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市場監管局近年來通過多項創新舉措,不斷探索構建了多元化、便捷化的企業信用修復機制,為企業打開信用修復“任意門”,有效幫助企業重塑信用、紓困解難,優化營商環境。
該局自2023年以來,在全省率先實施“雙書同送”機制,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提供《信用修復告知書》,明確了修復條件、修復流程、修復路徑和最短公示期,并對當事人在最短公示期滿后未進行信用修復的,通過電話、微信、上門服務等方式再次提醒當事人及時進行信用修復。同時強化政策指導,引導市場主體主動糾正失信行為,避免信用受損程序升級。截至目前,該局主動提醒市場主體342家,靠前服務,做到依法監管與主動服務的有效銜接,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該局聯合縣發改委、政務服務和大數據中心,將信用修復納入“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打造信用修復2.0升級版。實現“一窗受理、一站辦理”“一網通辦、幫辦代辦”,提升企業信用修復便利性,企業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多部門并聯審批,同時向多個失信行為認定部門提交修復申請,實現“一次受理、一站辦結”,將原本需“跑兩次、費3天”的流程壓縮為“零跑腿、即時辦”,顯著提升便利性。
針對新設立企業或初次失信主體,且主動修復信用意識較強,為鼓勵失信主體重塑信用,對初次逾期未年報的市場主體且能主動自新、自我糾錯的失信主體,該局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原則,開創“便捷式”信用修復通道,推行“容缺受理”,及時幫助企業重塑信用,減少因失信為企業帶來的麻煩。例如,鶴壁市康眾食品公司因未及時年報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市場監管局在核實其主動糾錯意愿后,先行將其移出名錄,后續補全材料,最大限度減少失信對企業經營的負面影響。
針對異地行政處罰導致的信用修復難題,浚縣與淇縣等地建立“信用修復協作機制”,通過數據共享和“綠色通道”,實現跨區域“零見面、網上辦”。例如,浚達某運輸公司因異地處罰需修復信用時,材料通過線上推送至淇縣交通運輸局審核,企業無需往返奔波,高效解決異地信用修復堵點。此外,自2025年3月24日起,市場監管總局正式上線運行市場監管信用修復全國統一平臺,實現了“統一入口、異地修復”,向經營主體提供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違法失信信息的查詢和信用修復服務,實現一鍵獲取違法失信信息,一鍵申請市場監管部門信用修復。該局將借助統一平臺這一契機,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復服務。
該局在出臺“兩書同送”告知修復制度后,主動與企業保持網絡聯系,通過微信受理法人的信用修復材料后,即時進行信用修復,提前結束行政處罰信息公示。
在行政服務大廳、鄉鎮基層所等設立“信用修復服務驛站”,提供信用知識宣講、業務咨詢、修復操作培訓等“一站式”服務。針對不同失信類型企業,分類指導其完成行政處罰修復、移出異常名錄等,并推行“即申即辦”模式,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效能。
這些措施不僅幫助企業快速恢復信用,還通過優化流程和強化宣傳,推動企業從“被動修復”轉向“主動合規”。未來,浚縣市場監管局將借助市場監管總局新上線運行市場監管信用修復全國統一平臺,信用修復服務進一步下沉至鄉鎮,持續營造“知信、守信、用信”的市場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信用支撐。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