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賽道,自主品牌確實處于領先身位,目前各大車企集團中自主板塊,已成為帶動銷量增長核心力量。但是也有例外,在東風集團公布1-4月銷量中,“達車匯”發(fā)現(xiàn)同比下滑最大的,卻不是旗下合資品牌,而是東風風行乘用車,這確實有些出乎意料。
要知道東風風行早在2022年就開啟全面轉型新能源戰(zhàn)略,跟比亞迪全面轉向新能源在同一年,而在去年東風柳汽總經理林長波表示,東風風行已經提前實現(xiàn)了所有產品電動化的目標。已經準備充分在今年“大干”一場的東風風行,卻走出與預想中完全相反的銷量軌跡。
根據(jù)東風集團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東風風行乘用車4月銷量同比下滑近46%,幾乎腰斬,而1-4月累計銷量同比下滑43.4%,不僅與其他自主板塊兩位數(shù)增長形成鮮明對比,更是集團所有乘用車板塊中,下滑幅度最高。這樣的表現(xiàn)顯然對東風柳汽新能源轉型效果和未來發(fā)展,打下了疑問。
“一口價”缺少誠意
近幾年,東風風行不僅打造全新新能源品牌,而且不斷推出新能源新車型。但是幾乎無一例外在上市后不久就銷聲匿跡。從4月份單車銷量數(shù)據(jù)來看,風行的主力銷量車型依然是燃油版的菱智,而電動版車型在三位數(shù)甚至兩位數(shù)。
特別是風行寄予厚望的星海系列,無論是星海V9(參數(shù)丨圖片)還是星海S7,在去年沖高后 迅速陷入低迷。比如星海S7去年月銷已經接近3000輛,而近兩個月只有七八百輛。東風風行下滑不僅是電動車“沒起來”,燃油車也同樣“沒守住”。
“達車匯”還發(fā)現(xiàn),東風集團其他板塊包括合資車企,四月份即便同比下滑,相比前三個月下滑幅度,也實現(xiàn)環(huán)比收窄。只有風行在4月份下滑幅度進一步加大。這說明今年已經三分之一過去了,東風風行仍未拿出有效調整方法。
就在上周五,東風風行針對星海S7推出限時購車優(yōu)惠,疊加置換等權益后,一口價8.99萬起。但是“眼尖”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相關補貼優(yōu)惠并不是涵蓋所有配置車型,而且還有諸多條件,缺少誠意。顯然這樣的促銷,并沒有顯著提升消費者的購車熱情。
“老字號”留不住年輕人
作為曾經柳州汽車的“雙子星”之一,東風柳汽與上汽通用五菱的差距越來越大。在年輕消費者心目中,對于風行的認知也越來越弱。“達車匯”隨機對星海S7感興趣的消費者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普遍因為顏值和價格而對這款車型關注,但是卻很少出手購買。
一方面還是對于風行品牌不太放心,網(wǎng)點少售后不方便,銷量也不高,怕自己買到“絕版”車型;另一方面,是已經購買車型的車主,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口碑。不僅有底盤低、坐墊短等“硬傷”,而且還有車機、快充、藍牙連接等時不時出現(xiàn)問題,特別是出現(xiàn)問題后,很難獲得快速解決。
實際上背靠東風集團,東風風行在核心技術方面還是值得信賴的。比如上海車展新上市的來星海S7增程版,憑借東風量子架構和馬赫超級增程的硬核技術組合,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但是這并不是風行車型獨有競爭力,而在與其他品牌同級車型競爭中,風行品牌吸引力已經成為短板。
東風柳汽在60年代就進入汽車生產領域,中國最早從事汽車生產的企業(yè)之一,其乘用車品牌風行曾推出多款熱銷車型,但是在早早確立新能源轉型之后,卻逐步淡出市場。三年前定下今年成為中國年輕人最喜歡的新能源品牌目標,現(xiàn)如今卻被年輕人所遺忘,這樣的落差有些唏噓,也并非偶然。
星海S7今年銷量目標是9萬輛,但是前四個月累計銷量卻不到2000輛,完成度只有2%,根據(jù)上海車展上,東風風行市場總監(jiān)陳來發(fā)布消息,2025年東風風行將推出12款全新車型,覆蓋SUV、MPV、轎車全品類。
顯然東風風行還停留在“廣撒網(wǎng)”方式,而類似的規(guī)劃東風風行幾乎年年提。面對車型叫好不叫座背后的品牌、售后等核心原因,卻拿不出有效方案。顯然在車市競爭愈發(fā)激烈,消費車購車愈發(fā)集中背景下,留給車企調整的窗口期已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