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起眼的IPO浮出水面。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杭州銅師傅文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銅師傅)遞交港股招股書,正式赴港IPO。
2013年,浙江紹興人俞光轉身干起冷門生意創立銅師傅,做起了銅工藝品生意,如今已是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總收入最高的品牌,線上客單價超750元。透視背后,銅師傅身上“小米系”烙印濃厚多輪押注,順為和小米成為銅師傅最重要投資方。
甚至雷軍曾評價銅師傅是“整個小米體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創生意,堪稱谷子經濟爆發的最佳注腳,也意外締造一個個IPO。
小米骨灰粉創業,雷軍投資
要去IPO了
銅師傅的故事,始于一次“請關公”。
1972年出生于浙江紹興,俞光從小癡迷創業,念中專時擺過地攤、賣過對聯、批發過T恤衫,畢業后又開起裝修公司。后來他把目光投向衛浴行業,一路把雅鼎衛浴做到上市。
眼看衛浴生意蒸蒸日上,俞光打算“請”尊銅關公添些彩頭。然而,當時市面上一米高貼金箔的關公銅像售價高達120萬元,一噸銅的價格卻僅有5萬元,于是俞光決定自己來做。這段經歷讓他發現,當時銅工藝品多是小作坊,幾乎沒有像樣的品牌,儼然一個冷門但潛力高的“螞蟻市場”。
很快,俞光把衛浴行業積累的工業化思維和美術功底相結合,創辦了銅師傅。2014年5月,銅師傅天貓旗艦店開張,先是“馬到成功”系列銅馬出圈,后面又推出39元的銅葫蘆,當年就賣出50萬個。
當時泡泡瑪特在潮玩界一炮而紅,俞光決定學習,但是不做“洋娃娃”,而是做中國傳統題材。2016年,銅師傅邀請六小齡童代言,推出一款“孫悟空”形象的銅像。產品首次眾籌即吸引近2000萬元的訂單,創下淘寶當年單次項目眾籌金額新記錄。
此后的銅師傅推出“中國潮玩”龍生九子、西游、五虎上將、魯迅逢考必勝,也和一系列國內外IP合作,上架了銅像版的三星堆、秦始皇陵、國家博物館文物,也把漫威、變形金剛、侏羅紀世界、功夫熊貓里的人物從熒幕搬到現實。
而俞光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小米的“骨灰級忠粉”,這為日后雷軍的相助埋下伏筆。
俞光曾買下所有小米相關的書籍,學習小米的“七字訣”方法論,對銅師傅的粉絲也以“銅粉”相稱。他還模仿小米的“米粉節”,銅師傅每年舉辦一次“銅粉英雄大會”,2017年邀請到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看到現場,黎萬強很感慨:這么小的企業,行業也冷門,粉絲瘋狂度卻堪比當年的爆米花節。
事后黎萬強發了一則朋友圈,讓俞光拿到在雷軍面前路演的機會。《天下網商》報道一個細節:當時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BP(商業計劃書),只是拎著一堆沉甸甸的銅像樣品,帶著黑底紅字的大標語PPT就闖進了順為資本的路演室。
原本預期20分鐘的路演,雷軍聽俞光講了1個多小時。路演當晚,雷軍就拍板決定投資,一個月不到錢就打進了公司賬戶。雷軍的評價很高:“銅師傅是整個小米體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業。”
后來俞光聽說,路演結束后雷軍和高管開會到凌晨。雷軍很感慨:如果小米方法論在如此小眾細分的行業也能被驗證,那沒有任何行業不可以。
自然而然,銅師傅得到了小米系的支持。2017年,銅師傅完成1.1億元A輪融資,由順為資本和小米生態鏈領投,錦元哲誠、錦元翰飛等跟投;次年又完成3.1億元B輪融資,由凱輝基金領投,光信資本、云沐資本跟投,順為資本、小米投資以及海泉基金等A輪投資者繼續追投;2021年,銅師傅完成2億元C輪融資,由國中資本領投,金鼎資本與復星創富聯合投資。
招股書顯示,順為資本、小米集團分別擁有銅師傅13.39%和9.56%的股權,是公司第二、第三大股東。
一個細節是,在2018年7月小米上市儀式上,雷軍贈送給港交所主席的“純銅騎牛米兔”,以及特別定制的2萬套“純銅點贊米兔”都是來自銅師傅。
何以撐起一個IPO
與黃金飾品相比,銅飾品在日常生活中相對冷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市場都很分散,幾乎沒有像樣的品牌,直到銅師傅出現。
