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與國內經濟轉型的雙重浪潮下,大眾財富觀念正經歷著顛覆性變革。資本市場震蕩加劇、職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疊加裁員潮與消費主義的雙重沖擊,越來越多人在財富保值增值的道路上舉步維艱,科學財務規(guī)劃成為亟待破解的時代命題。
年輕群體的財務健康狀況尤為引人關注。中國人民銀行2024年數據顯示,我國約70%的家庭存款低于20萬元,年輕儲戶呈現顯著兩極分化:32%的年輕人存款不足10萬元,9%存款低于1萬元,更有12%處于"零存款"狀態(tài)。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huán)境中,如何構建抵御風險的財務防線,已成為當代年輕人必須直面的重要課題。
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下筑牢財務安全感?怎樣通過系統(tǒng)規(guī)劃實現人生財富進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專訪了資深"財智心三維成長教練"楊顏澤。深耕金融領域多年,楊顏澤憑借扎實的實戰(zhàn)經驗,獨創(chuàng)"財智心三維成長"體系,致力于幫助年輕人突破財富認知壁壘,化解財務焦慮,實現財務能力、思維智慧與心靈成長的多維進階。
作為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實戰(zhàn)派財商導師,楊顏澤以自身逆襲經歷為藍本,將專業(yè)金融知識轉化為可落地的成長方案。其創(chuàng)立的"財智心三維成長"體系,已成功引領上千人開啟科學理財之路。作為"52周開心儲蓄活動"發(fā)起人,她帶領一眾粉絲累計實現超500萬元儲蓄目標,用實踐成果證明:系統(tǒng)化的財商培養(yǎng)與心靈成長,是當代年輕人穿越經濟周期、實現人生躍遷的有效路徑。
記者:您曾提到自己“放羊玩泥巴長大”,通過考學走出大山,又在而立之年時為陪伴孩子從零轉型。這種跨越城鄉(xiāng)、職業(yè)斷崖的經歷,給您帶來了哪些獨特的財富觀和人生哲學?
楊顏澤:我來自大山,父母是樸實的農民。母親常說:錢很重要但不是萬能的,沒什么比一家人整整齊齊、無病無災更重要。受母親影響,我一直認為金錢不是財富的唯一標準,家人相守、身體健康、內心平靜,都是財富。
父母每年會種好幾種莊稼,把收成分幾份,支撐不同的生活開銷,像小麥、亞麻籽是一家人的口糧,而大豆和玉米會賣掉來保障其他花銷。不管哪種作物,還會留下一部分作為來年的種子。受他們影響,我也喜歡用多元化的財富思維規(guī)劃收支,比如常用的三賬戶法,生存賬戶里留足6-12月的生活費,發(fā)展賬戶用于家庭中長期規(guī)劃,種子賬戶也是投資賬戶,實現家庭資產的增值。
記者:您曾實現了從負債到百萬存款的轉型,其中最關鍵的轉折點是什么?您的經歷對當下想突破困境的年輕人有何啟示?
楊顏澤:“我的生活由我創(chuàng)造,自己為自己想要的人生負責。”我覺得,所有轉變是從建立這個信念開始。
我和先生都是從農村讀書出來,掏空積蓄買了房,背上大量負債。當時我剛生完老大,為照顧孩子,辭去了駐外法語翻譯的工作。我希望一家人能夠在一起,但既要養(yǎng)孩子又要還房貸,先生只能繼續(xù)駐外工作,而我回到國內。我一直有記賬的習慣,2017年,我們全家年開銷在5萬元左右,那時銀行存款利率比較高,我就想,如果有150萬存款,靠利息就夠日常開銷了,先生就能回國工作,我們一家就能團圓了。便有了我“人生第一個100萬”的目標,也成為啟動FIRE計劃的萌芽。
為自己想要的人生負責,這種想法促使我從消極等待變?yōu)榉e極行動,一邊尋找能增加收入的新工作,一邊自學理財知識,搭建自己的理財系統(tǒng)。
當下很多人都很焦慮,對工作、生活不滿意。想改變,就要先搞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去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能否支撐。這是我提倡要“理財理心”的原因。理財不是簡單地打理錢財,而是通過對財務的梳理檢視當下,規(guī)劃未來。
記者:作為二胎寶媽,您在而立之年放棄前職業(yè)時,如何克服“家庭責任與事業(yè)風險”的雙重壓力?能否分享一下轉型期間最艱難但讓您堅持的決定?
