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文物局指導,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承辦的“印記北京中軸線——大眾篆刻作品展(上海巡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隆重開幕
中國文化人物主編 王保勝/攝影報道
上海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物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中華藝術宮、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北京歌華傳媒集團等單位領導及有關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立新致辭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羅毅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致辭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致辭
來自京滬兩地的主辦方領導和嘉賓向中小學、文博單位、企業代表等贈送大眾篆刻書籍
出席開幕式的主辦方領導和藝術家嘉賓在卷軸上共同鈐印蓋章,啟動展覽
此次展覽以中國篆刻為載體,講述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美妙動人的故事,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探索和實踐。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藝術家嘉賓祝賀展覽圓滿成功
北京歌華傳媒集團藝術總監李丹陽向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中國民建上海市委社服委副主任姜永玉等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及各界嘉賓介紹展覽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等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及藝術家嘉賓參觀“北京中軸線微縮景觀模型”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為參觀展覽的嘉賓介紹自己的篆刻作品《北京中軸線》
北京歌華傳媒集團藝術總監李丹陽向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潘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中國民建上海市委社服委副主任姜永玉等領導及各界嘉賓介紹展覽作品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與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潘敏,北京歌華傳媒集團藝術總監李丹陽在展覽作品前交流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在沙畫光影展區參觀上海幼兒園師生共同創作北京中軸線主題沙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潘敏,北京歌華傳媒集團藝術總監李丹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等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嘉賓參觀展覽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潘敏與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北京歌華傳媒集團藝術總監李丹陽在展覽現場交流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潘敏,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等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及藝術家嘉賓參觀采用“模塊化+數字交互”創意設計的“印章”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在主題沙畫現場與兩位小朋友共同為永定門落下最后一筆,寓意“童心守望文化中軸 同心共護文脈傳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朱炳仁與參觀展覽的嘉賓在展覽作品前交流
中華藝術宮是公眾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基地,今天又見證了京滬兩地深化文化交流與合作、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大盛事
中國文化人物(主編 王保勝)4月30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市文物局指導,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承辦的“印記北京中軸線——大眾篆刻作品展(上海巡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隆重開幕。上海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物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中華藝術宮、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北京歌華傳媒集團等單位領導及有關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共同鈐印宣布展覽啟幕。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立新,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羅毅,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等領導先后致辭。
張立新表示,這次展覽是京滬兩地文化遺產保護活化利用,拓展了新的合作維度。我們期待通過這場跨地域的藝術對話,能讓更多上海市民和國際友人感受北京中軸線的恢弘氣韻,體悟中華文明的永恒魅力,愿每一位觀眾都能在方寸印記中觸摸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脈動。
范迪安表示,這次展出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北京中軸線核心遺產點的人文景觀和建筑風貌,大力弘揚宣傳了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申遺成功的重大意義,與此同時,特別邀請上海本地的篆刻專業工作者、學校師生、企業職工等大眾篆刻愛好者,圍繞上海紅色文化、名勝古跡、歷史遺產等題材創作了60余枚篆刻作品,形成京滬兩地城市歷史、城市風貌、城市文化相輝映的獨特景觀。
駱芃芃表示,這次展覽作品具有人新、字體新、材料新、制作工藝新的特點。北京展帶來的“北京中軸線 ”“北京雨燕 ”“天壇”“祈年殿”“祈樂署”“擇中立宮”“ 內廷三宮”等,上海方面參展的“蘇州河 ”“石庫門弄堂”“東方明珠”“中華藝術宮”等作品,都超越了具象的建筑模型的表現手法,而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意義。
展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北京中軸線,以中國印為載體,以大眾篆刻為形式,大力弘揚宣傳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申遺成功的重大意義,講述北京中軸線美妙動人的故事。
本次展覽包含兩個部分,共展出260余枚大眾篆刻作品。第一部分通過200余枚北京中軸線的印章,展示了北京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鼓樓15個核心遺產點的人文景觀、建筑布局和歷史文化價值;第二部分展出了由上海本地學校師生、企業職工等大眾篆刻愛好者創作的60余枚反映上海歷史文化和創新發展的印章。
為進一步豐富展陳內容,首都博物館的3件“鎮館之寶”——西周青銅器伯矩鬲、班簋、元青花鳳首扁壺,以及2024年7月27日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北京中軸線為世界文化遺產時大會主席使用的議事槌亦來滬參展。
本次展覽組委會還精心編輯出版了《印記中軸文化浦江行——大眾篆刻作品集》。開幕式上,來自京滬兩地的主辦方領導和嘉賓向中小學、文博單位、企業代表等贈送大眾篆刻系列書籍,并在卷軸上共同鈐印蓋章,啟動展覽。
此外,總長7.8米的北京中軸線微縮景觀模型、“北京中軸線、上海陸家嘴”主題沙畫、數字藝術“北京中軸線時空艙”也亮相展廳。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北京中軸線文化價值闡釋專家座談會、印說北京中軸故事——中華藝術宮大思政公開課、印說浦江故事暨《印記中軸文化浦江行——大眾篆刻作品集》新書交流分享活動,大眾篆刻進企業、進校園、進景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展廳內還專門設置文創互動區,方便觀眾親手設計、現場制作紀念印章,充分體驗和感受中國印文化和篆刻藝術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更有百余種“中軸有禮”文創品展示推廣。
(責編:劉升、張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