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昨天騰訊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報,八姐覺得吧,這份財報只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騰訊傲嬌地告訴大家,雖然AI是我們的一號戰略,雖然我們一個季度花幾百個億去砸AI,但依然不影響賺錢的速度,大家莫要擔心。
而簡單讀讀騰訊的財報就會發現,騰訊堪稱可怕,因為擁有全中國最大的用戶池和流量池,即便廣告收入克制增長,其仍然可以在降低成本、營銷開支下,保持收入和利潤的超預期增長。哈哈,感覺騰訊在暗戳戳地點阿里啊,別瞧你因為AI從谷底爬起來了,但包袱重啊,跟我比,還差得遠呢。
騰訊將自己這一季度的增長歸結為AI對效果廣告和游戲的拉動,這個其實很難衡量。不過八姐覺得吧,騰訊游戲最近的大幅增長應當才是拉動增長的最大功臣,AI的作用的應當還得放長遠來觀察。
不廢話,下面來詳細說說騰訊的財報。
1,騰訊的營收增速為三年來最高。
財報顯示,第一季度,騰訊營收為1800億元,同比增長13%。這也是繼去年第四季度后,騰訊營收增速再度躍升為兩位數。與此同時,這一增速也是過去三年的最好增速。
2,騰訊游戲是拉動增長的最大功臣。
雖然騰訊一直在輿論中試圖降低游戲對公司的重要性,但游戲業務依然是騰訊的核心業務,也是毛利率高的現金牛業務。過去三年中,騰訊整體營收增長的萎靡,也是因為游戲業務受版號等影響一度下滑。
而從去年第二季度起,騰訊游戲開始復蘇,并在今年第一季度增速創下了近四年的新高。財報顯示,騰訊游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其中,本土市場游戲收入429億元,同比增長24%,環比增長29%;國際市場游戲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23%,環比增長4%;
同時,游戲業務所在的“增值服務”分部,在騰訊收入的占比也上升了2個百分點。
而騰訊也預計游戲業務依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騰訊高管稱,去年騰訊開始對國內一些大型游戲的管理方式做了一些調整,包括運營策略和團隊安排。這些調整已經開始顯現出我們預期的效果。同時,AI技術對大型競技類多人游戲的幫助非常明顯。
另外,騰訊認為,自己在第一人稱動作類游戲(FPS)上的布局,也會在未來一段時間拉動游戲收入增長。比如,《三角洲行動》日活躍用戶(DAU)突破1200萬。
3,騰訊廣告收入增速達到20%。
第一季度,騰訊的營銷服務收入依然保持了較為高速的增長——收入同比增長20%至人民幣319億元。騰訊方面稱,廣告增長主要由于廣告主對視頻號、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廣告庫存的強勁需求,得益于用戶參與度提高、廣告平臺持續的AI升級以及微信交易生態系統的優化。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表示,橫幅廣告的點擊率約為0.1%。信息流廣告的點擊率約為1.0%。AI加持后,騰訊看到某些廣告庫存的點擊率可以提高到3.0%。
對比過往幾個季度,實話實說,騰訊這一季度的增長也并不是太驚艷,騰訊高管也認為,廣告收入處于增長的區間內,他們甚至并不希望廣告收入加速增長。顯然,騰訊也是為了保證用戶體驗。
其稱:“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離區間上限太近,那么我們可能會花更多時間增加現有產品的廣告負載率,或者放慢針對我們新的AI產品部署廣告,真正專注于優化用戶使用時間和用戶體驗,而不是試圖突破區間上限。”
所以,你看,騰訊還沒有完全撒丫子無底線地賺快錢呢,收入增加就這么多,沒得比啊。畢竟,人家微信的月活用戶高達14億。
4,騰訊金融和騰訊云還是有點拉胯。
與其他業務相比,騰訊金融和騰訊云的增長還是有點拉胯的。財報顯示,第一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5%,環比下滑2%。不過,騰訊也在財報中表揚了這部分業務的盈利改善——毛利率由去年的46%提升到了50%。
5,騰訊AI投入大幅增加,自信算力已經備好。