楊顏澤:轉型期間,最艱難的是身邊的人不理解,連續(xù)幾個月沒有收入,但我堅持下來了,也走出了自己的路。
我選擇了保險經紀人的職業(yè)。當時我在的城市,對這個職業(yè)的接受度不高,我又是零底薪、零人脈開始,好幾個月都是零收入。身邊人不理解,覺得我太冒險。但我很清楚,這就是我想要的。做了選擇就要堅持,沒有人脈就去探索。互聯網時代萬物可鏈,我嘗試用了很多媒體工具,堅持輸出專業(yè)知識,讓更多人認識我、認可我,后來我也確實做到了,很多陌生客戶通過互聯網找到我給他們提供規(guī)劃服務,我自己也連續(xù)多年獲得保險行業(yè)全球百萬圓桌COT、壽險國際IQA榮譽,中國青年保險名家,也入圍了胡潤中國保險領軍人物榜單。
在給大家提供風險管理、保障規(guī)劃和家庭系統(tǒng)財務規(guī)劃的過程,和大家也逐漸變成了很好的朋友,很多客戶還開玩笑說我對她們的家庭財務狀況比他們的另一半還要熟悉,這是對我莫大的信任和財富,也是激勵我持續(xù)深耕和精進自己的專業(yè),以服務更多的朋友。
記者:作為“財智心三維成長”理念的提出者,您如何理解當代年輕人在財富管理與心理狀態(tài)上的關聯性?
楊顏澤:我認為,當代年輕人的財富管理與心理狀態(tài)呈現深度交織的共生關系,二者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影響整個生命階段的成長和生活幸福指數。
生活里的大部分問題都是財富管理的問題,核心依然是自我價值實現的問題。從現實來看,年輕人面臨的財富問題,本質上是心理狀態(tài)的外化。比如大眾價值觀里,財富是衡量個人價值的核心標準,但現實中很多人沒多少錢,也不知道如何賺錢,為了掩蓋內心的迷茫,有的躺平擺爛,及時行樂,有的帶著“賭一把”的投機心理選擇高風險投資,本質都是逃避,是用情緒化、短視化的心智模式管理財富,反而會形成“心理匱乏—行為偏差—財富損耗”的惡性循環(huán)。
如果用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管理財富,就更易區(qū)分“真實需求”與“欲望裹挾”,從而堅持儲蓄,建立可持續(xù)的收支邏輯,將財富積累視為自我價值和核心能力提升的結果。這種心態(tài)會激發(fā)內驅力,推動他們主動提升能力,形成“信念轉—認知升級—行為優(yōu)化—結果現”的正向循環(huán),實現財富良性增長,這也正是“財智心三維成長”的核心——讓財富管理回歸對“人”以及“生活本身”的滋養(yǎng),實現物質與精神的真正平衡。
記者:您從2018年開始踐行FIRE計劃,這在當時來說是比較超前的理念。能詳細講講您是如何從最基礎的存錢、梳理開支等方面一步步推進這個計劃的嗎?
楊顏澤:FIRE計劃是快速攢夠25年的生活費,然后每年靠4%的利息生活。這里有兩個關鍵要素:每年生活費是多少?如何快速攢夠25年的生活費?
這就要通過記賬梳理家庭支出結構,明確年度支出數據,確定FIRE儲蓄目標。FIRE雖然是財務規(guī)劃,但首要解決的還是心的問題,必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能知道它需要多少財務支持,接下來會自然開啟生意人的存錢模式,思考開源節(jié)流的策略并積極實施。那么,快速攢夠25年的生活費,就變成了如何提升自我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以及如何搭建自己的商業(yè)模式,收入增長就成了這一過程的順帶結果。這也是我提出“財智心三維成長”的原因,我們不是單純理財,而是要理財、理心、理人生。
記者:作為52周開心儲蓄帶領人,您帶領粉絲在7年實現了儲蓄額500W+。可以分享一些普通人能借鑒的儲蓄技巧和方法嗎?如何讓普通人養(yǎng)成長期穩(wěn)定的儲蓄習慣呢?
