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坊間廣泛流傳著“老紅軍不下校”的說法。最近,我從網(wǎng)上瀏覽到一則老紅軍譚德本逝世的訃告。看了這個訃告,我對“老紅軍不下校”有了質疑。今天,我把我的質疑分享給軍迷們,懇請明白人給我指點迷津。
(1955年校官集體照}
“老紅軍不下校”,是說我軍1955年授銜時,有一批老紅軍戰(zhàn)士,他們一直在基層工作,軍隊職務低,沒有顯赫的戰(zhàn)功。如果,依據(jù)授銜標準,他們只能評“尉官”。授銜領導小組考慮到老紅軍經(jīng)歷了五次反圍剿,爬雪山、過草地,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們是解放軍的真正軍魂,提出“老紅軍不下校。”的授銜原則。據(jù)說,當年有3000名老紅軍因這條評銜原則,由“尉官”破格晉級到“校官”行列。
我瀏覽到的老紅軍譚德本逝世訃告“2022年5月21日9時,寧夏老紅軍譚德本,因病醫(yī)治無效,在銀川逝世。享年104歲。
老紅軍譚德本晚年照片
譚德本出生于四川省營山縣,1933年8月參加革命。曾跟隨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兩越雪山,先后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參加過平型關、夜襲陽明堡等著名戰(zhàn)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斗英雄,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1955年,授予大尉軍銜。”
老紅軍譚德本授予大尉軍銜照片
下面我結合老紅軍譚德本,談談我對“老紅軍不下校”說法的質疑。
老紅軍譚德本,早在1933年參加紅軍,長征的親歷者,是妥妥的老紅軍。
老紅軍譚德本曾榮獲三級解放勛章,證明他解放戰(zhàn)爭已擔任營級干部。他一直在主力部隊作戰(zhàn),參加過平型關、夜襲陽明堡等著名戰(zhàn)役,是解放軍戰(zhàn)斗英雄。
老紅軍譚德本三級解放勛章證明
依據(jù)1955年評銜標準:“正營、副營級,可評為大尉”,老紅軍譚德本,1955年授銜,對應的就是大尉軍銜。
無獨有偶,筆者掌握的資料中,1955年授銜時,老紅軍譚德本沒有被授予“校官”,僅被授予“尉官”軍銜并不是孤例。
“聾啞紅軍”熊世皮
“聾啞紅軍”熊世皮,1935年5月參加中央紅軍,后來跟隨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經(jīng)千難萬險來到延安。“聾啞紅軍”熊世皮,作為普通一兵,歷經(jīng)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一直在部隊從事后勤工作。1955年大授銜時,部隊為“聾啞紅軍”熊世皮頒發(fā)了三級八一勛章和八一獎章,授予“聾啞紅軍”“少尉”軍銜。
如果1955年真有“老紅軍不下校”的說法,老紅軍譚德本和“聾啞紅軍”熊世皮都應被授予“校官”,而不是“大尉”,甚至只是“少尉”。
筆者沒有從任何正式資料里查閱到“老紅軍不下校”的說法,筆者認為“老紅軍不下校”是后人臆想杜撰的。之所以有“老紅軍不下校”的說法,可能是以下原因。
“老紅軍”是指參加過長征或者同期參加革命的紅軍戰(zhàn)士。有資料統(tǒng)計,1937年,抗戰(zhàn)初期,“老紅軍”僅3萬人。
后來經(jīng)過慘烈的八年抗戰(zhàn),三年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真正幸運見證了1955年授銜的“老紅軍”不到4千人。這4千“老紅軍”都是軍中瑰寶,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洗禮,絕大多數(shù),都成為解放軍中、高級將領,當年被授予“將帥”、“校官”,或者轉業(yè)到地方工作,沒有參加授銜。只有極少數(shù)人被授予“尉官”,所以才有“老紅軍不下校”的說法。
綜上所述,我本人認為1955年授銜時,“老紅軍不下校”的說法是杜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