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剛結束,印度這邊又開始整幺蛾子了,印度情報局局長拉納當著70國外交官的面,宣布這次印巴沖突是印度勝利了。
還表示了這次沖突展現出了印度對巴基斯坦的絕對軍事優勢,還展現了印度軍事協同力量的應用和印度國產武器的有效性,可現實是怎樣的,想必了解印巴沖突都知道怎么回事,小編就不明說了。
從印度情報局長的這番話,可以說是只說好,不說壞,就是想大肆宣揚印度的軍事實力強,而那之前被打下來的六架戰機事實,卻是絲毫不提。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國產武器到底是什么,這次印巴沖突好像并沒有看到什么印度國產武器,就這還沒完,在印度對外宣傳之后,扭頭就向土耳其展開了報復。
宣揚印度大獲全勝?
前一陣子印巴沖突干得挺激烈,從5月7日凌晨開始,印度國防部那邊跳出來說自己搞了個“朱砂行動”,導彈對著巴控的克什米爾地區招呼上了,對外卻說是反恐,可實際上就是沖著巴控區的軍事點去的,據說打了9個地方。
對此,巴別這邊反應也挺快,不光攔住了導彈,更狠的是說自己在隨后的36小時內跟印度的80架次戰機過了招,更是打下來了好幾架飛機。
可還沒等兩邊消停下來呢,印度這邊的情報局局拉納又跳了出來,直接當著70國外交官的面,表示印度軍隊大獲全勝,協同作戰能力強,國產武器有效性厲害,這話聽著確是挺提氣的。
但是之前被巴基斯坦打下來的戰機呢,印度官方怎么絲毫不提呢?再說說他口中的“國產武器有效性”,這個國產武器到底是啥,難不成是那個光環都快掉沒了的“光輝戰機”?
不難看出,印度搞這一出,就是專挑自己的好說,而那些不好,沒臉提的都給藏起來了。
掉頭針對土耳其
印度這單方面的言語并沒有吸引太多人的注意,眼看沒有太大成效,印度立馬就掉頭去找土耳其的麻煩了,這話說回來,土耳其跟印度又有啥瓜葛?
其實在印巴沖突最激烈的那幾天,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這兩個國家,可沒少給巴鐵撐腰。
土耳其不光派出了C-130大力神運輸機給巴基斯坦運送軍火,還仗著自己北約成員的身份,在背后給法國使絆子,想方設法拖延法國向印度交付“陣風”戰機。
外交上更別提了,土耳其是直言不諱,公開支持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立場,指責印度單方面改變現狀,土耳其這一弄,梁子算是結下了。
莫迪畢竟在外都是叫他“三哥”,這口氣他肯定咽不下,于是就把報復的手段搬到了臺面上。
印度每年都要從土耳其進口海量大理石,差不多占了印度大理石總進口量的七成,這下印度大筆一揮,這生意不做了,你們土耳其的大理石,我們不要了,意思簡單明了,就是想在經濟上敲打敲打土耳其,他們嘗嘗支持巴基斯坦的“滋味”。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和土耳其那點貿易額,擱在兩國經濟問題上,并算不上什么大事,印度想靠著這點石頭讓土耳其元氣大傷,恐怕多少還是有點不現實。
與其說是印度想讓土耳其元氣大傷,不如說是印度想表明,土耳其支持巴基斯坦,讓印度感覺到不高興了,可能也就這么回事。
但這還沒完,印度這邊說翻臉就翻臉,對土耳其那是毫不含糊,可是幾乎在同一時間,印度對中國的態度,卻就顯得異常“克制”,甚至還有點乖巧。
就在印巴鳴金收兵的第二天,5月11日,中國民政部那邊不緊不慢地公布了藏南地區第五批增補地名,不多不少27個,這個時間點選的,那可真是恰到好處,仿佛算準了什么。
中方態度不一樣
按照常理,印度這時候肯定會跳出來抗議幾聲,甚至印度的外交部都可能派人跟你掰扯半天,可這次,印度官方層面出奇的安靜,幾乎沒有啥公開的強烈回應,選擇了“冷處理”。
這就讓人很納悶了,印度這唱的是哪一出?為何對土耳其大動干戈下手挺狠,對中國就這么安靜呢?
其實這事還得從戰場和實力上來找答案,就看這次印巴沖突,雖然最后雙方在5月10日達成了?;鸸沧R。
但有分析認為,這場從“朱砂行動”到巴方“銅墻鐵壁”反擊,再到戲劇性?;穑嗌儆悬c為各自國內政治服務的“默契表演”成分,連?;鹫勁卸伎桃饣乇芰恕队《群佑盟畻l約》這類核心爭議。
這次巴基斯坦軍隊手里亮出的家伙,那大部分都是中國制造的,殲-10CE戰機在實戰的表現可以說是讓新德里方面心里發怵,畢竟印度被打下來的戰機可不是玩笑話。
空中有殲-10CE、梟龍,配備著各種精確制導彈藥,地面上有紅旗-9P遠程防空、紅旗-16CE中程防空,以及155毫米車載大炮、新型主戰坦克等等,這些裝備聯合成的作戰體系,那可不是印度能夠硬碰硬的。
這些裝備在實戰中能夠發怵的效能,估計莫迪政府心里門清,雖然說印度方面嘴上還在硬撐“勝利”,但是心里對這套體系的忌憚,那可是實打實的。
既然巴基斯坦能夠把這些裝備運用起來,取得一定戰果,本身就說明了問題,而且印度之前被擊落的幾架飛機,現在都不敢承認,很顯然莫迪心里是有數的。
印度外交 “雙重面孔”
從實力上看,很顯然印度對中國那可真是不敢輕易造次,但是對土耳其,他們還是可以搞一搞經濟是施壓的,畢竟土耳其隔得遠,軍事上直接威脅不一定有效,所以印度可能覺得在經濟體量上,自己還有點說話的余地。
可是面對中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特別是在巴基斯坦身上得到印證的武器,那種壓迫感都讓印度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莫迪政府非常明白,一旦邊境地區和中國發生較大規模摩擦,那可不是禁點大理石就能解決的,可能面臨難以承受的全面壓力,甚至會牽動國內穩定。
當然這事兒也給印度國內敲響了輕重,自己軍工體系喊了那么多年的“自主研發,印度制造”,可到了關鍵時候,還是得以來外購,難道說自家搗鼓出來的那些家伙,底氣不太足,這些估計印度方面自己心里明白。
如果印度不想受制于人,想在國際舞臺挺直腰桿,光動嘴皮子是沒用的,還是得實實在在的用硬通貨撐腰。
印度現在也是憋著一股勁想把國防工業搞上去,投入也不少,但這條路顯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走完的,更不是靠忽悠和民族主義雞血就能堆出來的,現實是殘酷的,而且是看得見的殘酷。
印度這種在外交上的“兩副面孔”,并非簡單的“雙重標準”,而是他們的國家實力、戰略考量與國內政治需求的真實情況。
面對土耳其或許印度可以用強硬表態,滿足國內一部分民族主義情緒,演一出給老百姓看,但是對于實力遠超自己的鄰居來說,印度也只能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避免引火燒身。
參考信源
財經2025-05-14——震驚!印度雙線挑釁后,竟被孟加拉國在“七寸”上狠狠一擊
環球網2025-05-15——印度向70國外交官通報“朱砂行動成功”,印巴雙方相互制裁仍在生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