挺。他們三人對向守志的評價都非常高,稱他對部下們非常寬容,不知情不怪罪。
軍區保密室有個新入伍的戰士,在首長的文件袋上作標注時,把“向守志”寫成了“項守志”。此事被向守志發現后,馬上叫秘書把保密員喊來。
作為一名在首長身邊工作的職員,怎么能犯如此低級錯誤?若是在戰爭年代,一個字都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從而造成重大事故災難。
當向守志詢問保密員時,保密員回答:“我不是故意寫錯的,只是順筆寫了順手的那個姓了。”顯然,這不是犯錯的理由。
保密員很是緊張,說話都怯怯的。向守志見保密員很年輕,便讓秘書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保密員原以為自己要背上一個處分,沒想到,這件事就算是翻篇了。
給軍區副司令員向守志開車的司機,有一次因為雨大,沒有聽司令員聶鳳智的調遣。原來,有一天,有位軍委老首長來到了南京,老首長的司機把人送到后,就把車停在了停車場。
沒想到,會議結束得很快,當老首長出來后,天降大雨。這時,聶鳳智看到不遠處有輛車,便招呼司機過來。聶鳳智想的是,先把老首長用軍區的車送走,省得在外面等車。
結果,聶鳳智喊了半天,車子紋絲不動。不過,這也不怪司機。當時,司機害怕車里進水,便把車窗都搖了下來,根本沒聽見。事后,軍區管理局的負責人,要對司機進行處罰。
向守志得知后,親自找聶鳳智說明情況。最后,這位司機免予了處罰。
在工作人員們的眼中,向守志首長非常平易近人。可年輕人卻不了解,這位溫文爾雅的將軍打起仗來,那是相當勇猛。
向守志17歲時,參加了紅軍。抗日戰爭中,他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副連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太行軍區第10團團長。向守志帶領隊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向守志曾回憶說:“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鬼子兵的飛機大炮。”
抗美援朝中,向守志改了名。當時,他擔任志愿軍師長,于1952年10月,指揮了著名的“西方山主陣地戰”,9個月殲滅敵人1.9萬人,擊落敵機52架,打壞坦克52輛。
盡管向守志當時的資歷尚且,但他的功績是相當拿得出手的。1955年,向守志被授予少將軍銜。對于別的將軍來說,首次授銜基本就是軍旅生涯的巔峰時刻,而對于向守志來說,似乎才是“起點”。
向守志后來擔任了導彈學院院長、戰略導彈部隊領導。從一個戰將,轉變為科技領域的負責人,這在高級干部中并不多見。
1977年,向守志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到1990年從軍區離休。期間,向守志還晉升為了上將軍銜。
在軍區,向守志非常重視“信訪”。在秘書們的記憶中,有很多關于向守志首長認真處理“信訪工作”的場景。
1970年,一位干部受到了錯誤處理,被取消了軍籍。這位干部心里不服氣,認為自己沒錯。于是,他于1974年開始了漫漫的申訴路。可等到特殊年代結束后,他的案子還沒有被平反。
這時,有人給他提建議,讓他給向守志寫信。向守志看后,馬上抽調得力干將組成工作組。經過調查后,發現當年對這位干部的處理,“是完全錯誤的”。在向守志的幫助下,這位干部恢復了軍籍,按照相應的規定安排離休。
向守志對待下面的人,很客氣。但也有令他發火,發怒的事情。
有一年,向守志去了大別山地區的干休所視察。結果,他還沒坐穩,就有一位老紅軍當著他的面哭了起來。
大別山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不論醫療、交通,還是保障條件都是很差的。老紅軍們在干休所生活,原本想著革命了大半輩子,可以安享晚年了,卻發現干休所的日子是那么“苦”。
不僅物質條件差,關鍵里面的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也不好。向守志聽到老紅軍的講述后,很少發火的他,一掌拍在了桌子上。
他先是批評了干休所的領導,覺得還不夠。于是,他叫來了干休所所有的職工開會,他怒批:“組織讓你們來為老干部服務的,不是要他們給你們服務,更不是讓你們來這里當官老爺的。”
隨即,向守志開始了徹底地整頓,不少人都被踢出了干休所。老紅軍們非常高興,紛紛寫信表達謝意。
1990年5月,向守志離休。2017年9月2日,向守志去世,享年10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