楊顏澤:關于存錢的技巧和方法,我總結為:改變存錢模式,巧用技法,用生意人的思維存錢,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根據我的觀察,大多數人的存錢模式是“收入-消費=儲蓄”,但如果我們永遠把消費放在存錢之前,就很難持久地實行儲蓄計劃。我建議采用“儲蓄=收入-消費”的模式,先存后花。這樣,儲蓄目標先行,收入到賬后立馬轉出10%~30%到獨立賬戶,能積少成多,也有利于養(yǎng)成儲蓄習慣,讓人更有存錢的動力。其次,為實現儲蓄目標,我們會思考如何開源節(jié)流。這更像“利潤=營收-成本”的生意模式,把儲蓄當成做生意,定好目標,用心經營,就會有意外收獲。
記者:在您看來,普通人在理財過程中最容易陷入哪些誤區(qū)?您是如何幫助他們糾正這些誤區(qū),樹立正確理財觀念的?
楊顏澤:大眾觀念里,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屬。但事實上,理財的本質是對財務進行合理規(guī)劃與安排,無論收入高低都需要理財。尤其經濟不寬裕的家庭,理財更加重要。通過梳理資產負債情況,合理規(guī)劃收支,才能清晰每一筆錢的去向,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合理利用有限的資金服務于想要的生活,并養(yǎng)成良好的財務習慣,提升賺錢和存錢的能力。
另一種誤解就是認為理財是為了“錢生錢”,容易盲目跟風購買高風險產品,造成重大虧損,甚至陷入騙局。正確的做法,是投資前充分了解產品的各項信息,做好風險保障措施,確保當前生活安穩(wěn)無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合理儲蓄和分散投資。
記者:“財智心”三維成長的概念很新穎,是在您的職業(yè)生涯中逐步形成的嗎?如何用這三者幫助普通人實現“理財理心”的閉環(huán)?
楊顏澤:在長期財務規(guī)劃咨詢工作中,我發(fā)現很多人的困境不僅在于財富管理本身,更在于其心智模式和內心擰巴的狀態(tài)。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將財富管理、心智成長和理想生活的規(guī)劃結合起來,引導他們拿回生活的掌控權,實現全面的成長。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我逐漸總結出了“財智心三維成長”的理念和方法。
這個理念,旨在打破傳統(tǒng)理財僅聚焦“錢生錢”的局限,引導更多人構建起自足人生的底層操作系統(tǒng),它融合財富積累、智慧提升與心靈滋養(yǎng),形成三位一體的成長模式,助力大家邁向“生存有堅實底氣、破局有強大能力、內心自足且幸福”的立體人生境界。
其中,財富作為生存的堅實后盾,為我們的生活提供物質基礎和選擇自由;智慧賦予我們破局的能力,讓我們在面對各種挑戰(zhàn)時能夠做出明智決策;心靈則是幸福的源頭,當我們內心充實、平和,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這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正向循環(huán)。在這個循環(huán)中,我們通過理財收獲的不僅僅是財富的增長,更是人生智慧的沉淀和內心的寧靜平和。
我堅信,踐行“財智心三維成長”理念,對每個人而言都將是一段充滿期待與驚喜的人生旅程。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并運用這一理念,實現財富、智慧和心靈的協(xié)同成長,在充滿變數的生活中筑牢安全防線,最終過上按自己理想方式和節(jié)奏生活的自足人生。
記者:現在裁員降薪風險加劇,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普通人很容易陷入“不敢花錢也不敢投資”的焦慮。在收入波動當中,您覺得應該如何建立財務的安全墊?
楊顏澤:很多人不敢花錢不敢投資,根本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對自己當下的財務狀況不清晰,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憂慮。
我提出的52周存錢法和其他金錢整理方法,本質上都是通過具體行動幫助大家在財務和心理上建立雙重的安全墊。52周存錢,就是每一周都以一定金額的儲蓄開啟,每周可以逐漸遞增,一年下來存儲52周,就是一筆可觀的資金。夢想清單,能幫我們明確生活目標和奮斗方向。通過記賬、金錢整理的方法,能讓我們對自己的資產、負債、收支等進行全面梳理和分類,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一來,即使面臨收入波動或突發(fā)狀況,確定的積蓄能給予安全感,對收支的清晰認知能讓我們及時調整消費結構,并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目標,更好地規(guī)劃資金,這就是財務和心理的雙保險。
當你能夠掌控生活,內心就會更加強大自信,有秩序且有力量,把更多時間和精力聚焦于生活的美好,聚焦于自我提升。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但作為有底氣、有勇氣的個體,卻能從容面對,甚至從中捕捉發(fā)展與成長的機遇。
記者:市面上強調“賺更多錢”的實用方法論,您為何會選擇將理心與財商融合?這種創(chuàng)新觀點解決了哪些痛點?
