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掌上張家界5月12日消息,近日,有媒體報道焦柳鐵路禾家村至張家界北區間宋家灣村路段多次發生人員橫越鐵路被火車撞致身亡的情況,對此,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公司張家界工務段做出回應:
相關媒體報道基本屬實。一直以來,對焦柳鐵路禾家村至張家界北區間宋家灣村路段多次發生路外傷亡事故,鐵路部門高度重視,先后采取了加裝安全提醒標識、加強司機嘹望鳴笛、引導村民穿越就近涵洞、開展路外安全宣傳等措施,盡力防止路外事故發生。
記者在宋家灣村逐戶走訪核實,多年來,已至少有17人在焦柳鐵路宋家灣村段被火車撞致身亡。
湖南省張家界市宋家灣村,一條穿村而過的焦柳鐵路,在47年間吞噬了至少17條生命。2025年4月6日,15歲的殘障留守女孩宋玉瑩在鐵軌上殞命,成為這一“死亡路段”的最新犧牲者。面對輿論拷問,鐵路部門終于宣布將于6月啟動防護柵欄安裝工程。然而,一條需要以17條人命為代價才換來的“安全整改”,暴露的不僅是基礎設施的滯后,更是社會治理中“人命成本”的冰冷計算。
焦柳鐵路作為上世紀70年代“三線建設”的戰備鐵路,其設計以“靠山、隱蔽”為原則,線路穿山越嶺,彎道和隧道密集。在宋家灣村,鐵路直接將村莊一分為二,村民上山耕作、日常出行均需橫跨鐵軌。然而,這條時速120公里的鐵路,在建設初期既未設置防護柵欄,也未預留足夠安全距離。部分村民的住宅距鐵軌僅0.8米,形成“人鐵混居”的險局。
更令人痛心的是,此類設計缺陷早已埋下隱患。自1980年代起,該路段事故頻發,鐵路部門長期以“歷史遺留問題”為由推諉責任,其治理邏輯充滿矛盾。
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普速鐵路安全保護區應設12米,但焦柳線因建設年代早,既未達標,也未封閉。鐵路部門辯稱“時速120公里以下無需強制封閉”,卻忽視山區彎道制動難度遠高于平原的事實。類似廣深鐵路等干線早已安裝高1.9米護欄,而焦柳線防護長期缺位,暴露治理標準的雙重性。
鐵路部門曾測算,宋家灣村需修建18座天橋或涵洞,成本遠超預算;而村民搬遷費用更是“天文數字”,這種“成本優先”思維導致整改一拖再拖。2024年,張家界工務段僅投資26.5萬元用于2.5公里防牛欄施工,而對人命關天的防護柵欄卻遲遲未動。
地方政府與鐵路系統的權責模糊地帶,成為推諉塞責的灰色空間,鄉村道路規劃缺失、留守群體監護真空、特殊人群關懷機制失靈,這些系統性缺陷被通通推給了“村民安全意識淡薄”。
其實,裝警示牌、開展護路宣傳等措施治標不治本,村民稱:“警示牌掛了幾十年,但繞路太遠,誰管?”鐵路部門將安全簡化為“數據合規”,卻無視村民實際生存需求。17名遇難者中,殘障者、兒童、老人占多數,他們的生命安全在治理優先級中被邊緣化。
宋家灣村的17條生命,不應成為社會治理惰性的注腳。若每一次整改都需以人命為代價,則所謂“發展”不過是權力的傲慢與制度的失靈。賈誼曾言:“教導者不引其正道,則禍患無窮。”今日之鐵路安全,亦需以生命為尺,重塑治理的價值排序——唯有將“人命重于成本”刻入制度基因,方能讓鐵軌真正成為連接遠方的紐帶,而非吞噬生命的黑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