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匠心育桃李—陜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探訪一
記者王開成
近日,再次走進陜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開啟一場特別的探訪。這所學院宛如一位有著百年匠心的教育匠人,精心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桃李。
漫步在校園里,仿佛能看到時光的流轉。百年間,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見證著無數師生的奮斗與成長。老師們就像明亮的燈塔,用他們的知識和智慧,為學生們照亮前行的道路。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Ank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是經教育部備案、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安康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院校。
▇▇百年根基:薪火相傳的“教育活化石”?
如一棵扎根秦巴山區的古樹,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自1905年關南書院的萌芽起,歷經百年風雨,枝繁葉茂。
從民國師范的瑯瑯書聲到新時代職教的產教融合,學院如同一位智慧的“裁縫”,將分散的10余所院校“絲線”巧妙編織,終成今日占地720畝的“職教錦繡”?。
2024年,這座“職教航母”滿載1.3萬學子,以國家級骨干專業為“旗艦”,駛向技能報國的藍海?。
▇▇專業沃土:產教融合的“金種子”?
學院深耕醫藥衛生、師范教育、工程技術等九大領域,44個專業如44棵“技能樹”,在產教融合的春風中茁壯成長。
護理專業如“生命守護藤”,攀上國家級實訓基地的高峰;學前教育專業似“童心播種機”,培育出省級一流師資?。
更與緯創資通、二汽集團等企業“聯姻”,讓課堂變身“車間”,學生未畢業已握緊就業“金鑰匙”?。
▇▇育人碩果:鄉村振興的“青春引擎”?
畢業生劉冉的故事,恰似一顆從校園飛向田野的“火種”。
這名汽車維修專業的“技術苗”,扎根旬陽市老龍溝村,將專業智慧化為“富民犁”,深耕基層沃土。他推動農業升級、豐富文化生活的實踐,如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芯片”?。
而學院90%的就業率,更印證了職教學子已成為人才市場的“搶手貨”——他們既是流水線上的“能工巧匠”,也是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未來藍圖:漢水之畔的“職教燈塔”?
站在新起點,學院如一位“智慧園丁”,既修“傳統老枝”——投入12億元打造28萬㎡智慧校園,又育“創新新芽”:1.5億元建成的公共實訓基地,成為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2024年錄取線超省控線120分的亮眼成績,宣告這所“秦巴職教明珠”已躋身“高分俱樂部”,正以“雙高計劃”為跳板,向西部職教高地全力躍進?。
從關南書院的青磚黛瓦到高新校區的現代樓宇,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如漢江之水,奔涌向前。
它既是百年匠心的“傳承者”,更是時代需求的“應答器”,在技能強國的征程上,持續書寫著“桃李芬芳耀華夏”的壯美篇章。
【小貼士】
▇▇領導班子介紹
黨委書記 陳文斌,男,漢族,1968年6月生,本科,經濟師,中共黨員。
黨委副書記、院長 張東紅,男,漢族,1972年2月生,博士,教授,中共黨員。
黨委副書記 黃緒山,男,漢族,1967年7月生,本科,副教授,中共黨員。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立達,女,漢族,1972年12月生,本科,中共黨員。
黨委委員、副院長 趙德安,男,漢族,1966年4月生,本科,中共黨員。
黨委委員、副院長 蔡彬,男,漢族,1974年2月生,碩士,副教授,中共黨員。
黨委委員、副院長 張成新,男,漢族,1967年9月生,本科,講師,中共黨員。
黨委委員、副院長 禹強,男,回族,1974年3月生,碩士,副主任技師,中共黨員。
黨委委員、副院長 姚靜,女,漢族,1976年9月生,本科,中共黨員。
黨委委員 李少玲,女,漢族,1968年5月生,本科,教授,中共黨員。
(記者王開成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