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鐘冉
“這個‘隔空活體指紋提取法’,在多起盜竊案中成功提取關鍵證據!”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區分局“余法護航”人才工作室成員在案情研討會上興奮分享。近年來,余杭公安圍繞法治公安建設目標,創新打造“余法護航”人才工作室,通過構建“人才+技術+機制”三位一體模式,在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智慧執法體系構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全省政法機關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余杭方案”。
人才筑基 打造智慧執法“智囊團”
“我們優先選拔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高級執法資格考試的民警和協輔警,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余杭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余法護航”人才工作室已匯聚17名骨干民警、3名專業協輔警,青年民輔警在重大任務中勇挑重擔,成為工作室創新發展的“生力軍”。
“工作室主動與阿里云、海康威視等頭部科技企業深化合作,將前沿技術深度融入執法實踐。已攻克十余項關鍵技術難題。”工作室負責人曾珂介紹。團隊自主研發的“隔空活體指紋提取法”獲國家專利認證,“遠程取證”系統入選浙江省數字化改革“一本賬”S0清單(“一本賬”是浙江省2021年數字化改革提出時,出臺的第一批98個重大應用,覆蓋政、經、文、社、生等各大領域,目的是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相關技術標準已在全省32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推廣應用。
實戰引領 創新數字辦案“新路徑”
面對特大電信詐騙案涉及28省612名受害人的取證難題,工作室啟動“遠程取證”應急機制。通過自主研發的遠程詢問系統,專案組72小時內完成全部電子筆錄采集,案件辦理周期縮短60%,節約辦案經費80余萬元。“這在過去需要數十名警力奔波數月才能完成。”參與辦案的刑偵民警蔣金鑫感慨道。
工作室創新構建“偵、訴、辨、審”全流程數字化辦案模式,實現三個全國首創:首個電子簽名捺印司法認定標準、首個刑事案件單軌制辦案系統、首個跨省遠程辦案平臺。截至目前,該模式已在6450起案件中應用,以一個辦案中常見的盜竊案件為例,平均壓縮案均辦理時間約331.85小時,節省警力約282人次,節約費用約1萬余元。
機制賦能 構建人才培養“生態圈”
“這份電子證據鏈的完整性需要特別注意……”4月27日晚,工作室“半月談”小課堂現場,法制教官胡重陸正在通過三維建模演示新型涉網案件取證要點。這種“理論+實操+復盤”的培訓模式,已培養出省級執法標兵4名、市級教官16名,帶出“數字執法尖兵”在2025年全市法律抽測中包攬前三,工作室青年民警沈孟軍更是取得全市唯一的滿分。
工作室還建立“人才孵化”機制,推行“優師帶徒+項目歷練”,新警參訓率達100%;工作室通過“護航新中心?法治伴你行”主題活動,切實提升民警執法能力和水平。今年已開展10期培訓、5期執法測試,覆蓋1000余人次。同時,工作室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其主導的互聯網遠程取證系統參評“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成果展”。
通過“人才—創新—實戰”深度循環,“余法護航”模式成效顯著:2022年至2024年,余杭分局行政訴訟案件在數量增長94.29%的背景下,連續三年實現復議訴訟“零撤變”“零敗訴”;同時,近三年保持“零無罪不訴”,檢察監督數量同比下降15%,刑事案件批捕率、成訴率全市靠前,刑事執法質效進一步提升。實現“培養一批骨干、規范一類案件、構建一套體系”的立體化改革目標。另外,分局還在2023年全市社會治安安全感和認可度評價中位列全市前三,2024年繼續保持前列,助力余杭區榮膺全省平安金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