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鐘,從“閻王”手里搶回同學性命,卻無奈與高考失之交臂。
在數萬網友請愿下,山東首開補考先河。
而同學蘇醒后的第一句話,更是令網友感動不已,直呼:“真兄弟。”
當生命碰上考場,山東給出了“教科書式”答案……
七分鐘生死時速
5月10日清晨,山東城市服務職業學院的姜昭鵬和小李坐上網約車,準備奔赴職教高考考場。
誰都未曾料想,這段正常只需15分鐘的車程,竟演變成一場與死神的競速。
上車僅一分鐘,小李便突發心梗休克,倒在了姜昭鵬的懷中,其面色青紫,還出現呼吸驟停。
這個18歲的少年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將同學平放后座,雙手交疊開始實施心肺復蘇。
“下壓深度應不少于5厘米,頻率為每分鐘100至120次。”
專業課上學到的急救知識,于此刻化為本能。
網約車司機王濤在獲交警許可后,立馬連闖六個紅燈,成功將送醫時間壓縮至短短7分鐘。
在煙臺山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接力搶救。
歷經29分鐘、8次除顫,小李的心跳終得恢復。
當姜昭鵬匆匆趕到考場之際,語文考試已然開始了40分鐘,監考老師只能婉拒其入場。
攥著磨破邊角的準考證,他在考場外并沒有后悔:"考試還能再來,可兄弟的命只有一次。"
而在消息傳開后,網友集體破防:"救人時他是英雄,考試時誰護他周全?"
起初,相關工作人員稱,依據規定,高考并無補考設置。
但學校知道后也在積極為他爭取保送名額。
網友暖心評論道:“考場上有標準答案,但人生沒有,姜同學交上了人生最優秀的答卷!”
但好人有好報不止是是說說。
在輿論關切之下,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于14日發布了公告。
啟用春季高考語文副題,5月20日為姜昭鵬單獨安排補考。
這個決定背后,是3萬多條網友留言的呼吁,更是對"生命至上"理念的堅守。
然而,爭議也接踵而至:高考作為最為公平的選拔機制,能否為個別人員破例呢?
回溯歷史,2014年江西"奪刀少年"柳艷兵因見義勇為錯過高考,教育部特批單獨補考。
2020年安徽歙縣遭受洪災,考試被迫延期,為確保公平,啟用副題。
此次山東啟用副題,正是遵循"不可抗力"條款的制度創新。
既維護考試的嚴肅性,又彰顯教育的人文關懷。
這也是山東首次為救人缺考破例開啟了補考的先河。
正如考試院負責人所說:"不能讓善意寒心,更要讓規則有溫度。"
與此同時,被救者昏迷兩日后蘇醒,其醒來后的第一句話令人潸然淚下……
病床前的雙向奔赴
在煙臺山醫院ICU,昏迷兩天的小李醒來第一句話讓全網淚目:"我哥呢?他沒有缺考吧?"
這個細節戳中無數網友。
在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00后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純粹的友情。
而在陪護之時,姜昭鵬的兜里始終揣著尚未寫完的準考證。
當記者問他是否后悔,這個大男孩靦腆一笑:"學醫不就是為了救人嗎?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先救兄弟。"
樸實的話語,讓人們看到職業教育的成功。
不是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塑造有溫度的生命守護者。
而此次補考的安排也堪稱"教科書級操作"。
副題的難度與正式卷全然一致,考場設于濟南商貿學院會議室,且全程錄像,保證公平。
這種"特事特辦"既回應了公眾期待,又堵住了制度漏洞。
正如教育專家熊丙奇所言:"補考不是特權,而是讓救人者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
更值得深思的是,這場事件讓我們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
當姜昭鵬在急救現場踐行醫護使命時,他已經完成了比考試更重要的"人生大考"。
而山東考試院的暖心決定,則向全社會傳遞了一個信號。
真正的教育,不僅要培養專業技能,更要守護人性的光輝。
更讓網友為其開心的是,就在今天上午,救人缺考的少年姜昭鵬,被推薦“中國好人榜”。
此前,姜昭鵬與司機王濤已然榮獲“煙臺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這一榮譽稱號。
這也讓網友看到了社會的溫度,善意也不會被辜負,規則也能有溫度。
結語
5月20日上午9點,姜昭鵬將走進專為他設置的考場。
這場遲到的考試,不僅是對個人命運的救贖,更是對社會價值的重塑。
為山東的格局點贊。
大家對此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