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夏萍
5月15日,鄭州市正式進入汛期。根據氣象部門研判分析,預計今年我省汛期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偏多、氣溫偏高,降水分布不均,旱澇風險疊加,旱澇并存、旱澇急轉風險較高。
記者從鄭州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該局立足“防大汛”,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積極推進城市積水點治理,加快排水管網、雨水泵站、排水明溝(暗渠)建設或改造升級,持續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全力保障城市運行安全。
精準發力:積水點治理打出“組合拳”
按照“因地制宜、一點一策、分類整治”的原則,鄭州市城管局采取短期應急管控措施和長期治理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推進主城區城市道路積水點治理工作。
截止到目前,已完成南三環片區、紫荊山路人民路交叉口等積水區域治理186處,今年6月底前將完成商都大道明理路交叉口、東三環經南三路交叉口等6處積水區域治理;同時加快北部楊金明渠、南部渠南路排水管網、西部廟灣水庫、東部七里河分洪等工程建設,疊加主城區積水點改造同向發力,最大程度降低積水風險。
根據往年汛期經驗,城區內還存在涉及鐵路低洼涵洞等易澇積水點20處,城管部門將按照“一點一策”臨時度汛管控方案加強汛期管控措施。如果出現新的積水問題區域,城管部門將在積水消除后,復盤查找原因并謀劃治理措施。
分步攻堅:排水管網改造暢通“城市血脈”
鄭州市城管局排查市內五區及鄭東新區排水管線約6361公里,全面掌握排水管網(包括渠、涵)的類別、平面位置、埋深、高程等信息,并形成排水混接點、排水戶與戶點、瓶頸與斷點等專題成果,為后續管網運維、改造、檢測等工作提供詳實依據。
結合目前城區老舊排水管網現狀和管網運行實際情況,鄭州市城管局按照“先急后緩、先干后支”原則,以“雨污分流、各行其道、污水入廠、雨水進河”為目標,制定了《鄭州市排水管網能力提升工作專案》,分批次逐步完成道路排水管網提升改造。
鄭州市主城區先后實施了南三環、潁河西路、同樂路、齊禮閻西路等共計約70公里排水管網提升改造,健康路、杜嶺街、汝河路等約10公里排水管網提升改造正在進行中,茂華路、交通路、豐樂路、英協路、沁河路、香山路、國基路等20條道路已列入改造計劃。
樞紐升級:雨水泵站擴容激發排澇“硬核動力”
作為城市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雨水泵站承擔著排雨水、防內澇的重要任務。它通常設置在城市低洼地區或易澇區域,將收集到的雨水提升至更高的水位,再通過排水管道輸送至下游或處理設施。
為提升汛期特別是強降雨期間城市排澇能力,鄭州市城管局實施了城市雨水泵站提升改造,近年來累計新建雨水泵站31座,升級改造泵站35座?,F有城區泵站總計166座,其中,雨水泵站140座,抽排能力提升至87.7萬立方米/小時。
清淤煥新:排水溝渠貫通舒活“城市經絡”
據了解,鄭州市主城區雨水除小部分區域通過枯河排入黃河外,其他均通過賈魯河及其支流金水河、七里河等13條河流排入淮河,同時城區還有現狀明溝(暗渠)共33條116公里,在汛期排水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了提高城區現狀明溝(暗渠)排水能力和防洪標準,鄭州市城管局對排水明溝(暗渠)開展了清淤疏挖,并推動明溝建設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現狀排水明溝(暗渠)全部疏挖任務,李月莊明渠、古滎明渠等明溝已建成,西干渠、楊金明渠、瓦屋李明溝等工程建設正在推進。
立體布防:“三防并舉”織密應急安全網
為保障汛期應急響應和雨情應對能力,鄭州市城管局堅持“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并舉:“技防”方面,建成了城市內澇監測預報預警系統,覆蓋視頻信息11297路,監控點位415處;“人防”方面,組建了包括市政、環衛、燃氣、自來水、綠化等81支共4625人的防汛應急搶險隊伍,組織多場景防汛演練18次;“物防”方面,全系統共儲備移動泵車72臺(小時抽排能力達到8.1萬方),發電機147臺,救生衣3900余件,防汛沙袋9.5萬余個。
下一步,鄭州市城管局將錨定安全度汛總目標,堅持“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并舉,“宣傳、教育、引導”預防應對,“汛前、汛中、汛后”全程管理,“工程、應急、避險”應對措施,“體制、機制、制度”全力保障,“指揮員、戰斗員、服務員”責任意識,保障城市和市民平穩度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