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以綠色環保、方便快捷的特點,深受市民歡迎,也逐漸成為日常通勤必備的交通工具之一。不過,人們發現,共享單車竟成了“牛皮癬”小廣告的重災區。
公積金代辦、違法貸款、違章代清、房屋租賃……甚至還有很多涉黃內容,如成人服務、黃色網站等等,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廣告寄居在了共享單車上,“單車不語,只有嫌棄”。
這些小廣告怎么會盯上了共享單車呢?或許就是看中了共享單車流動性強,“牛皮癬”廣告會跟著單車和騎車人在大街小巷穿梭,蔓延到城市的各個角落。
探訪:涉黃網站竟能輕松打開
地鐵10號線金臺夕照站地處繁華的CBD,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這里總是人流不斷,記者來到金臺夕照站A口,發現停放在這里的單車,幾乎每輛或多或少都被粘貼上了違法小廣告,嚴重的,一個座椅竟被5個小廣告貼得滿滿當當。
除了座椅,車把、車筐等也不能幸免,更有甚者,竟還有人盯上了掃碼區,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誘導騎車人在不注意的情況下掃碼進入廣告內容。一旦落入小廣告的“圈套”,就會有泄漏個人信息,造成財產損失的風險。
記者發現,五花八門的廣告里,非法的黃色廣告占了不少,“看片網址”“北京XX網”,“x片 x女”……廣告詞粗俗不堪。記者經過嘗試,這些涉黃網站居然能被輕易打開。不敢想象,這些“涉黃”的內容,對于學生群體或者年輕人將會造成何種不良影響。
體驗:小廣告清除難度大
在北京,僅美團單車,就有1000多名運維員,除了負責日常的車輛維護運送擺放外,還擔負著清理“牛皮癬”工作。小廣告主要類型從早期的粘貼式逐漸演變成噴涂式,清理難度加大。
在運維員的指導下,記者體驗了小廣告清理工作,粘貼式非法小廣告張貼牢固,人工清理耗時費力,清理時容易留膠留痕,可能還會破壞車輛噴漆;而噴涂式非法小廣告大多難以徹底清除痕跡,需要運維師傅用專業工具和溶劑反復處理。
記者走訪中發現,一些共享單車座椅有明顯劃痕或淺淺的膠印,就是清理小廣告留下的。
追問:“流動的牛皮癬”何去何從?
記者在社交平臺檢索發現,共享單車小廣告深受各地市民詬病,很多市民自發加入到清理的行動中,不少市民選擇舉報和投訴,但同時也有市民表示,投訴渠道并不暢通。
對此,美團單車北京運營主管王英豪表示,用戶如果發現違法小廣告,一方面可以通過單車APP里“違法隨手拍”模塊進行舉報;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清朗北京”反饋舉報”,舉報完成后,單車運維員會盡快對小廣告進行處理。
同時,王英豪也呼呼市民朋友們增強反詐意識的同時,通過拍照舉報、隨手清等方式,參與到非法小廣告的治理工作中。
與此同時,共享單車企業也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一方面,形成小廣告日常清理機制,組建運維團隊負責小廣告清理工作,配備專用的小鏟子、除膠劑等工具,安排專人每天進行多輪巡查,確保共享單車小廣告能得到及時處理。另一方面,研發并推動車輛涂層升級迭代,推動車輛升級迭代,不斷更新并投運新車型。車輛車身使用新型防粘貼涂層,將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廣告的附著性,便于后續清理。此外,也積極與城管、公安等部門聯動,組織團隊收集非法小廣告證據,為執法提供線索,配合執法部門打擊非法張貼行為。
多措并舉,直面“牛皮癬”問題,但不得不說,難度真的很大。小廣告張貼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人工清理很難完全根除,同時,張貼者流動性強,企業取證難度較高,因此,或許單車企業還需與公安部門聯動,與行業主管部門、社區等多方形成共治機制,強化非法小廣告源頭打擊和治理,才能讓小“黃”車重新變回小黃車,或許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我們也期待著,盡早能聽到一些打擊的結果。
來源:BRTV新聞(記者:程博)
編輯:陳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