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位病重老人,因為銀行的錢取不出來而不幸離世”。
今天中午熱搜榜上一則“曝病重老人被要求親自取錢在銀行去世”的消息,引起大眾極度關注。雖然目前銀行方面,還沒有發聲,但不少人質疑:“銀行‘按章辦事’太過生硬”是否應該承擔責任,一時間網友眾說紛紛。
來看事發經過,5月14日,62歲糖尿病重癥患者彭女士為取5萬元治病救命錢,被家屬用輪椅抬至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
對于這一幕,彭女士的侄女表示,當時老人已經病重到 “連抬頭、眨眼都困難” 的程度。他們帶著老人身份證、戶口本來到銀行說明情況,希望能夠取出救命錢。但由于密碼錯誤緣故,堅持要求本人到場辦理。盡管家屬多次誠懇地說明老人的身體狀況,懇請能夠通融,采取靈活的方式辦理業務,比如安排工作人員上門核實等,但銀行方面始終沒有同意。
無奈,又有文章開頭一幕,在接下來近 2 個小時的時間里,家屬不得不陪著老人在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流程。這對于身體極度虛弱的彭女士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煎熬。而且銀行大廳內,開著空調,本就病重的彭女士體況急劇下降,被家屬抬到銀行門口想緩解癥狀時,但最終老人還是沒能挺過去,不幸離世。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現在人死了?!泵鎸ν葱牡囊荒?,不少網友對銀行的做法提出異議。雖然銀行當晚8時許完成取款,但對家屬來說這已經沒有了意義。
有人認為,銀行在面對特殊情況時,應該更加人性化,靈活處理,而不是一味地堅守所謂的 “規定”,忽視了客戶的實際困難和生命健康。
其實,對于“抬輪椅上銀行取款”這已經不是個例了,在湖北潛江癱瘓老人為取養老錢,被家屬推到銀行柜臺,銀行稱可上門服務但家屬未獲明確通知;四川眉山長期臥床老人為重置密碼,被擔架抬進銀行大廳,只為完成人臉識別;七旬老人重病住院急需用錢,被抬到銀行取款時不幸離世。
類似事件頻發,暴露出銀行服務機制的嚴重缺陷,他們沒有真正考慮儲戶切身利益,只把銀行安全性放在首位,殊不知一些老弱病殘群體,一旦需要用錢時,他們生命經不起等待,規定不應成為阻礙特殊群體獲取金融服務的絆腳石。大家更期待銀行能夠完善特殊服務機制,比如上門核驗,建立更有效機制,讓服務更有人情味。
對于老人在銀行門口病逝,一些網友通過細節看出人性另一面“如果真是救命錢,家屬就不能先墊著?他好意思在這叫屈!我看就是一場鬧劇”。銀行知情人士辯稱:家屬三次輸錯密碼觸發掛失流程,且未主動說明病情;工作人員曾多次勸說家屬帶老人離開但被拒絕。監控顯示老人抵達時已處于昏迷狀態。
目前銀行對此事已經成立專班進行調查,事件真實情況還待權威部門發布,如果醫院可以出具患者無法行走或者出院風險極高醫療類的證明到銀行,銀行派兩人現場辦理,不僅僅讓該銀行臉上有光,還說明銀行有人性有溫度,是同行楷模。那樣老太太就不會在取錢救命路上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