圍繞著“質價比”,銅質文創產品是銅師傅產品矩陣的核心品類,并將版圖逐步拓展至塑膠潮玩、銀質文創產品及黃金文創產品等多元材質品類,其中黃金文創產品擁有專門的子品牌“璽匠金鋪”,其中特定SKU亦有純銀版可供選擇,線上客單價高于750元。
但從營收來看,銅師傅來源主要還是銅質產品:2022-2024年營收分別為4.80億元、4.88億元及5.51億元,其中銅質文創產品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95.4%、96.3%及96.6%,其他板塊的創收不超過5%。不過整體來看,公司是盈利的,在過去三年凈利潤分別為0.57億元、0.44億元和0.79億元。
IP層面,銅師傅產品組合主要依托自研IP和自主設計。2022-2024年,銅師傅分別創建了300個、279個及456個新的原創產品IP,自研IP產生的營收分別約占總營收的94.1%、88.3%及93.7%。截至2024年末,銅師傅已獲得1575項藝術著作權、285項外觀設計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軟件版權及2項發明專利。
除了明星產品大圣系列外,銅師傅還拿下了哪吒2、敦煌文創等多個IP授權,吸引了大批忠實消費者和文化愛好者。俞光此前曾透露,銅師傅已積累超500萬“銅粉”,且以男性消費者為主。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2-2024年末,銅師傅在天貓及京東上的銅質文創產品類別排名第一。按2024年收入和線上收入計算,銅師傅均在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位列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35.0%和44.1%。但從數據可以看出,銅師傅較為依賴電商平臺,有將近八成的營收來自線上。
不過銅師傅也在積極拓展線下渠道,目前在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坐擁9家直營門店,還有54家授權線下經銷商運營68家門店。
出海是銅師傅下一征程的主要戰略目標。銅師傅表示,未來計劃主要通過線下經銷安排擴大海外市場布局,公司已通過線下經銷商進入中國臺灣及美國市場,并開始制定拓展東南亞地區的戰略規劃。如若順利港股IPO,銅師傅全球化進程將加速。
谷子經濟爆紅
這里意外批量誕生IPO
猶記得2020年那一天時年33歲的王寧率隊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IPO敲鐘。早年間,王寧和他大學時期的同伴一起創辦了泡泡瑪特,2016年推出了首款Molly十二星座盲盒,一炮而紅,掀起了Z世代購買盲盒的風潮。
一度被視為“看不懂的生意”,泡泡瑪特經歷過一段無人問津的艱難時期,終于在2020年12月在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開盤市值超1000億港元。這是港交所難忘的一幕。
走過低谷,泡泡瑪特2024年以來的股價已經飆漲超7倍,最新市值超2600億港元,為身后投資人創造了豐厚的回報。不久前,從天使階段就開始陪伴的蜂巧資本出清了所有泡泡瑪特股份,14年陪跑回報30億元,令人艷羨。
當國潮崛起,在文化自信與興趣消費的氛圍下,“谷子經濟”席卷而來。
所謂“谷子經濟”,即圍繞二次元文化及其IP衍生產品形成的新興消費現象,包括了如手辦、毛絨玩具、吧唧(徽章)、卡牌等在內的各類周邊商品,它們承載著情緒、粉絲文化以及社群認同等多重價值。
小小IP卻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生意。今年1月,憑借“百變布魯可”“奧特曼”“變形金剛”等熱門IP,中國拼搭角色類玩具品牌“布魯可”在港股敲鐘上市,此次IPO,布魯可熱度驚人,是今年最有吸引力的香港IPO之一在招股過程中獲得6000倍認購,國際配售部分獲得了約39倍的認購,超乎想象。現在,布魯可最新市值已超360億港元。
在學生圈,一家名叫“卡游”的公司成為頂流。靠著奧特曼、變形金剛、火影忍者、斗羅大陸、小馬寶莉等全球知名IP,卡游這種集換式卡牌模式在新一代消費者群體中風靡,2024年收獲百億營收,被認為是“卡牌界的泡泡瑪特”,如今正在沖刺港股IPO。
還有名創優品旗下的文創玩具品牌TOP TOY也傳來分拆并獨立香港上市的消息,玩具品牌52TOYS剛剛收獲萬達、中國儒意的注資,此前曾傳聞其或赴港上市。
從泡泡瑪特,到卡游和布魯可,再到銅師傅,不同的時代終將會誕生不同的公司,一批意想不到的IPO正悄然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