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有網友爆料稱,廣東普寧市第三中學大課間評比展示活動中,多名學生因天氣炎熱地面溫度過高被燙傷,并質疑學校處理不及時,“最后還是班主任拿來燙傷膏給同學涂抹”。
對此,5月14日校方表示,上級已前來核查,“學生都正常”。普寧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稱,大概有九名學生因與地面接觸出現手部起泡或磨破皮的現象,發現這一情況后已立即聯系醫院進行評估,將學生送去醫院包扎,并注射了破傷風疫苗,目前已獲家長理解。
九名學生被送醫包扎并打了疫苗,實際上已給學校敲響了警鐘。顯然,此次事件本不該發生。如果說師生都很重視這個活動,沒有做出臨時取消的決定,那么在現場也應做好防護工作,以免學生被熾熱的地面燙傷。比如,在做平板支撐等與地面接觸的動作時,讓學生在手掌下墊一層墊子,或讓學生直接戴手套。
令人遺憾和不解的是,事后校方不僅沒有反思自身的疏忽,反而鄭重其事地發布了一封表揚信。表揚信寫道:“雖然今天的操場地面溫度較高,但是同學們在比賽過程中沒有一人退縮,沒有一人抱怨,始終以昂揚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比賽…… 這份在困難中堅守、在挑戰中奮進的精神,讓每一位在場的老師和評委震撼與感動!”
什么叫 “沒苦硬吃”?看了這封表揚信就知道了。
表揚信中,“無人退縮”“無人抱怨” 被反復強調,仿佛忍受身體痛苦是值得推崇的美德。這種將 “吃苦” 等同于 “優秀品格”、將傷痛包裝成 “榮譽” 的敘事,是對教育本質的誤讀,根本經不起推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而非把學生訓練成一味服從的 “苦行僧”。真正的堅韌、頑強,也應當建立在科學管理與人文關懷的基礎上,而非用無謂的傷痛去證明。
正如作家余華所言:“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贊美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煉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 換言之,“吃苦教育” 本身無可厚非,關鍵在于這個 “苦” 是否吃得合理,刻意追求 “吃苦” 已背離磨煉意志的初衷,只有吃無法避免的苦,才有意義、有價值。
顯而易見,冒著地面燙傷的風險參加評比展示活動,與在學業、生活過程中克服困難有本質區別。前者是人為制造的、無意義的痛苦,后者則是成長過程中必要的磨礪。將兩者混為一談,是教育理念跑偏乃至扭曲的體現。更可怕的是,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可能讓學生誤以為忍受不公與傷害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現實中,這種 “沒苦硬吃” 現象在教育領域并不少見:暴雨中軍訓、霧霾天長跑、夏天教室不裝空調…… 這些打著 “磨礪意志” 旗號的行為,實則是教育者懶政思維的產物 —— 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制造 “成果”,卻回避真正的育人責任。
學生不是舞臺上的道具,教育更不應是一場苦情戲。摒棄 “沒苦硬吃” 的畸形文化,讓教育少一些形式主義的悲壯,多一些科學理性的溫度,這才是對青春真正的尊重與保護。
作者:耳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