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除了電動化之外,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智能化。智能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智能座艙,一個是自動駕駛功能。
而不管是智能座艙,還是自動駕駛功能,其核心元件,其實還是芯片,一顆叫做座艙芯片,一顆叫做自動駕駛芯片。
但告訴大家一個較為嚴峻的消息,那就是不管是座艙芯片,還是自動駕駛芯片,我們都嚴重依賴進口。
自動駕駛芯片方面,其實會好一點,國內企業的份額已經達到了40%左右,有征程、華為海思等芯片,還有小鵬、蔚來等使用自研芯片,國產對外依賴減少了。
如上圖所示,這是2023年的數據,其實2024年會更好一點。當然,目前國產替代的更多的還是在相對低端一點的車型上,一些高階的自動駕駛,更多使用英偉達芯片,但情況已經是越來越好了。
但是在座艙芯片上面,我們的形勢就更加嚴峻了,按照佐思汽研的統計,2024年智能座艙SoC國產化率只有10%左右,另外的90%使用的都是國外的芯片。
這10%中,主要還是因為鴻蒙智行系列,使用了大量的華為芯片,除此之外,幾乎就沒太多國產座艙芯片使用在新能源汽車中了。
特別是一些高端一點的車型,全部采用的是高通的座艙芯片,幾乎沒有例外。
當然,另外還有芯馳科技、芯擎科技等為代表的國產廠商正快速崛起,但在份額上,幾乎可以忽略。
我們都知道,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在高速發展,所以座艙芯片,其實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芯片,就像手機中的Soc一樣重要,決定了車機系統的流暢性等等。
如果整個市場還是像手機芯片一樣,被國外的企業壟斷著,那對我們而言,不僅僅是每年花大量成本進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別人卡著我們的脖子。
所以,接下來希望國產企業們,能夠更努力一點,多點突破,別像智能手機一樣,芯片上面被國外的企業卡著,最后只能乖乖的被收割,沒有反抗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