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薛婧)自今年2月以來,平房區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針對企業“失信易、修復難”問題,創新推出“兩同一無”聯動機制(同時告知信用修復、同時為企幫辦代辦、無感即時信用修復)。近期,該局聯合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管理服務中心,通過精準排查、定制服務、流程再造,實現信用修復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首批4家高頻失信企業正式移出失信名單,修復周期從原本7天壓縮至3天,為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注入“信用動能”。
針對轄區交通運輸、大件物流企業因異地違規受罰、修復流程陌生等共性問題,平房區營商局組建跨部門工作組,依托“信用中國”及地方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企業信用數據進行拉網式排查,精準鎖定6家高頻失信企業,梳理出跨省市行政處罰記錄120余條。針對企業“異地受罰不知如何修復”的困境,工作人員建立“一企一策”專屬信用檔案,開展“一對一”上門走訪,提供政策解讀、材料準備、系統申報全流程指導。某物流企業因多地超限運輸累計被處罰,納入高頻失信名單后經營受限,在工作組指導下提交信用承諾,僅3天即完成修復流程,重獲市場準入資格。
“兩同一無”工作機制,即在執法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時“同時告知信用修復渠道”,企業提出申請后“同時啟動幫辦代辦服務”,通過數據互通實現“無感即時信用修復”。工作組整合住建、交通等多部門資源,組建政策解讀組、技術指導組、服務保障組,為企業定制“處罰整改—信用承諾—修復申請”全流程方案,打通跨區域信用信息壁壘,實現“處罰即告知、失信即提醒、期滿即修復”的閉環管理。相較于傳統修復模式,新機制將材料準備時間壓縮60%,線上審批效率提升40%,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平房區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實現交通運輸企業信用修復知曉率100%,推動行業信用優良企業占比顯著提升,讓信用“軟實力”成為營商環境的“硬支撐”。下一步,將持續完善“兩同一無”機制,拓展應用場景至更多行業領域,構建覆蓋事前信用承諾、事中分級監管、事后修復提升的全周期信用管理體系,為企業健康發展營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