不得不承認,從此次財報的措辭來看,AI已經成為了騰訊的1號戰略。而騰訊也在AI方面投入頗大。財報顯示,騰訊這一季度的資本開支為275億元,較去年同期幾乎翻了一倍,加上上個季度的366億元,兩個季度就花費了631億元。而這一支出主要是用來投資AI了。
而馬化騰則稱,騰訊已經儲備了相當數量的芯片,這些芯片一方面可以支撐快速產生收益的廣告和內容推薦產品,另一方面也在未來數代大語言模型的訓練中“夠用”。
同時,對于AI在騰訊應用,馬化騰也做了闡述。他認為,Agentic?AI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Agentic?AI,比如“元寶”;另一類是微信生態里的?Agentic?AI,它能連接社交關系鏈、通訊與社區能力、公眾號和視頻號等內容體系,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小程序。而從商業模式角度,廣告業務是AI在微信生態中最直接受益的領域。
6,巨額投入AI后,騰訊盈利依然增長很快。
雖然騰訊在AI領域投入了巨量資金,但這似乎并未削弱騰訊的盈利能力。財報顯示,第一季度,騰訊毛利潤為1005億元,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11%,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率收入來源(包括本土市場游戲、小游戲、視頻號及微信搜一搜等)的增長貢獻, 以及支付服務及云服務成本效益的提高。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3%提升至56%。
同時,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為613億元,同比增長22%。雖然,對比之前,這已經是過去兩年多以來騰訊最低的利潤增速,但在巨量投入AI的背景下,利潤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也是相當不錯的平衡了。
事實上,試圖降低AI對利潤的增長影響,縮小收入與利潤增長的差距,是騰訊最希望對資本市場傳達的信息。
一方面,高毛利的業務收入增長拉高了騰訊的利潤率,另一方面,騰訊也在越來越摳,比如,降低了成本和營銷開支。
比如,財報顯示,第一季度,營收成本為795億元,同比增長5%,環比下滑3%,騰訊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為79億元,同比增長4%,環比下滑24%。這兩項支出的增長均遠低于收入增長,在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下降。
顯而易見,自己就有巨大的流量池和用戶,騰訊發現,自己沒有必要再對外花多余的錢買量,這利潤不就蹭蹭地漲上去了么?
7,再度給“微信電商”潑冷水。
微信電商特別是視頻號電商,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不過,騰訊高層似乎一直對電商持審慎的態度,并給外界的猜測和熱情潑冷水。
昨日,騰訊發布全員信,涉及WXG事業群調整,主要包括成立電商產品部,負責微信內交易模式的探索。而劉熾平則稱這一點上組織調整是小范圍的,只是因為團隊規模擴大,才將其獨立,不代表業務方向或策略的重大調整。
與此同時,騰訊雖然稱電商交易額出現了強勁增長,但拒絕透露具體數字。劉熾平也稱,騰訊不會對電商設定硬性的KP,并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項目,首要任務是改善購物體驗并建立生態。
8,騰訊員工數略有下降。
截至第一季度,騰訊共有員工109,414名雇員,同比增加約4700人,較上一季度卻減少了約1100人。這也表明,騰訊在人員擴張上依然采取了較為保守的策略。
這其中可能涉及了大量校招后,人員的調整和新陳代謝,另一方面,也因為AI戰略下,騰訊更傾向于招收高水平的工程師。比如,劉熾平就稱,AI工程師的成本較高,因為具備AI專業技能的工程師工資普遍較高,但這更多是人力成本結構的問題,而非員工數量的增加。
ok,騰訊的財報就說到這里吧。
不得不說,騰訊還是挺可怕的,雖然砸了這么多錢在AI上,雖然并未開足馬力搞廣告收入,但依然不影響賺錢的速度啊。你們說是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