楊顏澤:我們要先解釋一下什么是“財商”。財商是指認識、創(chuàng)造、管理、應用財富的能力,它包括觀念認知、知識策略、行為行動三個方面。那些以“賺更多錢”為核心的方法論課程,本質是將金錢數字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過度簡化了賺錢的底層邏輯,不能啟發(fā)個人深入思考金錢與自我價值的關系,忽略了幸福的多元化。多年實踐告訴我,必須將理心和財商相互融合,一邊提升財商,一邊關注心理狀態(tài),實現全面成長。
兩者的融合能夠解決當下一些常見的痛點。
第一,重塑金錢的意義,認識到“金錢≠自我價值”。賺錢是改善生活的手段,而非人生的終極目標,避免被資本游戲規(guī)則裹挾陷入盲目內卷,留出更多時間和耐心培養(yǎng)底層能力,提升核心資本。
第二,拓展幸福的多元維度,認識到“金錢≠財富和幸福”。許多人認為有錢的人生才是財富人生、幸福人生,反而成了金錢的奴隸。我們追求的應是物質與內在精神的平衡,是安心幸福的生活方式。通過理心理財,建立內在的自我評價體系,不被外界的標準綁架,不被“賺更多錢”的欲望驅動,獲得財富之外的其他幸福體驗。
第三,激活內在生命動力。一旦將理心和財商結合,我們就會將賺錢目標與個人優(yōu)勢、興趣、目標相結合,通過行動和創(chuàng)造實現自我價值,讓人生不再是一場必須“暴富”的沖刺,而是探索和實現“可持續(xù)幸福與財富“的美好體驗,也就避免了“越賺錢越空虛”的悖論。
所以,“賺更多錢”是只給地圖不給指南針,而我將“理心和財商”融合,是希望帶大家破解扭曲的金錢價值觀,超越賺錢焦慮,學會平衡財富目標和內心需求,讓賺錢不再是一場對抗人性的苦役,而是一場符合心智規(guī)律的自我實現之旅。
記者:您認為當前年輕人面臨的最突出的財務焦慮和心理壓力是什么?
楊顏澤:據我觀察,當前最突出的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是職業(yè)發(fā)展的不確定性,既有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壓力又有35歲職場危機。第二是社交財務壓力和心理落差,網絡上充斥著人均存款百萬的精致生活,導致很多年輕人陷入攀比或自我否定,但現實存在很大落差,高房價、教育內卷、育兒費用等,讓年輕人被動選擇佛系單身和獨處,甚至放棄結婚生子,呈現“斷親式生存”的狀態(tài)。第三是收支不匹配,消費負債循環(huán)。當前,各項生活成本持續(xù)上漲,但工資沒有同步提升,甚至裁員降薪風險加劇,還要刻意維持“精致體面”的生活,導致很多人收不抵支,超前消費,陷入以貸養(yǎng)貸的負債循環(huán)。第四,既無儲蓄又缺乏財務規(guī)劃意識,許多人抗風險能力很弱,又寄希望通過理財、副業(yè)、炒股等快速賺錢,反而被割韭菜。
記者:對那些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感到迷茫,不知如何規(guī)劃財富的普通人,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您希望通過分享經驗,給他們帶來怎樣的改變和啟發(fā)?
楊顏澤: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真正的財富自由始于心理資本的積累。
當我們明確了目標和價值觀,明確了想要的生活,就不會為短期波動而焦慮內耗,而是制定行動計劃,從小事做起,專注于提升自己的認知、智慧和技能,聚焦生活中的美好,不斷地為他人提供價值,創(chuàng)造美好。這個過程中,財富自然會以合適的方式到來。
理財本質就是理生活,而理心是理生活的前提。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賺再多的錢,也不會感到滿足,更談不上自由和幸福。財富規(guī)劃是手段不是目標,獲得內心平靜和喜悅才是真正的成功。內在的滿足和豐盛,才能帶來外在的富足和自由。
記者: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您想傳遞給年輕人的信念,會是什么?
楊顏澤: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天賦,遵從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不斷探索,找到你最擅長和熱愛的領域并全身心投入,越早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