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西海景區,前身為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始建于1958年的柘林水力發電工程。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總規劃面積495平方千米,是一處山岳湖泊型特大景區。
云居山古時稱歐山,因戰國時期楚國大將歐岌為保護國主避難,進入此山修行得道而成名,唐代后期更名為云居山。
景區內第一大河流是修河,源于幕阜山南麓,流經銅鼓、修水、武寧至永修山下渡與潦河會合,在吳城與贛江會合流入鄱陽湖,柘林湖匯水區城9340平方千米。
1958年,開始在修河中游攔河建設“柘林水力樞紐工程”。1962年,因國家經濟困難停工緩建。1970年,工程復工續建。1972年,工程建成,形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土壩,水電站首臺發電機組投產發電。
廬山西海景區地處九嶺山脈東端,區域內以丘陵坡地為主,最高峰高山尖海拔969.4米。三、四級階地內平原和山嶺交錯,形成近東西走向的復式斜谷。
地質構造總的特征是緊密褶皺上隆及相應的斷裂和伴生的次生構造,造成老地層變質,風化剝蝕,中生代地層缺失,或埋藏較深,或風化夷平。兩岸主要屬第四系全新統沖泥沙及礫石,間夾中更新統網紋紅土、礫石及下更新統種細砂、砂礫、亞粘土,呈典型的侵入巖地質構造。
由于河流長期沖刷,形成了獨特的河谷地形,沿途有經億萬年沖刷而形成的流泉飛瀑。云居山部分峽谷高深,多奇峰怪石。
湖泊島嶼眾多,水域面積達308平方千米,是江西省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泊。柘林大壩攔截修河形成了廬山西海,平均水深45米,蓄水量豐富,湖面分布著8000余座大小不一的島嶼,在萬頃碧波中如同星羅棋布的海上小島。
廬山西海景區主要由西海湖區和云居山片區兩大板塊組成,包括柘林景區、巾口景區和云居山景區,主要景點有云居島、女神島、箬溪島、西海之星、明珠島等多處。
-柘林景區:主要分布于柘林湖的東部,眾多島嶼呈帶狀緊密排列。司馬游客中心位于西海南岸,是游客乘船游覽的重要樞紐。
云居島在司馬游客中心西北部,有云居塔、西海閣等景點。女神島位于云居島西側,以西海女神愛情故事為主題,有女神廣場、不走亭等景點。
西海之星在女神島東北部,有99米高的玻璃觀光塔。箬溪島處于西海之星西南部,有箬溪樓、孔雀園等。桑田島位于箬溪島東北部,以農耕文化為主題。此外,將軍峽內有桃花溪漂流、吳王谷、9D玻璃天橋等景點。
-巾口景區:分布于柘林湖北部沿岸區域,緊鄰永武高速巾口出口處。巾口水世界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上主題樂園,有水上蹦極、水上兒童樂園等娛樂項目。
花千谷景區占地面積3平方千米,由熱帶風情園、紫薇花園、薰衣草園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四部分組成,還有滑草場、迷你卡丁車游樂場等游樂設施。
-云居山景區:位于柘林湖的東南方向,蓮花城位于山間寬闊平原,因四周山峰像蓮瓣得名,是人文佛教景觀集中地,真如禪寺就位于此。
真如禪寺是佛教禪宗曹洞宗發祥地,為全國漢傳佛教三大樣板叢林之一,從東至西依次為山門、虛公塔院、明月湖、虛云紀念堂等。此外,云居山景區還有白水大瀑布、百花谷等景點。
廬山西海陸地森林覆蓋率達98%,主要植被類型有亞熱帶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等,有木竹類、野生中藥類等植物數百種,珍稀樹木有伯樂樹、柳杉等。動物資源豐富,有狼、狐、鹿等野獸,鷺鷥、白鷺等野禽,以及小天鵝、白鷴、穿山甲、小靈貓等珍稀保護動物。
1985年5月,云居山向公眾開放。1999年,柘林湖開始進行全面旅游開發。2000年4月,柘林湖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12月31日,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被列為國務院第六批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011年8月,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更名為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2016年8月,廬山西海被評為“國家濕地公園”。2020年12月,廬山西海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