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瀕臨失傳到線上銷售3.1萬件,非遺傳承人王琦讓——千年漢錦煥新生
在漢臺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織錦技藝傳承人王琦專注地操作著小花樓織機。
金梭織錦煩時匠,瓊尺裁云補化工。穿越千年時光的漢中錦緞織造技藝(以下簡稱:織錦技藝)曾幾近失傳,2014年四川王琦的到來帶來轉機。定居漢中,他將傳統蜀錦與漢中地方織錦技藝相結合,織造出具有漢中文化元素的錦緞產品,讓這項非遺技藝重煥生機。前不久,該技藝成功入選漢中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漢錦和蜀錦同屬古代巴蜀織造體系,采用經線織花的提花機織制?!蓖蹒嬖V記者,他師從蜀錦傳承人,系統學習過蜀錦織造技藝,來到漢中后發現這里的錦緞織造雖與蜀錦同源,卻因歷史變遷而幾近湮沒。為了復興這一獨特技藝,他與當地政府合作,開辦錦緞織造技藝培訓班,邀請老藝人授課,培養新一代的傳承人,為織錦技藝的傳承注入新鮮血液。
2023年,王琦成立專業公司,組建團隊,復原出地方傳統紋樣與傳統繅絲生產線,在漢服布料生產加工以及服飾周邊應用衍生品中深入運營。其打造的“卿如故”漢服品牌,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完美融合,讓傳統織錦技藝在年輕一代中“破圈”傳播,當年,就在線上直播間創下3.1萬件的銷量。
憨態可掬的秦嶺四寶、絢麗的油菜花海圖案、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三釵畫像……走進王琦的設計工作室,一排排織錦文創產品格外引人注目,這是王琦讓織錦技藝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又一“秘籍”。
“我們在設計中融入了漢中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元素,比如秦嶺山脈、漢江流水等,開發出更具創意和實用性的文創產品,讓織錦技藝以更多元的形式走進百姓日常生活,成為生活場景的一部分?!睗h中錦緞織造發展有限公司插畫師賈承說。如今,這些產品不僅在國內熱銷,還遠銷海外,成為文化輸出的新載體。
在漢臺區七里街道的織錦工坊內,梭機聲此起彼伏??履菽菡炀毜赝端笠€。“這份工作,時間靈活,既能掙錢養家糊口,又方便我照顧孩子,現在我每個月都有4000多元工資?!笨履菽莞嬖V記者,像她這樣的受益者有40多人。公司通過“基地+農戶”的模式,將裁剪、裝袋等工序分包給周邊村民,帶動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談及未來,王琦計劃建設漢錦博物館,開展非遺文化研學活動,與本地手工團隊、旅行社合作推廣非遺體驗活動,讓這項千年技藝持續煥發新生機。
來源:漢中日報 編輯:燕子 審核:臨風
漢中市新媒體協會成員單位
法律顧問:陜西眾致(漢中)律師事務所 周樂律師
點擊在看,轉發周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